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版新課標頒布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些變化。因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科語言文字的運用,本文以新課標前后語用現(xiàn)象的對比分析,來探查新課標的實踐情況,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新課標;語用;詞語;篇章;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課標的對比
2011版課標強調課程目標具體清晰,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到強調語言文字的運用;課程性質強調了綜合性和實踐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課程的基本理念由原來的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具體到繼承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從而強調日積月累多讀多寫的語文實踐,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等等。
二、詞語教學的對比
我選取了2007年王振剛老師分析呂梅老師的教學設計和2012年張幼琴老師的教學設計進行對比。2006年的這篇教學設計分為三個部分:抓一詞學多詞,抓詞語悟整段,抓一詞帶篇章。總的來說,重點放在理解詞義,通過理解詞義來達到理解整篇課文的目的,停留在詞語理解和課文內容理解的層面。2012的這篇教學設計重點寫了四個教學片斷,分別基于不同的情境進行詞語教學。一是課文情境。師:如果你是電視臺、廣播站的播音員,你會怎么呼吁?學生們爭先恐后進行了角色嘗試。師:這位播音員說得比較簡單,而且這樣呼吁不太恰當,像是在菜場里吆喝,準備一下,爭取用剛剛上過的詞語把內容說清楚。這個部分的設計讓學生融入課文情境,體驗角色,也練習了對剛學過的詞語的運用。體現(xiàn)了2011版課標中強調的聽說讀寫中的說的部分。二是生活情境。通過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的體驗來理解驟降的意思,通過比較體驗來辨析驟降和下降的區(qū)別。三是文化情境。這篇教學設計通過分析“跋涉”的漢字結構來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并且拓展到別的課文中類似的詞語,體現(xiàn)了遷移應用。四是應用情境。通過提供關鍵詞語,讓學生寫寫想對貝蒂說的話,既是對詞語學習的一種輸出,也提高了學生寫的能力。2012的這篇教學設計不僅強調了詞義的理解,還教給學生學習詞語的方法,方法有很多,情境是重點,不僅關注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拓展了范圍,強調運用遷移。
三、篇章教學的對比
我選取了2007年李玉國老師的教學設計和2014年汪智星老師的教學設計進行對比分析。2007年的這篇教學設計設置了讓學生用不同順序來說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其設計用意是讓學生了解倒敘的寫法。再來看看2014年這篇教學設計,師:如果全文只有中間三個自然段,那“燕子專列”這個題目顯然不是很妥當,同學們能給這三段擬個適當?shù)念}目嗎?學生嘗試通過段落大意擬題目。師:然而文章并沒有像我們說的只有三個自然段,前邊有一個開頭段,后邊有一個結尾段,這兩段話妙在哪里?老師還刪減了課文中一些關鍵表達,讓學生體會說出理由。第一個問題已經(jīng)設疑,引發(fā)學生思考首段和尾段的作用。接著引出整篇文章前后呼應,最后的刪改體驗是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來體會這篇課文的寫作手法,強調篇章的整體性,整體感悟。相比2007年的這篇教學設計,這個設計更加突出目標的清晰具體,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好,好在哪里,還會運用。
四、閱讀教學的對比
我選取了2005年丁時輝老師的教學設計和2016年吳懷林老PVzVidTpm7UGLg6o7d1SRfr65tnlmYCmcql3cqH7eRY=師的教學設計,這兩篇教學設計都以“讀”為關鍵點展開設計。2005年的教學設計強調了學生自主朗讀,在朗讀中理解字詞,但引導語體現(xiàn)了讀是為了找到一個標準答案,似乎讀的形式是自由的,但目的卻顯而易見,這樣的讀很可能變成了枯燥的讀。2016年的教學設計把朗讀分為四個部分:一是嘗試讀。師:這篇課文寫了我們人類和燕子之間的什么事呢?這個設計是讓學生帶著目的讀,總體感知課文,鍛煉概括能力。二是變序讀。師:針對“救護”這個詞,同學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呢?引導學生歸納問題,引發(fā)學生質疑,這個部分的設計是為了掌握篇章、段落寫作順序,而這個提問不僅達到了這個目的,還鍛煉了學生思維和質疑的能力。三是探究讀。這個部分圍繞“課文哪些詞句最能表現(xiàn)人們對燕子的愛”設計了小組討論,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討論中讓學生學習關鍵詞句的表達作用。四是展示讀。新課標特別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篇教學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展示朗讀,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還激發(fā)了他們對讀的濃厚興趣。相比2005年的教學設計,這篇教學設計更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應用能力的發(fā)展,語用能力的訓練和提高,注重興趣激發(fā)和內容的拓展。
五、總結建議
在對比分析了《燕子專列》6篇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后,總的來說,2011年版新課標頒布后,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的變化是明顯的。一是強調了字詞、寫作手法的運用能力,在課堂上設計了聽說讀寫的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實踐性。二是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提上了日程。三是在課文內容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把握了語文字的語言運用,也滲透了價值取向,體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建議:一是跨學科的學習和滲透還比較少,建議從綜合課程的角度來設計,比如抓住“燕子是候鳥”這個關鍵點可以把語文和自然科學綜合起來,基于“保護環(huán)境,關愛生命”這個主題可以把語文、德育、綜合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二是在閱讀方法的教學上有所欠缺,包括課外閱讀的涉及,讀什么,怎么讀,第二學段的閱讀部分的學段目標和內容的其中之一是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提倡批判思維和閱讀反思來加深理解。三是在評價方面還只停留在老師評的層面,雖然老師在課堂上的評價已經(jīng)開始多樣化并且有針對性了,但評價主體還是較為單一,建議在課堂上設計小組合作討論之后,讓學生互評,等等。
參考文獻
[1]王振剛.將詞語教學進行到底——聽“燕子專列”一課有感[J].天津教育,2007(4).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