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課堂質量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重要平臺,同時,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輔助功能被過分抬高和盲目使用也應該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本文以《安塞腰鼓》教學為例,從利與弊兩方面談一下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是一種基礎性學習,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學會生活、從事各種工作、進行社交活動必備的基礎?!闭Z文學科的這種基礎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氛圍不活躍,這些都大大影響了語文教學效果。但是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相結合,這大大改善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在學生學習之前就調動其學習的興趣,這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鬃釉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一堂課開始之前,為了讓學生盡快地進入文本,教師利用圖片、音頻、視頻、實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讓學生多方位的接觸文本,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授《安塞腰鼓》這一課時,由于“安塞腰鼓”是陜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xiàn)象,學生對其了解甚少,所以學生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讀不出安塞腰鼓的氣勢磅礴。這時教師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錄像,這樣可以讓學更加形象地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氣勢,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擴大容量,增長知識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粉筆與黑板相結合的主要教授形式,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各種圖片、視頻、音頻、文字等擴充了知識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到更多的知識。“中學語文內(nèi)容豐富,涉及面廣,包括政治、經(jīng)濟、思想、法律、文化、歷史、地理等,為了更好地教學,急需豐富快捷的信息”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各種信息的匯總和在課堂上呈現(xiàn)給學生之間搭建了便利的橋梁。《安塞腰鼓》正文一共1055個字,分為30個自然段,這篇課文的魅力所在不只是精雕細琢的語言藝術,還有文本所傳達出來的陜北后生的生命精神。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這篇課文的語言時,可以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的長句相對比,體會短句和長句所表達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所以用PPT將兩篇課文的語句展現(xiàn)出來更加有利于學生分析鑒賞。
三、聚合知識,形成體系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經(jīng)常旁征博引,教授的知識點多而雜,由于時間的限制,板書的時候總是精益求精,在做課堂小結時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抽出知識主線組成知識樹主干,將各種零碎的知識點歸納整理成知識樹枝條,實現(xiàn)對知識的理解由部分到整體的過程?!栋踩摹愤@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是讓學生從言語的角度關注“文章美”,體會作者表達感情與表達形式的關系。文本在描寫安塞腰鼓時,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復、對比、感嘆等,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正是課堂小結需要強調的一方面。教師可以提前整理成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在課堂小結的時候展示給學生看,既節(jié)省時間又重點明確、一目了然。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也不例外,在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運用得當便能事半功倍,如果被過分抬高甚至盲目使用,不僅事倍功半,而且還會大大影響教學效果。面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運用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四、避免盲目,講求實效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在課堂中的使用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些教師認為教學過程中沒有了各種圖片、視頻,就不再是一堂優(yōu)質課,所以很多時候矯枉過正,不根據(jù)文本情況盲目使用。例如現(xiàn)在的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喜歡播放朗讀的音頻,并且讓學生模仿著朗讀。殊不知在一些課堂上,這樣的做法束縛了學生的想象,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栋踩摹肪筒皇且黄m合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白髡邔φZ言的砍削、雕琢、一系列變形的陌生化處理,就是為了阻止你流利地朗讀?!编嵐鹑A老師在教授這篇課文時,就沒有播放朗讀的課件,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自己的,這樣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讀這篇課文。語文本身就沒有什么固定答案、正確答案,更何況是如何朗讀一篇課文呢。
五、緊扣文本,抓住重點
“語文具有綜合性,語文教師應該是雜家”,這樣的話在師范類院校的課堂上經(jīng)常能夠聽得到。語文的綜合性就體現(xiàn)在“生活有多大,語文就有多大,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而語文教材中的選文也是涉及政治、歷史、地理、化學等各個學科,但是這些學科知識的介入是為語文文本服務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不同知識中開闊視野。但是有些老師就舍本逐末,將這一類的語文課上成了政治課、地理課……《安塞腰鼓》的教學就具有警示性,有些老師在課堂上大講特講“安塞腰鼓”的由來、形式、影響等,更有甚者半節(jié)課都在播放關于安塞腰鼓的視頻,這種不扣文本,不抓重點的所謂“開放式”課堂需要引起我們的反思。
總之,多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現(xiàn)代教學工具和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了很大的有利作用,但是值得引起語文工作者注意的是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恰當運用,避免進入誤區(qū)。這樣才能做到語文課堂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曹海明.語文教育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5.
[2]吳秀民.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嘗試[J].教育評論,2001(6).
[3]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寧娜,女,1991年生,碩士學歷,閩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