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仙
南極是地球上唯一一個至今沒有人居住的大陸,因為這個地方常年溫度在-80℃~-60℃,經(jīng)常有風力高達12級的暴風雪在這片大陸上肆虐。
盡管如此,有一些頑強的動物們卻選擇了這片荒涼的大陸世代生存。比如:企鵝、海獅、海豹、鯨魚……而這些生活在南極的動物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大都以鱗蝦為食。今天就讓我們認識下這些以南極磷蝦為食物的南極動物們。
企鵝,南極大陸的精靈
凡是登上南極陸地的人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成群結隊、滿山遍野的企鵝。它們給南極洲冷落、寂寞的冰雪世界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這里企鵝的數(shù)量多、密度大、分布廣,隨處都有它們的蹤跡。南極企鵝的種類雖然不多,但數(shù)量卻十分可觀。據(jù)統(tǒng)計南極現(xiàn)有企鵝近1.2億只,占世界企鵝總數(shù)的87%。數(shù)量最多的是阿德利企鵝,約5000萬只,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只,數(shù)量最少的是帝企鵝,約57萬只。
南極企鵝的老家是在什么地方?它們是怎么來的?有一種說法,認為南極洲的企鵝來源于岡瓦納大陸裂解時期的一種會飛的動物。在距今2億年以前,岡瓦納大陸開始分裂、解體,南極大陸分離出來,開始向南漂移。彼時,一群會飛的動物在大海上發(fā)現(xiàn)了漂移的南極大陸,并選擇了這塊土地開始它們豐衣足食的生長繁衍。數(shù)百萬年來,因不需要到處飛翔尋找食物,只需在海里捕魚蝦,即可填飽肚子。它們的翅膀逐漸退化,就連羽毛也變成了細密針狀羽毛,因為食物充足細長的軀體也變得矮胖了。然而,地質變化卻從未停息,南極大陸的繼續(xù)南下直到極點,氣候變得越來越冷了,陸地上覆上了厚厚的冰雪。它們退化的翅膀,已不能將其帶上天空。走投無路,它們只能自我改變,適應變化。隨著歲月的流逝,光影的更替,守候在這里的它們漸漸地成了南極地區(qū)的土著居民。
南極大陸有7種企鵝,分別是帝企鵝、王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帽帶企鵝、喜石企鵝和浮華企鵝。它們有著相同的特點也有明顯的區(qū)別。從體型上說,帝企鵝,是企鵝家族中的“大哥大”。它們的身高可達90-120厘米,體重可達40-50公斤,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禮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全身色彩搭配和諧勻稱,精神飽滿,舉止從容,像極了彬彬有禮的紳士。
王企鵝是南極大陸企鵝家族中的“二哥”。它們體長近1米,體重達16公斤,主要生活于南極洲及其附近克羅澤群島等島嶼。王企鵝嘴巴細長,長相“紳士”,頸側有一明顯的橘黃色斑塊,是南極企鵝中姿勢最優(yōu)雅、性情最溫順、外貌最漂亮的一種。王企鵝步行搖搖擺擺十分笨拙可愛,但遭遇敵害時,它們會迅速將腹部貼于冰面,以雙翅快速滑雪,后肢蹬行,迅速離去。
除了帝企鵝和王企鵝,在南極還有企鵝家族中的小不點喜石企鵝,分布最廣、數(shù)量最多的阿德利企鵝,威武剛毅,神氣十足的帽帶企鵝,以及捕魚高手金圖企鵝和頭戴金冠、長相滑稽的浮華企鵝。
在這里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有龐大的陣勢與企鵝相比,不論是賊鷗、還是南極海豹,在數(shù)量上,都相差甚遠。千百萬年來,企鵝家族一起構筑了南極地域的生命色彩,讓這片冰雪之地不再荒涼。
南極海豹,呆萌不只是一面
