引言:隨著我國對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斷增加,機械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逐漸朝著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方向發(fā)展,傳統(tǒng)的機械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社會對于機械應用的要求。機械行業(yè)的學習本身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因此更是要把機械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機械的應用方式,在如何進行兩者的有效結合上,還需要相關的教學人員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一、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
機械知識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所講述的理論知識十分難懂,通過文字的形式并不能將機械應用原理進行很好的說明,不利于學生對其中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對理論知識的講解時,要結合實際的操作案例來說明,例如,在講解車床的理論知識時,可以帶領學生對車床的零件進行拆除和組裝,讓學生直觀形象的了解每一個零件的結構、模型、操作、原理和應用特點,了解機械設備的內燃裝置、制動裝置、轉向裝置、包裝機械、差速系統(tǒng)等相關的機械運行設備,做到在日后的生產工作中對車床運作的掌握,而不是只掌握了理論知識但不會實際操作。這種在現(xiàn)場教學的過程中,增強了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互動,教師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使得機械教學的形式也更加直觀形象,學生在機械學習中的興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發(fā)。這種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也減輕了學校的教學成本,增加了教學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二、加強對實訓基地的建設
良好的實訓基地是機械教學能否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基本保障,因為在校的學生接觸不到實際的生產模式和環(huán)境,這就需要學校在培訓基地的建設上,做到和實際企業(yè)的相似。實訓基地也是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重要場所,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對機械知識和操作方法進行運用和熟練掌握,因此在對實訓基地的建設上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校方建設人員加以注意。例如,在建立車床實訓基地前,先派建設者到車床機械運營企業(yè)和工廠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機械設備的運行模式和運營狀態(tài),詢問相關技術人員掌握車床機械運行的方式,獨立操作機械設備的條件,整理相關的信息,為車床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可實際的建設方案,做到建設的車床實訓基地與真正的運行車間相似度高,進而達到實訓基地建設的提高學生掌握能力的真正目的。
另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還包括與校外企業(yè)的合作或者是聯(lián)合辦學,例如,在開拓車床實訓基地的過程中,可以聯(lián)合相關企業(yè)的車床管理部門,為學生提供到車間學習和工作的機會,在實際操作車間內進行實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產實踐的方式。還可以采用與企業(yè)合作培養(yǎng)訂單班的方式,為企業(yè)培養(yǎng)定向的人才,這樣可以減輕學校的教學成本,因為企業(yè)對未來人才的重視度較高,學生也可以更好的進行實際操作,還解決了學生的就業(yè)問題。
三、將課程設計與實踐相結合
課程設計是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后的實踐課程,對學生掌握相關的操作知識和技巧有重要的作用,應當受到學校和和教師的重視。例如,在進行對車床的課程設計時,學生要掌握的是對機械零件的圖紙設計、機床工藝的加工技術、模具的設計、機床和刀具的選擇方法、加工方式的選擇、夾具定位的原理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掌握的基礎車床知識和實踐進行結合,保證學生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下掌握實際的操作方式。針對學生對車床機械設備的掌握情況和實際的生產生活需要,注定正確合理有實踐性的課程設計教學目標,然后針對目標進行對具體教學課程設計的實施工作,做到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把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相結合,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通過將課程設計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方式,在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上,合理的安排課程學習計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有應用效果、合理效果、創(chuàng)新效果、使用效果的工藝設備。在教師的指導下,無論學生實踐及創(chuàng)新是否成功,都可以從中學到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方式,吸取一定的實踐經驗。
四、實行多層次教學
在校企聯(lián)合辦學的過程中,雖然有諸多好處,但在實際的操作上,學生操作機械的可能性還不是很大,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下降,對機械設備的實際運作能力不強。針對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學校應當對生產實習的方式進行改革,實施多層次的教學模式。例如,在校企辦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集體到正規(guī)的機械運作場所和企業(yè)進行參觀,了解機械設備的運轉方式、企業(yè)的運轉流程、機械的運行條件,教師在旁邊對涉及到的進行知識和原理講解,讓學生了解教學實習的內容和目的,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做到機械教學與生產實踐的結合。在了解過后,結合學生對各項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自身的特點,安排學生到適合自身發(fā)展的企業(yè)崗位上實習,在工作中運用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方式,不斷的完善操作手段、掌握操作技巧,在不影響企業(yè)運行的同時,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保證了良好的實習方式,結合好學生女發(fā)展的同時,學生自身也需要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只有自己主動的學習,才能對機械的操作更好地掌握,學生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后,也知道了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方面,為以后的自主擇業(yè)提供了正確的參考意見。
總結:機械學習只靠學生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要加強教學過程的實踐性,為此學校需要先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再針對各項教學工作制定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后為學生的實習和發(fā)展提供合適的平臺。將行業(yè)的發(fā)展與實際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真正的做到機械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實現(xiàn)培養(yǎng)全面的機械操作人才的目標,滿足社會對機械人才的需要。
(作者單位:溫嶺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