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涵則,廣發(fā)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行
淺析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及風險
文/張涵則,廣發(fā)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行
當下,各國金融市場要想在現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必須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得到國際金融市場的支持。然而,近些年來,國際金融市場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大風暴告訴我們,當下的金融市場,既有機遇,也有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只有從機遇及風險兩方面對國際金融市場進行透徹的、深入的解讀,才能準確把握未來國際經濟形勢的走向,進而預測我國經濟形勢,相應的,做出最優(yōu)決策。
國際金融市場;機遇;風險
在以和平與發(fā)展為時代主題的21世紀,世界各國不論是政治、文化還是經濟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國與國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正在從各個方面逐步滲透、深入。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金融市場了。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與完善,脫離了國際市場的大環(huán)境,進行封閉式發(fā)展無疑是金融市場“閉關鎖國”悲劇的上演。因此,各國金融市場要想在現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必須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得到國際金融市場的支持。特別的,2001年我國加入了WTO(世界貿易組織),這就意味著我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尤為重要。然而,近些年來,國際金融市場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2008年全世界性的金融大風暴告訴我們,當下的金融市場,既有機遇,也有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金融市場國際化使得各國能夠實現勞務、資本及商品轉移,以此來進一步促進本國的經濟的前進。然而,各種已知的未知的風險也是伴隨著機遇而來。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因此,只有從機遇及風險兩方面對國際金融市場進行透徹的、深入的解讀,才能準確把握未來國際經濟形勢的走向,進而預測我國經濟形勢,相應的,做出最優(yōu)決策?;谶@樣一個背景,本文從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介紹出發(fā),依次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及風險進行了詳訴及分析。旨在通過對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存在的機遇及風險的正確的分析,幫助我國金融市場及時獲取有效信息,進而抓住機遇進一步發(fā)展我國金融市場。與此同時,幫助其明了這機遇下潛伏的風險,做出制定出有效、可行的風險御控方法,更好的規(guī)避風險。進而促進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間接促進國際金融的發(fā)展。以此良性循環(huán),互相促進。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體現當初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的意義以及價值。
對于國際金融市場,我們一般從廣義上來理解,即是所有國際上的金融業(yè)務。按照不同的標準,國際金融的分類也有著很大的不同。
按照國際金融市場的性質而進行分類,即傳統(tǒng)國際金融市場和離岸金融市場兩大類。傳統(tǒng)國際金融市場無需過多解釋。而離岸金融市場指的是,非居民提供境外的不會受到市場所在國任何管轄和法規(guī)及稅制限制的交易金融業(yè)務和服務的一種國際金融市場。離岸金融機構還能夠享受稅收方面的優(yōu)惠待遇。離岸金融市場的存在可以推動經濟全球化發(fā)展腳步、進一步促進金融業(yè)國際化、調節(jié)世界各國國際收支以及引導國際資本的流動。
而按照經營業(yè)務來進行分類的話,則有國際外匯市場、國際資金市場和證券市場、國際黃金市場等等。國際外匯市場是為外匯需求者和供給者提供交易的市場,并對外匯資金進行挑撥和清算的市場。證券市場則是利用證券(如有價值的股票、企業(yè)債券)為對象,為資金需求者與投資者提供交易場所的地方。
若是按照國際金融市場種類劃分則又分為國際貨幣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兩個類別。國際國幣市場是指包括國際性的短期資金交易和資金借貸期限在一年以內交易在內的交易場所;而國際資本市場,則是指資金的借貸期在一年以上的,且在其期間發(fā)行過證券或者參與過中、長期信貸業(yè)務的國際性交易市場
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主要有兩個層面上的作用。一是國家層面上的作用,二是全球范圍上的作用。站在在國家層面上來說,資本輸出國最大化的發(fā)揮了資本的價值,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最優(yōu)化配置,并獲得了收益。而對于資本輸入國來說,則是促進了本國經濟的發(fā)展,進一步與國際金融市場實現了接軌。站在世界的層面上來說,使得世界經濟趨向于一體化,使得全球范圍內的資本實現了優(yōu)化配置,進而間接或直接促進了全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
正如“亂世出英雄”這句話一樣,在全球化趨勢逐漸明晰且不可阻擋的當今世界,危機重重也意味著機遇滿滿。對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進行闡述,也即是預測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也只有在正確預估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挖掘出潛藏在國際金融市場表層下的發(fā)展機遇。
