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語言表達還不錯,結(jié)構(gòu)完整,行文思路也清晰,可因為立意不高或無新意、沒有緊扣中心選材而得不了高分,如何讓作文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提升1—2個檔次?本文以一次考場作文的升格訓練為例,談如何巧立意、精選材。
【關(guān)鍵詞】作文訓練;立意;選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好的文章在立意和選材方面必須做到:中心明確,立意要高,力求有新意。如果說中心是文章的“靈魂”,那么,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之軀”。中心蘊含在具體的材料之中,材料是為表現(xiàn)中心服務(wù)的。因此,選擇材料必須緊緊圍繞中心,服從中心的需要。
作文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語言表達還不錯,結(jié)構(gòu)完整,行文思路也清晰,可因為立意不高或無新意、沒有緊扣中心選材而得不了高分,如何讓作文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提升1—2個檔次?下面就以一次考場作文的升格訓練為例,談如何巧立意、精選材。
【試卷回放】
寫作(60分)
題目:樹
要求:1.文體不限。2.字數(shù)不少于600。
【題目分析】
這是一道考場作文題目,很多學生看到題目時就蒙了。常常是這樣,作文題目字數(shù)越少,限制也越少,可是沒了方向的學生就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了。批閱作文時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只是寫了跟樹相關(guān)的人和事,文章缺乏一定的深度,中心也不甚明確。再加上考場時間短,大多數(shù)考生的作文所用材料都沒有加以精心選擇。
對于題目中的“樹”,除了實寫,還可以虛寫,如能虛實結(jié)合會更好?!皹洹笨梢允菙⑹龅闹饕獌?nèi)容,也可以是敘事的線索??梢允枪适掳l(fā)生的背景,也可以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皹洹边€有象征意義,如松樹、楊樹、槐樹、柳樹、銀杏、梧桐……都代表著不同的精神品質(zhì),也可以代表不同的人。這樣理解起來,選材的方向就有了,也不怕無內(nèi)容可寫。
下面,我就以自己學生的一篇考場作文為例,從確立主旨和選擇材料兩方面進行升格。
【原文再現(xiàn)】
樹(47分,屬三類卷)
“這樹怕是該砍掉了。”這是夏天回家時爸爸說的。砍的樹便是家中院子正中央一棵蘋果樹。(“該”字不妥,與下文“惋惜”之情不符)
這樹本不是有意栽的。聽二伯說,在我四歲時他曾帶我在院子里玩,當時他削了蘋果吃,我把核扔到了院子里原打算種菜的土里,他又填上了土。后來,就長出了這樣一棵蘋果樹。我本是不信的,因為我從未有這樣的記憶,但總能想象出這樣的畫面,可能我也希望是這樣吧。(二伯這一形象不是主要人物,可刪去)
這棵樹承載了許多童年的記憶。(怎樣的記憶?)小時候的我不會爬樹,其實到現(xiàn)在我也不會,但我會從樓梯上順著晾衣竿爬到樹上。有時,幾個小伙伴坐在晾衣竿上折樹枝玩,這都是常有的事。它結(jié)的果子我是不喜歡的,口感像梨,但又酸又澀,比市場上買來的蘋果遜色多了。(“不喜歡”,不好吃,那么砍了也不可惜了)記得爸爸經(jīng)常會帶幾個吃,不敢相信他能吃下去。蘋果樹是家里夏天的遮陽傘。它的樹干極粗,枝葉也極其繁茂。種的時候沒考慮到它會長這么大,最后影響到了上下樓梯的通行,只得將它向西的枝干砍掉。蘋果木沒什么用,只能當柴燒,散發(fā)的氣味帶有一種奇異的氣味,到現(xiàn)在我也不會忘記。(影響通行,“沒什么用”,似乎也該砍)那時的天空很干凈,晚上能看見滿天的星星,奶奶經(jīng)常坐在蘋果樹下給我講故事。(唯有這點可能是值得留戀的)可惜后來奶奶得病了,我也長大了,但蘋果樹下的記憶不會忘記。
現(xiàn)在的院子里只剩下它和兩棵柿子樹,一棵桃樹已被砍伐,因為它的品種不好,桃子結(jié)得又小又不好吃。上個夏天,爸爸和二伯討論是否要將蘋果樹砍掉,它遮掉了兩棵柿子樹的部分陽光,而且它的枝干茂盛過頭了。再說它的果實也不能吃。蘋果樹就這樣被宣判了死刑,緩刑到下個冬天,那時樹就枯了好砍。(再次強調(diào)蘋果樹的不好,確實該砍)雖然我承認我其實也覺得它應(yīng)該砍掉了,但我心中總會感到一絲不舍。(既然應(yīng)該砍,為什么還舍不得?)