海豹是南極動物世界里的主要一員,如果你去南極可以經(jīng)??吹剿纳碛埃河袝r爬在浮冰上,有時匍匐在陸地上,有時混在企鵝群中,有時在海水中跳躍捕食。但可能最??吹降木褪撬吭诟”蠎醒笱蟮暮B(tài),也許是南極的夏日短暫,海豹也抓緊時間享受極晝里的溫暖陽光。據(jù)統(tǒng)計,全球有18種海豹,生活在南極的4種,它們分別是羅斯海豹、食蟹海豹、韋德爾氏海豹和豹型海豹。
食蟹豹"又稱"鋸齒豹",因為靠鋸齒狀牙齒進食而得名。它們生活在南極浮冰區(qū),在冰上活動靈巧而迅速,喜群居,身長在2.5米到2.7米,體重200到300千克。食蟹豹的身體呈流線型,是海豹中游得最快的。捕獵時,它們可以鉆到40米深的海水里,在那里呆上5分鐘。食蟹豹并不食蟹,而是捕食磷蝦。由于南極有大量的磷蝦,它們的食物非常充足,所以食蟹豹的數(shù)量是南極海豹中最多的,大約有1400萬只。據(jù)說,每年被食蟹豹吃掉的磷蝦約就有8000萬噸。
豹型海豹不僅有豹一樣的斑點,在習性上與豹也相似,是海豹中最兇猛的一種。它們在南極處于"食物鏈"的頂端,主食磷蝦、烏賊、企鵝,甚至鯨和其他海豹,虎鯨是它們惟一的天敵。
韋德爾氏海豹又稱韋德爾海豹,喜棲于與南極大陸相連的固冰上,是哺乳動物中分布地球最南端的一種。它們最重550公斤,最長3.3米,是以英國的南極航海探險家詹姆斯·韋德爾命名。韋德爾海豹以捕食魚和烏賊為主,它的潛水能力很強,可潛入600米深的水處,持續(xù)43分鐘,潛水能力居鰭足類動物之冠。據(jù)統(tǒng)計,韋德爾海豹的數(shù)量只有80萬只。
羅斯海豹(大眼海豹)是南極海豹中數(shù)量最少的一種,主要生活在人類難以到達的浮冰區(qū),所以人類對它的了解甚少。它的數(shù)量只有25萬只至50萬只。
當年,庫克船長來南極尋找新大陸,他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大陸,卻在南極半島附近的島嶼上發(fā)現(xiàn)了大批肥胖的海豹。這一發(fā)現(xiàn)引發(fā)了油脂工業(yè)界的極大興趣,大批捕豹者擁入南極洲,毫無節(jié)制地狂捕濫殺,使得海豹的數(shù)量急劇下降。隨著電的問世和石油的發(fā)現(xiàn),人們對動物油脂的依賴程度下降,這才使得南極的海豹沒有遭到滅頂之災。
如今,少數(shù)國家依然有獵殺海豹的行為,加之海水污染日益嚴重,使得海豹種群數(shù)量在急劇下降。為了保護海豹這種珍稀動物,拯救海豹基金會在1983年決定并設立每年的3月1日為“國際海豹日”。并呼吁大家不要購買保健品“海豹油”,因為沒有購買就沒有殺害。
空中強盜:賊鷗
在南極海鷗中有一種褐色海鷗叫賊鷗,聽其名,就會知道它大概不是什么“好鳥”,有人把它稱為空中強盜,一點也不過分。盡管它的長相并不十分難看,褐色潔凈的羽毛,黑得發(fā)亮的粗嘴喙,日光炯炯有神的圓眼睛,但因其慣于偷盜搶劫,給人一種討厭之感。
賊鷗好吃懶做,不勞而獲,它從來不自己壘窩筑巢,而是采取霸道手段,搶占其它鳥的巢窩,驅散其它鳥的家庭,有時,甚至窮兇極惡地從其它鳥、獸的口中搶奪食物。一填飽肚皮,就蹲伏不動,消磨時光。賦鷗是企鵝的大敵。在企鵝的繁殖季節(jié),賊鷗經(jīng)常出其不意地襲擊企鵝的棲息地,叼食企鵝的蛋和雛企鵝,鬧得鳥飛蛋打,四鄰不安。
南極賊鷗是捕獵者,獵物主要包括魚和磷蝦,懶惰成性的賊鷗,對食物的選擇并不十分嚴格,不管好壞,只要能填飽肚子就可以了。除魚、蝦外,鳥蛋、幼鳥、海豹的尸體和鳥獸的糞便等都是它的美餐。考察隊員丟棄的剩余飯菜和垃圾也可以成為它的美味佳肴。在饑餓之時,它甚至鉆進考察站的食品庫,像老鼠一樣,吃飽喝足,臨走時再撈上一把。
更可惡的是,賊鷗給科學考察者帶來很大的麻煩。在野外考察時,如果不加提防,隨身所帶的野餐食品,會被賊鷗叼走,碰到這種情況,人們只能望空而嘆。當人們不知不覺地走近它的巢地時,它便不顧一切地襲來,卿卿喳喳地在頭頂上亂飛,甚至向人們俯沖,又是抓,又是叫,有時還向人們頭上拉屎,大有趕走考察隊員,摧毀科學考察站之勢。
雖然賊鷗的品行糟糕,既偷又搶,是徹頭徹尾的空中強盜,但賊鷗的飛行能力卻極強。這或許是由于長期行盜鍛煉出來的吧,據(jù)說,南極的賊鷗也能飛到北極,并在那里生活,世界上唯一能夠既在北極又在南極繁殖的海洋鳥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