隨著信息全球化的到來,世界各國的金融市場已然以一種更加親密的姿態(tài)機密的聯系在了一起。同時,跨國銀行的崛起亦使得各國的金融市場互相交錯。當下世界各國的金融市場已經開始呈現出國際一體化的趨勢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及世界各國經濟的更深入的交流,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格局必然在補救的將來被呈現出來。此外,當下世界經濟日新月異,由科技引起的經濟變革的范圍及頻數也是屢創(chuàng)新高。新要素的加入及其影響的不可估量使得金融市場越來越復雜,進而,驅動著金融業(yè)務、金融機構、金融工具的全面革新。也即是,金融市場的全面革新是未來國際金融市場的一個趨勢。創(chuàng)新就是第一生產力,唯有創(chuàng)新才能使得金融市場常富活力,進而促進其適應新的國際金融市場及新的國際經濟形勢,實現變革從而促進國際金融市場的良好發(fā)展。因此,金融創(chuàng)新將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突破點,更深一步解讀,就是利用新興的金融業(yè)務、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可以刺激金融市場的發(fā)展,緩解全球經濟發(fā)展疲軟的尷尬。值得注意的是,技術是實現短時間內世界范圍的資金通融和劃撥的決定性因素,也即是說,科學技術,既是促進金融國際一體化的工具,也是促進國際金融一體化的內因之一。
具體來說,就是美國金融市場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過于大,其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其美國股市、美元的匯率及利率對國際金融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二是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資產統(tǒng)計單位是美元。正所謂“過,則憂”。這樣局面的存在,就意味著美國股市、美元的匯率及利率若是稍有變動,就會像“蝴蝶效應”引起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動,進而間接使得各國的金融市場造成大的波動。這種現象的直接影響是世界各國的金融市場動蕩不安,且對美國金融市場有十分強的依賴性。而且,各國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難度系數極大的提高了,也即意味著其任何經濟策略都會被美國金融市場束縛,難以施展開手腳對市場進行調整。這樣局面,毫無疑問是隱藏著巨大風險的,稍有不慎,則會讓全球經濟進入低迷狀況。剛剛僅僅從理論的角度出發(fā)得出的結論,我們把視線放在實際狀況中來看,也是不容樂觀的——美元價格動蕩不定。更值得一提的是,被美國操作著的美元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這般“一家獨大”,若有不慎,則會成為美國企圖“稱霸”世界的一大資本。
世界金融的趨勢之一是全球一體化,這就必然使得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會進一步發(fā)展,從而深化經濟全球化的局面。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緊緊聯系在一起,不可分割。而對于發(fā)達國家來說,勢必就會有資本過剩的局面的出現,由此再引發(fā)投資全球化的出現,并不斷循環(huán)。在投資全球化的格局中,由于各國的經濟發(fā)展的階段及背景的不同,使得投資競爭將顯得格外激烈。并由此將引發(fā)出金融產品價格的上漲及投資收益的追攀,進而形成投資全球溢價的不良局面的出現。
價格風險或多或少來說,是金融市場本身性質所決定的無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在某個程度上來說,不可控或者需要的條件極高,我們能做的只是在有限范圍內盡量的降低其風險。而制度風險,則帶有很強的人為性了,其可控性也就相對較高了。例如信用風險問題。信用風險是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機重創(chuàng)而衍生的副產品。而信用風險很大程度上,就是制度所導致的。從2008年美國所引發(fā)的全球性金融風暴給全球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這一事實來由點及面的看,我們不難發(fā)現,監(jiān)管制度的風險具有強大的破壞力,且,在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逐漸得到強化的同時,制度風險所潛藏的危機,其危及的寬度與廣度,也是空前的大與深。甚而取代價格風險,越居前列。如果控制不當,價格風險與制度風險均對金融市場進行影響,可能會造成金融機構的信用直接奔潰的局面的出現。
縱觀中國經濟發(fā)展歷史及現狀,我們在感慨中國經濟崛起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的同時,也必須更加珍惜當下經濟發(fā)展成果,深感其來之不易。因此,我國必須以更加客觀更加理性的態(tài)度應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及風險。首先,正確的認識到國際金融市場存在的美元匯率及利率“一家獨大”導致的價格風險、投資全球化溢價局面出現、制度風險取代價格風險等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把握國際金融市場未來一體化及金融創(chuàng)新的趨勢所帶來的機遇,準確把握金融創(chuàng)新及金融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注重金融創(chuàng)新的管理及金融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以此來保障我國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與繁華,確保我國金融活動的正常、有序的開展,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促進我國金融產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全面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1]趙波.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與風險[J].中國商論,2017,(17)
[2]潘安安.芻議金融創(chuàng)新與金融風險管理[J/OL].中國培訓,2017
[3]朱志雨.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與風險探析[J].中國市場,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