回到新家的路上,我仔細回憶了一遍童年,大部分都有它的出現(xiàn),想到它即將消失,不禁有些惋惜。(“惋惜”沒有體現(xiàn)出來)
這個冬天我再回來,不知你還在不在。(對蘋果樹的思念之情不夠強烈)
【原文診斷】
此文結(jié)構(gòu)較完整,語言還算通順,能圍繞蘋果樹來組織材料,但中心不夠明確,所用材料不能很好地表現(xiàn)主題,而且立意也不高,情感的表達不到位,作品缺乏一定的感染力,考試評分47分,屬三類卷。
【升格思路】
1.學會審題
看到題目后,首先要明確:圍繞題目寫什么,是實寫還是虛寫,是寫人敘事、借景抒情,還是借物喻人,這些都應(yīng)該是在落筆前就要考慮好的。
原文作者筆下的樹就是一棵實實在在的樹,可以在不改變原文寫人敘事的框架下,進行升格,圍繞人和樹的關(guān)系來組織材料。
2.明確主旨
圍繞原文倒數(shù)第二段最后一個詞語“惋惜”,明確:因何惋
惜?——蘋果樹被砍。怎樣更能突出“惋惜”之情?聯(lián)系季羨林的《幽徑悲劇》,悲劇就是美的事物被毀滅,被毀的事物越美,悲劇越濃,所以,要想表現(xiàn)對蘋果樹的惋惜之情,應(yīng)該寫出蘋果樹的美。
3.提升格調(diào)
如果蘋果樹只是承載著它自身的美,那表現(xiàn)的只是對樹本身的惋惜;如果它承載的還有一份濃濃的情,那就能表現(xiàn)出人性人情的美來,這樣由樹及人,立意自然就提升了。
4.精心選材
圍繞著蘋果樹,表現(xiàn)景美、人美和情美。既可對蘋果樹進行直接描寫,體現(xiàn)它的蓬勃生機,也可圍繞蘋果樹,寫與樹相關(guān)的人與事,表現(xiàn)童年的美好、親情的可貴。材料比較多的情況下,要注意詳略得當。此文可以從奶奶在蘋果樹下給我講故事這一情節(jié)中引出,將奶奶這一人物形象具體刻畫,從而表現(xiàn)濃濃的親情。
5.渲染情感
一篇好的文章,情感是富有表現(xiàn)力的,表達必須是自然、真切的,這就必須在字詞上多下功夫。
如開頭:可改為“這樹,怕也是保不住了”,“也”字包含感情,將原文第一句單獨成段,“這樹”后面加逗號,更起強調(diào)作用,尤其是多了一個“也”字,房屋保不住了,樹也保不住了,美好記憶也將保不住了,那種“惋惜”和“不舍”滲透其中。
再如結(jié)尾:原文情感缺乏感染力,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滋味,不自然,不真切。改后的文章保留第二人稱,便于抒情,與樹面對面傾訴,蘋果樹也知道“我”的不舍,越發(fā)表現(xiàn)“我”的不舍之情,情感抒發(fā)比較到位。
【升格作文及亮點解析】
樹(56分,屬一類卷)
“這樹,怕也是保不住了。”(單獨成段,起強調(diào)的作用。“也”字埋伏筆,照應(yīng)下文老宅拆遷)
奶奶凝視著院中的那棵樹,幽幽地說著。(為了使文章人物更集中,只保留了奶奶和我)
那是一棵蘋果樹?;蛟S是小鳥銜來的種子,也或許是隨手扔下的蘋果核,它就這樣自己生根發(fā)芽了。奶奶本想拔了它的,后因我說想看看蘋果結(jié)果的過程才被留了下來。(給它留下找個合適的理由)
