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楓 丁凌 陳媛,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淺談經濟法與經濟自由
文/雪楓 丁凌 陳媛,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近年來,經濟自由的經濟理念在我國立法實踐中已經不斷被體現出來了。如新《公司法》大幅降低了開辦公司的門檻。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底線從原先的1000萬元降至500萬元,有限責任公司則從10萬元降至3萬元;新《證券法》充分貫徹了“國九條”精神,突破了原來的許多“明令禁止”,如原先明令禁止的混業(yè)經營、融資融券、衍生品市場(如股指期貨)、禁止國企炒股等,新《證券法》中不再“禁止”。這些乃是當前經濟法對經濟自由保護的一大進步。但是,在看到我國的市場主體經濟自由日漸擴大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妨礙經濟自由的現象也還是存在的,而且有的還比較嚴重。
經濟法;經濟自由;政府干預;市場機制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fā)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經濟法是一種肯定明確的法律規(guī)范,在這些法律規(guī)范下,經濟自由也就具有了普遍的、非個性的性質。經濟法的存在能夠維護并且促進社會的公共利益,是經濟社會實現實質平等基礎。它既注重市場自由的重要性,也重視國家對經濟行為進行干預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以適度干預的法律方式對錯綜復雜的經濟關系進行調整,恰當的處理國家干預與經濟自由的度。經濟自由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概念,《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對經濟自由的概念太過專業(yè)化,十分晦澀難懂,而其他的著作中也沒有明確的解釋。我認為,經濟自由就是在經濟法的保護下,經濟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進行經濟活動,使外界對經濟行為的強制和干預減小到最小,包括投資經營,競爭,消費等方面的自由。合理對待經濟法與經濟自由之間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一般情況下,市場失靈是經濟法干預經濟自由的前提,比如出現經濟壟斷、行政壟斷、外部性等問題,這時候經濟法就顯得十分必要了。由法律出面來控制壟斷恢復競爭,才能使經濟實現真正的自由,才能實現經濟的高效率。而經濟自由并不是無視經濟法的存在,而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經濟更好更快的發(fā)展。經濟法的存在更好的保護了經濟自由,限制了那些壟斷以及侵犯他人利益的行為。經濟法對經濟自由的保護的重要性無可厚非,但是經濟法對經濟自由的保護要把握好這個保護的度,過度的保護就變成了限制,保護不到就使經濟法的作用無法發(fā)揮。而經濟法的設立,既要賦予國家政府管理干預經濟的權利,同時也要通過對國家政府的干預權利進行限制,制止對經濟的不正當干預,從而以另一種方式保護了經濟自由。
從經濟法的產生歷史看,經濟法的產生是為了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產社會化的出現及其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法律部門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已經無法適應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壟斷時期,單純依靠市場機制無法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完全放任的自由競爭必然導致壟斷,從而扼殺自由。個體的單獨決策造成生產的整體上失衡,經濟危機周期性的發(fā)生,從而極大的破壞了經濟自由。為了緩解這種矛盾,國家或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不得不對經濟進行干預。由此可見,經濟法的產生就是為了保護經濟自由,以國家權力來掃除阻礙經濟自由的障礙。從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來看,市場經濟是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市場經濟基于這樣一種假設,認為市場主體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個體的理性的決策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政府對于經濟的干預會扭曲市場機制的作用,破壞了市場的自由競爭。因而市場經濟要求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盡可能的少。但是,為了實現市場機制的調節(jié)作用,保護經濟自由,卻又不得不求助于政府的干預。所以經濟法得以產生和發(fā)展。如果經濟法不能以保護和擴大經濟自由為目的價值,顯然它將會失去其賴以生存的基礎:市場經濟經濟法追求的是一種積極自由。經濟法上的自由是一種積極自由。積極自由是源自于個人想成為自己的主人的期望。它指的是一種積極的權力或能力與之相對的民商法上的自由,民商法上的自由是一種消極的自由,消極自由是指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經濟法是國家適度干預經濟的法律,由于市場機制的缺陷,所以國家在保護經濟自由和促進國家的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積極主動的作用,主動的介入到市場活動中,運用國家權力來干預市場主體的行為,從而協(xié)調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
近年來,我國的市場機制越來越完善,競爭在經濟自由的發(fā)展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我們享有的經濟自由越來越充分。投資者想要開辦企業(yè),再也不用繁瑣的手續(xù),可以自由進出市場,合法權益也受到經濟法的相應保護;消費者的經濟自由也顯著的擴大,不僅解決了過去的限量供應,物品的種類也明顯增多;在就業(yè)方面,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職業(yè),不再是固定崗位很難變動。各個方面來看,我國的經濟自由在逐漸擴大,并且受到了法律的保護。但是在經濟自由逐漸擴大的同時,當前經濟自由還受到許多方面的妨礙,經濟法對經濟自由的保護還存在許多的弊端。在目前我國的經濟自由狀況看,妨礙經濟自由最大的障礙就是壟斷。目前我國的行政壟斷較為嚴重,主要體現在了鐵路、電信、石油、煙草等行業(yè)。這些行業(yè)由于資源獨占或行業(yè)的投入巨大,產生了這樣那樣的進入壁壘。行政壟斷一旦形成,這一行業(yè)就減少甚至喪失了競爭,競爭的喪失就使經濟自由受到了威脅。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還不夠完善,國有企業(yè)的改革相對滯后,傳統(tǒng)的觀念還沒有完全改變,國有企業(yè)更多的受到保護,這就使一些私企喪失了競爭力。一些前期投入巨大,技術含量高的產業(yè)更容易產生壟斷。此外,我國尚未出臺控制壟斷的相關法律,所以經濟自由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淺析經濟自由與經濟效率的關系[J].袁鈺萍.東方企業(yè)文化.2013(09)
[2]淺談經濟法視角下的經濟自由與經濟效率關系[J].門春曉. 現代婦女(下旬).2014(03)
[3]基于經濟自由與國家干預關聯的經濟法使命芻議[J].徐麗. 行政與法.2015(06)
[4]尋求經濟自由與經濟秩序的和諧——淺析經濟法的精神[J].郭常明.知識經濟.2009(15)
[5]政府經濟管理規(guī)范化與經濟法制度創(chuàng)新[J].程信和.南方經濟.2002(01)
[6]社會自治與國家公權[J].周安平.法學.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