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圍繞“核心素養(yǎng)”理念優(yōu)化改進當前我國學科教學,是教育科學研究的重點課題內容之一;為此,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專門探討了應用“核心素養(yǎng)”理念指導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優(yōu)化問題,并探索性提出有效的優(yōu)化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理念;小學語文;教學;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核心素養(yǎng)”一詞在我國最早見于2014年由教育部頒布實施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之中,該文件一經正式公布,“核心素養(yǎng)”即成為我國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之一,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題的課程構成、課程教學相關科學研究成果開始見諸國內各主要教育期刊。那么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各學科有沒有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如果有,又是什么?以及如何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來指導教學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究解決。為此,筆者結合多年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經驗,專門探討了“核心素養(yǎng)”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在概述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基礎上,探索性提出“核心素養(yǎng)”理念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概述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我們要了解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或者說“核心素養(yǎng)”都有哪些內涵;目前,國內關于“核心素養(yǎng)”內涵觀點認可比較多的是由辛濤等人提出的,他們認為“核心素養(yǎng)”是一種個體在現(xiàn)在及未來社會中都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知識技能及情感態(tài)度等的總和,是在未來實現(xiàn)個體終身學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核心素養(yǎng)內容,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它們分別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核心素養(yǎng)、“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核心素養(yǎng)、“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核心素養(yǎng)、“文化理解與傳遞”核心素養(yǎng)。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則是個體在參與小學語文教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關鍵能力、知識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等;其由于處在個體一生成長、發(fā)展的初始和關鍵階段,也使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地位與作用顯得更加重要;有必要通過改進小學語文教學來更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構成
關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仍然需要從“核心素養(yǎng)”的四方面內容來區(qū)分。首先,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對語文學科中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能力,是進一步學習、掌握其他知識、技能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基礎;其次,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掌握語文基本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及發(fā)展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得益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等的培養(yǎng);第三,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形成的認識、掌握、運用‘美的規(guī)律’及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該核心素養(yǎng)關系到學生個體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第四,學生的文化理解與傳遞核心素養(yǎng),該核心素養(yǎng)形成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對語文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上,應該積極、主動繼承、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
傳統(tǒng)。
二、“核心素養(yǎng)”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一)借字、詞、句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積累和運用能力
自古以來,語言文字都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交流工具,任意一種語言文字基本都由字、詞、句式組成;因此,學習字、詞、句式就成為語文知識學習的基礎和重要手段。對于低年級語文來說,由于其內容更多的是漢語拼音、筆畫和查閱字詞,這也使得其教學更多的是教學生認字詞、寫字詞及用字詞造句等內容,是典型的語言文字積累和運用能力教學,有助于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二)加強指導,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習慣和發(fā)展思維能力
鑒于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學習經驗不足的特點,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首先是加強學習方法上的指導,逐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其次,著力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旨在讓學生在不受監(jiān)督情況下也能持續(xù)、自主地學習;最后,就是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及口語教學中對學生的指導,指導學生更多地深入思考、創(chuàng)造性思考。
(三)依靠語文教材內容,開展專門的審美與創(chuàng)造教育,陶冶學生情操
學生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核心素養(yǎng),實質上就是學生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這些都與學生的情操有關。而要想陶冶學生的情操,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開展專門的審美教育,即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xiàn)有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專門審美教育,以此逐步陶冶學生的情操及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同時也借學生創(chuàng)造美能力的提升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四)發(fā)揮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人文”長處,使學生樹立文化傳承意識
與小學其他學科課程內容不同,小學語文學科課程內容具有明顯的“人文性”特點,這也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了更好借助小學語文教學,促進學生文化理解與傳承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有必要在教學中強化“人文性”內容對學生的影響,逐步樹立學生文化傳承意識,比如在教學中讓學生更多地閱讀這些內容,以及鼓勵學生以這些內容為主題開展寫作創(chuàng)作等。
參考文獻
[1]胡玲燕.例談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J].江蘇教育,2016(20).
[2]辛濤,姜宇,劉霞.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yǎng)模型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