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技術大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文化的傳播方式和手段日益更新。自媒體,英文名: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一個普通市民或機構組織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訪問網絡,通過現代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聯,提供并分享他們的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一種途徑和即時傳播方式。簡言之,即公民用以發(fā)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的事件的載體,如博客、微博、微信、個人日志、個人主頁、論壇/BBS等網絡社區(qū)。在網絡傳播發(fā)達的今天,文化的傳播除了主流媒體作為媒介之外,自媒體也是一種相當有分量的傳播方式,在年輕人群中影響巨大并逐漸影響到各個年齡層的人群。
一、許昌的三國文化
三國文化是一座巨大的文藝寶庫,包括三國歷史、三國人物、三國故跡、三國傳說和三國戲曲等,其中許昌的曹魏文化是獨特而寶貴的歷史財富。說三國,離不開漢魏;說漢魏,離不開許昌。許昌地處中原腹地,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古遺跡、遺址眾多。從太昊伏羲到軒轅黃帝,從上古高士許由到音樂始祖葛天氏,從大禹治水到夏啟建都等,中華民族發(fā)展史在許昌留下了許多閃光的足跡。作為漢魏故都,許昌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名著《三國演義》的120回中,有50多回發(fā)生、演繹在許昌,172次涉及到許昌。在全國500多處三國文化遺跡中,許昌市就有80余處。郭沫若先生曾詩云:“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
二、許昌三國文化對外宣傳現狀
近年來,許昌三國文化開發(fā)及對外宣傳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近幾年,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閑之旅、神垕古鎮(zhèn)——體驗之旅三大旅游品牌的推出,以及一些優(yōu)惠舉措的實施,大大拉動了許昌三國文化旅游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許昌三國文化的知名度。
(一)政府宣傳方面
在河南省“文化強省”戰(zhàn)略指引下,2009年許昌市確立了“旅游立市”戰(zhàn)略,著力打造許昌“曹魏故都”的三國文化品牌,進一步提高許昌的知名度。許昌中國國際三國文化論壇(文化旅游周)的舉辦,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許昌三國文化的影響。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區(qū)建設(許昌候機樓)投入使用、建安區(qū)的建設等一系列外部、內部發(fā)展機遇,為許昌三國文化對外傳播帶來了政策、人力、物資、信息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
全國很多省和地區(qū)都在打三國文化品牌,但是同是三國文化卻又存在一定差異。四川成都的三國文化重在蜀文化,而許昌的三國文化重在曹魏文化,因此在形象定位上為突出差異性,許昌市政府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許昌市政府近年來投入到三國文化的資金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先后投資了500萬修復了關帝廟和灞陵橋;投資了1359萬修葺復建春秋樓景區(qū);投資300萬維修了許昌文峰塔、尹宙碑、長葛故城;為突出曹魏文化的鮮明主題撥資修建了曹丞相府等等。在許昌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曹魏文化大講壇”、“三國文化講壇”等紛紛亮相于許昌市民,魏都風情區(qū)老城改造、灞陵橋公園主題轉換、三國文化產業(yè)園修建、曹魏文化主題郵票發(fā)行、魏武路與新興路交匯處“五禽戲廣場”修建、生態(tài)水系城市建設等項目陸續(xù)投入施工或完成。
