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讀課文應該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然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握不住略讀課文的精髓,走向極端。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針對略讀課文的特點,努力探索不同的教學策略。本文從學法遷移式、主題賞讀式、比較閱讀式、質(zhì)疑解疑式、拓展延伸式來闡述略讀課文的“精略”互融之道。
【困惑】
略讀課,怎一個“略”字了得?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略讀教學”這個詞眼兒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略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發(fā)凸顯重要。筆者對現(xiàn)行人教版小學教材中略讀課文的編排作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略讀課文幾乎占據(jù)了 “半壁江山”,見圖:
可是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對略讀教學的理解不透徹,聽到不少對略讀課文教學的困惑之音:是否與精讀課文完全等同起來,“纖屑不遺”地精品細讀呢?如此肯定導致一課時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是否與精讀課文完全對立起來,“浮光掠影”地粗略理解呢?這樣勢必“花落無痕”,學生無法提高略讀的能力。
筆者不禁感嘆:略讀課文,怎能一“略”而過呀!
【解疑】
花謝香猶存,曲終意未散
困惑依存,優(yōu)質(zhì)課評比觀摩活動中一堂《蒙娜麗莎之約》,正好給予了筆者“落英繽紛”般的啟迪。
【課堂掃描】
第一板塊:引題導入 從“約”字期待蒙娜麗莎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 從整體把握文章脈絡
1.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蒙娜麗莎》這幅名畫的魅力?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是哪幾節(jié)
第三板塊:抓住重點 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1.圈劃想象或聯(lián)想的句子
2.品讀蒙娜麗莎的微笑
3.仿寫自己的聯(lián)想或想象
2.默讀5-7自然段,體會作者的寫法,并填寫表格
第四板塊:總結(jié)心境 繼續(xù)欣賞藝術之路
【篤行】
曲徑通幽,何愁無處下金鉤
《語文課程標準》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是:“略讀課文重在略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筆者認為,略讀課文的教學就應“略中有精,精略相輔”,因此,不斷在實踐中反思,反思后實踐,摸索了幾條優(yōu)化略讀課文教學的策略:
策略一 基于單元導語的學法遷移式——切入得“法”
教材在指導學習上有比較系統(tǒng)的設計, 一個單元的課文相對獨立,同時又是一個整體——略讀課文就是前一篇精讀課文的承接和延續(xù)。而每個主題的單元導語就是一條線索,明確了一個主題單元的學習重點,建立了內(nèi)容與情感的關聯(lián)點,這時,可以采用學法遷移的教學方法。
策略二 基于課前提示語的質(zhì)疑解疑式——體悟求“深”
略讀課是以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為主的課程形態(tài),人教版教材每一篇略讀課文的前面都有一段連接語,提出了一些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提示略讀課文學習的要求和方法,在教學時,我們要積極發(fā)揮提示語的作用,進行質(zhì)疑解疑式的閱讀。
策略三 基于精讀課文的主題賞讀式——著力求“精”
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層次鮮明,在內(nèi)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我們不妨作主題式的欣賞閱讀,捕捉教學的重點,“簡”中求“精”。
1.聚焦題眼精點撥
課堂上,老師能緊扣題眼,提綱挈領,以點帶面,就能達到全堂課情感巔峰的制高點,體現(xiàn)出略讀指導的實效來,從而達到文與意的真正融合。
2.提煉主線突細節(jié)
略讀課文由于受教學時間的限制,大部分篇幅較長,教學時就需要抓住重點,使教學脈絡更清晰。尋找一條主線,就能起到溝通作者與學生心靈的作用,也就能快速聚集中心問題,重組學習板塊,長文短教。策略四 基于前后課文的比照探究式——對比求“實”
1.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比較
筆者在執(zhí)教四年級上冊略讀課文《母雞》時,讓學生回憶同為老舍寫的《貓》在寫作上的特點,然后比較《母雞》與《貓》在寫法、情感表達什么不同;三年級下冊略讀課文《路旁的橡樹》也可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進行對比,體會不同的人們不同的表現(xiàn)以及不同的結(jié)局,最后深刻地感受到了愛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2.略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比較。
教學六年級上冊《跑進家來的松鼠》時,可以讓學生從五年級上冊《松鼠》入手,溫故知新,再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語言、情感等方面彈性設置深入對比閱讀環(huán)節(jié),完善認知結(jié)構(gòu)。
在比較式教學設計中,可以是同一內(nèi)容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較,也可以是同一主題的不同作品、同一內(nèi)容的不同體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比較。要充分開掘已學課文的教學價值,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比較閱讀。
策略五 基于課外材料的拓展延伸式——挖掘求“豐”
葉圣陶先生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甭宰x課文的教學,僅靠單一的課堂文本資源顯然是不夠的,應該以教材為拓展點,溝通課內(nèi)外進行寬廣的課堂延伸,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延伸活動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1.文本插入巧遷移
人教版教材在編寫時很注重發(fā)揮略讀課文的拓展延伸作用。許多略讀課文都是名家名作的一個節(jié)選,在教學文章之前、之后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了解相關的寫作背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如《慈母情深》一文的教學,課始,引入作者梁曉聲回憶這篇課文的一段文字,直接把學生帶入那個年代,提供情感的訓練場;課中,體會母親每天都是這樣忙碌時,引入多年后對那一段生活的回憶,理解那1元5角意味著什么,感受到母親的愛和希望;課后,結(jié)合課后的閱讀鏈接——冰心奶奶寫的《紙船——寄母親》,進行同主題的閱讀遷移。
2.讀寫結(jié)合妙抒情
鞏固遷移寫法是略讀課文的一大重要功能。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品析課文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和文章寫法,并讀寫結(jié)合,運用到習作中去。
略讀課文是聯(lián)系課內(nèi)外閱讀的橋梁,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課文,豐富學生的認識;可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在課前、課后閱讀相關文章、書籍,收集相關資料,加大學生信息吸收量;可利用課文的某些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習作練習的興趣等。多種形式的言外之“意”來豐實略讀課文教學,體現(xiàn)了略讀課文的延伸功能。
“刪繁就簡三秋樹,精益求精四月花”,只有將略讀課文教學的“略”和“精 ”融為一體,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潛心入文,自由感受,才能給予學習主體更為廣闊、自主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逐步向個體閱讀和自由閱讀過渡,為語文學習開辟另一片自由多彩的天地。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讓語文教學在簡約中回歸本源,我們的語文教學就能達到“不待揚鞭自奮蹄,馳騁千里何足奇”的理想境界。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石帆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