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文
2017年是坦贊鐵路項目啟動50周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贏得世界響應,中國與非洲各國鐵路產能合作進入又一波高潮。鐵路像一條紐帶,加深了我國與沿線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當今,相互尊重、頑強奮斗、無私奉獻的“坦贊鐵路精神”仍然具有獨特價值,中非合作又有了新的內涵。
1967年9月5日,中國、坦桑尼亞、贊比亞三國政府在北京簽訂了“關于修建坦桑尼亞—贊比亞鐵路的協(xié)定”,正式啟動了坦贊鐵路項目。坦贊鐵路是迄今中國最大的援外成套項目之一。該鐵路東起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西至贊比亞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長1860.5公里,由中國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勘測、考察、設計并幫助坦、贊兩國政府組織施工。該鐵路穿越坦贊部分高山、峽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橋梁和隧道地基土質為淤泥、流沙,沿線許多地區(qū)荒無人煙,野獸群居出沒,全線工程浩大、技術復雜,施工條件異常困難。全線建橋梁320座,總計長16520米;隧道22座,總計長8898米;興建車站93個;建設房屋總面積37.6萬平方米。該項目于1968年5月開始勘測設計,1970年10月正式開工,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
中國政府為修建這條鐵路付出了沉重代價,經濟困難的中國為此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實際造價一增再增,從勘探到竣工的10個年頭里,中國政府提供無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共發(fā)運各種設備材料近100萬噸,先后派遣工程技術人員近5萬人次,高峰時期在現場施工的中國員工多達1.6萬人。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地形復雜,給施工帶來許多困難,有60多位中國專家、技術人員和工人獻出了寶貴生命,永遠長眠在遠離故鄉(xiāng)的土地上。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鑄就了中非友誼的豐碑。
1976年坦贊鐵路投入運營。正因為中國人民竭盡全力,援助了非洲人民,而非洲人民也支持了中國人民的斗爭。所以,當中國重返聯合國時,毛澤東風趣地說,是“非洲朋友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
50年來,這條享有“自由之路”和“友誼之路”美譽的鐵路為非洲的繁榮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共同構筑了新中國60多年歷史中一個獨特的符號。它是新中國早期對外援助的典范和縮影,它是中國外交中的一筆無形資產,它甚至被看做是中國與非洲甚至中國與整個第三世界“兄弟情誼”的一座豐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