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串教學讓教師的閱讀教學主線清楚明晰,讓學生在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同時,感受文中豐富的人物、事物、場景。靈動的詞串如銀絲,上連下綴,串起了語言河流中的顆顆珍珠,為孩子們展現了一個廣袤豐美的語文世界,讓孩子們擁有了自主學習的一把金鑰匙。
【關鍵詞】閱讀教學;詞串教學;主線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詞串是詞兒的串聯,被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輯部張慶主編形象地譽為“北京的冰糖葫蘆兒”。中高年級的課文都是圍繞一定的主線來敘述的,為了生動和準確,使用了大量精彩、傳神的詞語來表達一定的主題,并且這些詞語對于學生理解課文、運用詞語寫作都是極有幫助的。一些有心的老師就巧妙地將課文中的詞語找出來組成詞串引領課文的學習,使得閱讀教學清楚明晰,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鏡頭一
《鳥語》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一篇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以生活中生動真實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達了“我”傾聽、揣摩鳥語的情景,字里行間都充滿著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有效利用文中的詞串組織教學,使得閱讀教學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第一組詞串主題:喜愛鳥兒
導入后,出示第一組詞串:
美麗矯健、呢喃軟語、親切啼叫、談心聊天。
讓學生自己讀,小組合作讀,談談自己的感受。
師:讀了這些詞語,你有什么感覺?
生:這些鳥兒可真美!
師:哪里美?
生:外形美,聲音美。
師:輕聲讀課文,在文中找出這些詞所在的句子,再讀讀看。
師(課件展示鳥兒的圖片,引導學生看圖,理解詞語的意思)
師:看看這些美麗的鳥兒,誰再來讀一讀?
(師引導學生讀好詞句,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不僅明白了這些詞語的意思,更明白了這些詞語還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
第二組詞串主題:讀懂鳥語
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出示第二組詞串:
無拘無束、翩翩飛翔、希望安慰、增添樂趣。
“你做什么?種田織布。你喜歡什么?勤勞刻苦”這樣分角色的朗讀,學生們非常喜歡,也充分感受到鳥兒那無拘無束、歡暢自在的爽快?!霸?,喳喳喳喳。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學生的朗讀聲中充滿了喜悅、歡快。此刻他們仿佛也是一群無拘無束的小鳥,在自由自在地歡叫,在枝頭呼朋引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生活。鳥兒原來和我們人類一樣,伙伴們親密無間、親人們心心相通。
宋代陸游有云:“論文有脈絡,千古著不誣?!比松砻}絡是人的命脈,文章脈絡是文章的生命線。若學生能抓住文章的脈絡,理解課文就事半功倍。
從表面上看,課文中的一些好詞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但如果將它們連綴成串以后,學生就會憑借一個個詞所構建的框架伴隨著誦讀的語流,在頭腦中形成一幅整體的畫面并身臨其境。以“詞串”為橋梁,通過從重點句段中找一些關鍵的詞語或教師自主構建詞語,分析品味文本中的重點句段,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讓閱讀教學主線更清楚明了,在蘇教版很多課文中都可以運用。
教學鏡頭二
特級教師潘文彬在執(zhí)教《生命的林子》時,就巧妙地提取出文中的詞串,“晨鐘暮鼓 香客如流 名滿天下 水深龍多 喧喧嚷嚷 高僧濟濟”引領學生通過聽詞串、讀詞串、讀句子、再讀詞串,感悟法門寺的名滿天下,了解玄奘要離開法門寺的原因,體會玄奘決意離去的無奈,走進玄奘的內心世界。
師:讀讀這些詞語,邊讀邊想,你能發(fā)現些什么?
師:同學們,在佛教盛行、寺院歷歷、僧侶如云的唐代,這名滿天下的法門寺是許多僧侶心馳神往的地方,然而,身居法門寺的玄奘卻決意辭別師父,離開法門寺,這是為什么呢?
生:文章說“法門寺是個名滿天下的寺廟,水深龍多,集納了天下的許多名僧”,這樣的話,玄奘如果留在法門寺,要想超過他們,就必須要加倍努力??墒?,他已經青燈黃卷苦苦習經多年了,卻還不能超過他們,所以他想離開法門寺。
生:法門寺的法事應酬十分多,他想靜下心來閱讀經文是不大可能的,因為有各種各樣的事要煩他。
生:第1自然段說,“玄奘想靜思養(yǎng)神,潛心修身”“青燈黃卷苦苦習經多年”,從這里可以看出,玄奘是一個很努力的人,他很想有一番作為,但是他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談經論道遠不如寺里的許多僧人,這使他心里感到很難過。
師:付出了那么大的代價,與寺里的許多僧人差距還是這么大,怎能不心生煩惱呢?從交流中可以看出,玄奘此時心中的那些困惑和苦惱都是源自他身居在這樣的一座法門寺。讀詞—(晨鐘暮鼓 香客如流 名滿天下 水深龍多 喧喧嚷嚷 高僧濟濟)
“詞串式”閱讀教學建立在教師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以品讀與感悟為核心,巧妙地將詞語組合起來形成詞串,融于閱讀教學之中,使閱讀教學重點突出,主線明晰,思路流暢。張慶老師在《倡簡、務本、求實、有度》一文中說:“引導學生感悟,要整體感悟。課文掰得碎,(就會)把完美的課文打得七零八落。我奉獻八個字: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闭覝饰恼碌摹邦I”,扣準文章的“睛”,才能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詞串教學讓教師的閱讀教學主線清楚明晰,讓學生在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同時,感受文中豐富的人物、事物、場景,為孩子們展現了一個廣袤豐美的語文世界,讓孩子們擁有了自主學習的一把金鑰匙。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