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燕
20世紀60年代,日本的血液交易大都掌握在非法團體手中,導致日本血庫里的血液非常不干凈,結果病人在日本醫(yī)院治療時肝炎的感染率高達65%以上。1964年3月,美國駐日本大使剛回到東京,就遇到了一起行刺事件,好在搶救及時,經過輸血治療和手術,大使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
然而當傷好后的大使回美國休養(yǎng)了一段時間后,美國醫(yī)生卻發(fā)現(xiàn)大使的臉色越來越不對勁、皮膚竟然變黃了。經過檢查才發(fā)現(xiàn),在日本治療的時候,大使竟然因輸血染上了肝炎。這一消息傳到日本國內后,為了查清輸入大使體內的血液為何會攜帶肝炎病毒,日本政府當即下令嚴查血液行業(yè)。
就這樣,日本血液交易的黑幕被暴露在了公眾面前:為了掙錢,日本底層人士紛紛賣血;為了賺錢,日本的非法團體控制了“血液銀行”,無底限收購底層人士的血,哪怕這些獻血者的血本身就有問題,不適合救治病人。長期賣血導致提供血的底層人士的身體越來越差,提供的血液質量也越來越差,很多血液中的紅細胞嚴重不足,血液甚至呈“黃色”,從而導致不健康血液的出現(xiàn),并引起了肝炎等血源疾病的出現(xiàn)。美國大使正是輸入了這樣的血液,不幸染上了肝炎。
為此,日本政府開始嚴管血液行業(yè)并通過了相關法案,同時在民間掀起了一場“無償獻血活動”。在日本上下共同的努力下,不到五年,日本的“血液銀行”中的有問題血液被清除干凈,血液買賣也被徹底禁絕,自此,日本輸血行業(yè)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