借力中部崛起、鄭許一體化、中原城市群建設的時代機遇,以及許昌市旅游轉型發(fā)展的產業(yè)機遇,許昌市作為中原城市群南翼中心城市、鄭許一體化的副中心,其擁有的“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宜居城市”等形象資源,借助我國旅游業(yè)正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發(fā)展的轉型機遇,完全有條件將許昌的三國文化做成國內國際知名文化品牌。
(二)大眾媒體宣傳方面
關于三國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既有戲曲、小說等傳統(tǒng)藝術形式,又有電視劇、電視專題片、電影、互聯網等現代藝術形式。無論是舊版《三國演義》還是新版《三國》的播出都曾引起巨大轟動,可見許昌的三國文化在全國的影響是多么廣泛。許昌是曹魏歷史的縮影,它見證了曹魏政權的興盛和衰敗,以及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那段風云際會的歷史。提到三國文化,人們就不得不提曹魏家族,也就不得不提起許昌。無論從三國文化整體看,還是就許昌局部而言,三國文化在國內甚至是海外均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但是實際情況卻是除了許昌中國國際三國文化周時間外,在傳統(tǒng)大眾媒體上關于許昌三國文化的專題紀錄片、廣告片、專訪等播出頻率不高時間較少,給人印象不深刻。尤其是一些官方網站的制作并沒有將三國文化作為一種品牌文化突出推介出來,造成部分省內外甚至海外人士雖對許昌三國文化有興趣,但卻除了通過旅行社的介紹外,不知從何處更方便快捷的獲取相關的介紹資料或者文化旅游方面的推薦等。
(三)自媒體宣傳方面
傳統(tǒng)的新聞媒體將傳播者與受眾分得很清,它們是“自上而下”、“點對面”的傳播方式。而在自媒體時代,普通大眾不再只是信息的單純接收者,還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和改編者。民眾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輕松參與到信息或文化傳播過程中。據不完全統(tǒng)計,除了許昌春秋論壇、貼吧等以外,博客或者微博上關于三國文化介紹的不過寥寥數人;可以傳承曹魏精神傳統(tǒng)道德的關于三國的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在網上也并不能搜索到多少篇;而在年輕人中間應用普遍的微信上也搜索不到許昌三國文化的公眾號。
三、許昌的三國文化對外宣傳路徑
自媒體時代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普通公眾不僅僅作為信息的接收者,還可以作為信息的提供者和改編者,主動參與到信息或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去。數字技術在網絡、手機等移動平臺上的廣泛應用為信息與文化的平民化傳播提供了支撐。因此,自媒體時代不僅實現了信息與文化傳播的平等性、自由性、便捷性,也提升了信息與文化傳播的速率、領域和范圍,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大容量的信息文化傳播新格局。當然由于自媒體本身零門檻、成本低、內容監(jiān)管不便等特性,決定了自媒體傳播手段只能作為政府宏觀調控下、大眾媒體宣傳手段之外的不可或缺的有益補充。
(一)繼續(xù)發(fā)揮政府主導力量
許昌的三國文化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壟斷性,許昌應立足自身優(yōu)勢,重點挖掘和建設有特色的三國文化品牌,而這些都離不開政府的主導和支持。
第一,重點構建特色鮮明的三國文化節(jié)。科學合理地舉辦文化節(jié),開發(fā)文化節(jié)活動,對于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許昌三國文化節(jié)的建設,既具有文化營造的功能,又具有文化傳承的功能。三國文化是一種歷史文化,通過三國文化節(jié)的圖片宣傳、導游講解、相關商品開發(fā)等形式可以更有效地保護和傳承三國文化、弘揚三國精神。