蘋果樹似乎是有靈性的,盡管它生長的土地很貧瘠,也無專人灌溉施肥,卻報恩似的生長著。它樹干粗壯,枝繁葉茂,開花時節(jié),白中帶粉,滿眼的秀色,香氣更是沁人心脾,自是引來了無數(shù)的蜂蝶,給小院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對樹的描寫,突出它的富有生機,美的事物被毀,才足以顯示其悲劇性,這樣文末的情感也就真實自然了)
它儼然成了我和小伙伴們嬉戲玩樂的好去處,摸高、攀爬、掏鳥窩、蕩秋千、捉迷藏;它也是我和奶奶一起消暑納涼的好所在,“結(jié)了蘋果給誰吃?。俊蹦棠坛3栁疫@個問題。“當然是給奶奶吃嘍!”“哈哈,我的好孫子!”——蘋果樹,承載了許多美好的童年回憶。(概括敘寫,強調(diào)了回憶的美好,更能突出對蘋果樹被砍的不舍)
猶記得那年秋天,我因為離家求學而錯過了見證它第一次結(jié)果的過程。奶奶寫信來說,蘋果樹一共結(jié)了5個果子,盡管小心地看護著,結(jié)果還是被村里的熊孩子偷摘了3個,奶奶心疼得不行:“吃了也就算了,可是都被他們糟蹋了。”那剩下的2個,奶奶自是當寶貝一樣地看管著,直到成熟后摘下。
沒想到奶奶一直沒舍得吃,中秋回家時,她變戲法似的拿出2個表皮已經(jīng)發(fā)皺的蘋果,眉飛色舞地說:“喏,就是這2個!”“哎呀奶奶,哪里買不到蘋果,你吃了不就行了嗎?”我心里埋怨著奶奶的多事?!鞍ィ瑯涫菫槲掖髮O子而留的,這第一次的蘋果,總得要給你留著,看不到結(jié)果子的過程,嘗嘗也好,嘗嘗也好?!卑?,眼前的這位老人,永遠把她的大孫子放在第一位??粗凉M頭的白發(fā)和滿臉的皺紋,又怎忍心違了她的好意?我選了個小的,把大的給了她,奶奶笑瞇瞇地接下了。蘋果酸酸澀澀的,她卻連聲說“甜”,我的心里也是甜甜的。(具體敘述,蘋果樹留給“我”的美,不只是蓬勃的生機、美好的回憶,還有濃濃的親情)
早幾年就聽說老宅將拆遷,沒想到這么快就要拆了,看著生活了一輩子的老屋和眼前的蘋果樹,奶奶內(nèi)心自然是萬般的無奈和不舍。(不是該砍,而是沒有辦法才被砍,更能體現(xiàn)無奈和不舍)
沒有了老宅,沒有了蘋果樹,我的美好童年將如何安放?(蘋果樹承載了美好的童年、濃濃的親情,表現(xiàn)對即將失去蘋果樹的惋惜和不舍之情)
蘋果樹,你若真有靈性,怕也知道我的不舍吧!(第二人稱,如面對面傾訴,感情更自然、更真切)
【總體評價】
改后的文章刪去了對爸爸、二伯兩個次要人物的描寫,圍繞奶奶來重點刻畫,這樣人物更為集中,中心也更為突出。既生動描寫了蘋果樹的蓬勃生機,也概括敘寫了蘋果樹下的美好童年,還詳細敘述了“我”和奶奶間的濃濃親情,詳略得當,中心突出,字里行間真真切切地讓人感受到蘋果樹被砍的那種無奈和不舍。濃濃的親情,真摯的情感,中心明確了,立意也高了。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