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婭
主編大叔:生活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用相同的音量自言自語,捂上耳朵后,聽到的聲音要比平時感覺到的聲音大許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要揭曉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就要探究——我們如何才能聽見自己說話的聲音。
我們的耳朵是一個非常精密的器官,聲音通過空氣傳導,也就是外界空氣的振動傳入外耳、中耳、內耳,然后由內耳的淋巴液產生振動,交由螺旋器完成感音過程,聽神經產生神經沖動,再進一步呈遞給聽覺中樞,最后由大腦皮層綜合分析,進行加工處理,于是,我們就聽到了各種聲音。這樣說來,同一個人發(fā)出的頻率、音量的聲音最終聽到的應該是一樣的呀,那為什么捂耳時與不捂耳時聽起來聲音不同呢?這是因為,我們人體自身發(fā)出的聲音,還可以采用另一種傳導的方式——骨傳導。
骨傳導是指聲音通過頭骨、頜骨傳到聽神經,引起聽覺感應。這種傳導方式不同于空氣傳導,骨傳導的途徑是:聲波—顱骨—骨迷路—內耳淋巴液—螺旋器—聽神經—大腦皮層聽覺中樞。而在生活中,我們聽到自己發(fā)出的聲音通常是由空氣傳導與骨傳導這兩種方式共同作用得到的。
兩種聲音傳導方式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當聲音通過空氣傳導的時候,會受到外界較大的影響,如聲學環(huán)境、耳朵內部等都會使聲音感覺有所改變,不僅能量減弱,音色效果也會發(fā)生變化;而當聲音通過骨傳導的時候,聲音經過骨骼直接到達內耳,這種變化相對于前者,自然影響較小,特別是當我們捂上耳朵時,外耳道與中耳道還會形成一個封閉的腔室,聲音在腔室內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因此聲音聽起來就會更加清晰,音量更大。舉個例子,在吃飯的時候,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咀嚼和吞咽的聲音很大,別人聽來卻很輕微呢?這就是因為顱骨傳聲和空氣傳聲的不同所造成的。
再舉個例子,為什么自己和別人聽到我們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因為我們聽到自己發(fā)出的聲音是由內臟共振得到的,也就是說你聽到的聲音是在你發(fā)聲之后,通過顱骨傳達的聲音經過喉管與耳朵之間的骨骼直接到達內耳的,音量的衰減及音色的變化自然相對較小,最后聲音傳達到聽神經。而別人聽到我們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達的,所以你聽到自己的聲音跟別人聽到你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正是由于這樣的振動傳導給聽神經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據說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先生在失聰后,用牙齒咬住指揮棒的一頭,將指揮棒的另一頭放在鋼琴上,通過鋼琴傳達給指揮棒的振動“聽到”鋼琴發(fā)出的聲音。受到這樣的啟發(fā),目前已經有人依據骨傳導聲音的原理發(fā)明出專供聽力障礙者使用的手機了。另外,如果錄制自己發(fā)出的聲音,再用機器回放出來,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聲音不一樣。這是因為我們發(fā)出聲音的波長與音箱發(fā)出聲音的波長不同,兩種聲音傳達的方式又不相匹配,所以聽起來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