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閱讀的人生是精彩的。我們要真正地把課外閱讀的涓涓細流變成生命的百川入海。那么對于低年級來說,如此廣博的海量閱讀將會奠定他們幸福的閱讀人生。
【關鍵詞】閱讀;低年級;課外共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古今中外早已有無數的教育家不斷地重復: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閱讀則是必不可少的自學工具。而今隨著課改在校園的深入,課外閱讀也越來越深入兒童的學習生活。新課標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薄暗湍昙壵n外閱讀的總量不少于5萬字”。而在現(xiàn)實中僅靠一些零星的閱讀是無法完成課標規(guī)定的閱讀任務的。況且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在閱讀方面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何瞄準課標引導學生走向課外閱讀的“深水區(qū)”,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探索與嘗試,下面談談我在實踐過程中的一些薄見。
一、激發(fā)興趣,悅讀為養(yǎng)
(一)班內薦讀,激發(fā)共鳴
孩子都有從眾心理。班上總有幾個有榜樣作用的小朋友。平時這些影響力大的孩子做什么事看什么書都會被班上的小朋友關注,反應在閱讀上也是如此。有時我會很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一個階段里,班上的一些孩子在午休時間都捧著同一本書在看,而這本書就是從他們的“權威”小朋友那里開始流行出來的。繼而看的人會越來越多。所以在閱讀上我充分抓住了孩子們的這個心理特點,一些適合的好書我會小范圍在他們的榜樣那邊做試點。然后通過正式的薦書課推薦給班上的孩子。在推薦的時候我們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在推薦過程中對閱讀內容和閱讀方法進行適當的梳理和指導,引發(fā)想象,為學生走進閱讀材料進行鋪墊。注意指導講出推薦理由,如人物有趣、想象豐富、情節(jié)曲折、受到啟迪等。孩子們也可以把自己讀過的、認為值得與大家分享的作品推薦給其他同學閱讀。有時我也會給孩子們推薦好書。值得注意的是,此過程能充分引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引人入勝地設置懸疑,給孩子們播下期待閱讀的種子。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效果往往會很好。
(二)故事做伴,培養(yǎng)興趣
故事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有著神奇的力量。不論他愛不愛上語文課,但他肯定愛聽故事。故事是打開孩子閱讀之門的神奇鑰匙。低年級孩子培養(yǎng)閱讀習慣從講故事開始。老師利用每天早讀或者每周閱讀課的時間,聲情并茂地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孩子們漸漸在這些課上形成條件反射,形成依賴,甚至對故事課的期待,那么效果就來了。聽了還想聽,這就是習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看到老師講得有趣,也會無形中受到感染。這樣耳濡目染,學生就會覺得書是那樣的神奇,慢慢地也會覺得書里有很多故事在等著他。講故事,聽故事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簡單而又有效的好方法。
(三)滲透方法,導讀為助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閱讀課上老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有效時間滲透一些讀書的方法,針對低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采用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樂于接受的方法。低年級孩子我們可以從閱讀圖畫書開始,孩子有了閱讀的沖動和激情,接著對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謠、兒歌、詩歌類的可以唱游讀、配樂讀、比賽讀。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對讀書保持著盎然的興趣。當遇到日積月累的句子時,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來激勵他們背誦。根據閱讀的需要還可以選擇不同的讀書方法。詩歌類、散文類的文章適合于動情地反復地朗讀,直到熟讀成誦;小說類、童話故事類的適合于默讀,但讀到喜愛處、讀到動情處,可以出聲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來。當然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少,教師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范讀,讓孩子聽或者心里跟著指讀。對于指讀雖然頗有爭議,但本人還是認為指讀也有其存在的優(yōu)越性,要辯證地看待它的存在。特別是對識字量少的孩子來說,這反而是一個隨文識字的過程,與閱讀相輔相成。我們往往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大量的閱讀讓孩子的識字量突飛猛進,同時又更益于以后的閱讀。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也會在這過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二、創(chuàng)設條件,多讀為益
(一)豐富閱讀資源
我在班中開辟圖書角,除借閱學校圖書室的書籍外,更多的是組織學生把家里喜歡的新書、好書帶進來分享。學生帶來的書多以童話、寓言、民間神話故事、小百科知識為主,配有注音,圖文并茂,裝幀精美,比圖書室的書更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口味。另外,在一學期里我還會組織學生準備班級共讀書目,在固定的時間組織學生共讀同一本課外書。孩子們在這樣的閱讀環(huán)境下更能靜下心來和同學們一起閱讀。
(二)確保閱讀時間
莊子說:“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币胱寣W生有大量的積累,必須讓其廣泛地閱讀,不能只滿足于課內有限的閱讀時間和閱讀內容。因此,我和學生制定了嚴格的讀書計劃,晨誦午讀,成了我們班每天的必修功課。早晨10分鐘的背誦和午休時分的30分鐘閱讀時間絕對要保證。平時嚴格控制作業(yè)量,做足閱讀課上閱讀指導與積累。要讓學生在課外能廣泛地閱讀,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結合課內外閱讀,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真正讓學生“讀有所得,讀有所樂”。
(三)養(yǎng)成習慣,促讀為充
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學生知道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還有必要在學生日常的課外閱讀指導中,通過一定的“強制”,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因此在學生持續(xù)閱讀的路上我在班上會有一些評價激勵的措施,展開階段性的趣味讀書活動,使孩子在閱讀的路上越走越遠。其次根據不同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興趣,指導學生確定適當的閱讀目標,并制定詳細具體的閱讀計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閱讀,形成自我監(jiān)督,養(yǎng)成有計劃地堅持課外閱讀的習慣。
有閱讀的人生是精彩的。我們不僅要讓課外閱讀走進校園,更要走出校園、走出家門。比如可以是一次有主題的旅游,這叫學以致用。要真正地把課外閱讀的涓涓細流變成生命的百川入海。那么對于低年級來說,如此廣博的海量閱讀將會奠定他們幸福的閱讀人生。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