三國文化節(jié)的建設應遵循民眾廣泛參與、物質與非物質結合、特色創(chuàng)新、市場化的原則。首先,許昌的三國文化深深扎根于民間,要想成功舉辦好三國文化節(jié)絕對不能脫離民眾,有了普通民眾的廣泛參與,三國文化節(jié)才有更大的市場吸引力。其次,三國文化節(jié)的舉辦,既要讓人們感受到各種三國文化的物質存在,又要讓人們領略到許昌三國文化無處不在的非物質存在,如可開發(fā)三國文化主題小吃、主題游藝、主題影院吧等等。再者,由于三國文化節(jié)在我國多個省市都有舉辦,并且產生了相當不錯的效果,所以許昌的三國文化節(jié)必須遵循三國文化“曹魏故城”的歷史原真,堅持形式與包裝的創(chuàng)新,利用自身不可替代的特色和優(yōu)勢才能在競爭中有一席之地。最后,三國文化節(jié)的開發(fā)、策劃和實施都需要市場化的運作,更要考慮市場反應。
第二,基于省內三國文化群的宣傳戰(zhàn)略。許昌的三國文化資源豐富,歷史價值很高,但同時,其分布“大集中、小分散”,資源豐度低。而省內的鄭州、南陽、洛陽都有三國文化遺跡,且可以通過發(fā)達的公路鐵路運輸和許昌相聯系,交通非常便利。
城市三國資源
鄭州官渡之戰(zhàn)遺址
南陽博望坡遺跡、臥龍崗、武侯祠等
洛陽漢魏王朝古城、關林、曹魏皇室陵墓等
四市聯合開發(fā)三國文化資源,可以在更多的平臺上展示許昌的曹魏三國文化,聯合開發(fā)三國文化周邊產品如文化體驗、美食體驗、市場推介等等,進而增強河南的三國文化群在全國的競爭力。
(二)強化大眾媒體宣傳力度
雖然自媒體發(fā)展勢頭迅猛,但大眾媒體作為主流媒體的地位還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大眾媒體的宣傳力度非但不能聽之任之,更要進一步通過各種形式強化。
第一,開辟三國文化專欄。報紙、電視、網絡作為主流媒體,依然占據人們的視野。許昌可以與本區(qū)域或周邊的各大電視臺、電臺、報社等媒體進行全面合作,報紙上開辟三國文化專欄,介紹相關三國人物或三國景點;電視上插播曹魏三國文化之旅相關廣告或者三國文化相關專題節(jié)目;制作三國文物古跡、風土人情的電視紀錄片,在各火車站、汽車站等地的電子大屏幕上滾動播放;充分利用互聯網,建設曹魏三國文化網站等。
第二,拍攝三國文化電影。舉行微電影大賽,鼓勵更多的人們通過拍攝三國文化相關的微電影了解三國文化;也可以四市聯動籌拍新的三國文化電影等。
(三)充分利用自媒體的輔助宣傳作用
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從web2.0到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方式也日益更新。雖然大眾媒體在文化傳播中占主流,但是自媒體的傳播作用及效果也是不容小覷的,甚至從某方面來說,自媒體的對人們思想行為看法等的影響力超過了大眾媒體的影響力。
第一,創(chuàng)建許昌三國文化相關公眾號。截止2016年10月,網絡搜索結果顯示,與許昌三國文化有關的微博發(fā)布者不超過100人。在當今自媒體時代,三國文化的對外傳播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媒體,而要大力發(fā)展自媒體傳播方式。通過微信微博,許昌的三國文化對外傳播能打破傳統(tǒng)媒體的地域限制,很輕松就能傳播到省外甚至是國外。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建后管理也非常重要,發(fā)布的內容一定要能反映出許昌三國文化的特色,這樣才能引起閱讀者對許昌三國文化的興趣,才能更進一步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許昌三國文化。
第二,網絡文化與三國文化相結合。在網絡日益發(fā)達的今天,任何文化的傳播都可以和網絡相結合起來,以實現其傳播層面的擴大化。對外宣傳許昌三國文化,可以將網絡文化及網絡社區(qū)文化、網絡搜集文化、網絡游戲文化及網絡購物文化等與三國文化的結合起來,進一步開發(fā)三國文化的文物價值、研究價值和旅游價值等,通過網絡或者無線移動網絡實現三國文化對外宣傳的新路徑的突破。
四、結語
地處中原地區(qū)的許昌,其三國文化資源特別是曹魏文化資源得天獨厚,十分豐富。由于自媒體本身零門檻、成本低、內容監(jiān)管不便等特性,決定了自媒體傳播手段只能作為政府宏觀調控下、大眾媒體宣傳手段之外的不可或缺的有益補充。如何通過自媒體方式,更快更有效的將三國文化介紹向更多層面的人群,是對許昌三國文化對外傳播方面的積極探索。
基金項目:許昌市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自媒體與三國文化對外傳播研究》項目編號1505022。
(作者單位:許昌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