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福川
/重慶卓創(chuàng)國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新技術和新材料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分析
肖福川
/重慶卓創(chuàng)國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建筑設計是美學和藝術的表現形式,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將綠色環(huán)保施工理念和綠色節(jié)能理念應用到建筑設計中,可以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不僅如此,建筑設計中還應該考慮到人與自然、人與建筑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加強設計理念的創(chuàng)新。本文根據筆者工作實踐,對新技術和新材料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新技術;新材料;建筑設計;運用
建筑設計的實質屬于一種模仿工作,需要設計出具有較強組合技能的建筑,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包括材料、技術、功能以及經濟等方面。就藝術層面而言,與其他的施工藝術相比較,建筑施工所耗費的材料較多,而當前我國建筑行業(yè)的材料相對緊張,嚴重制約了建筑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建筑行業(yè)的經濟性和實用性關鍵在于能源的利用效率。建筑設計具有較強的目的性,主要為了給人民群眾提供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所以,舒適性和實用性是建筑設計的重要思想。
(一)數字化技術
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分析建筑設計中融入數字化基礎,包括信息處理技術、儲存技術、知識經濟技術以及信息社會方面的技術。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很多建筑已經開啟了樓宇智能化設計。建筑設計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在家購物和辦公。例如,南昌某建筑中就利用了西方國家的SOHO住宅理念,將數字化技術融入到建筑當中,這種建筑理念主要是辦公和居住合為一體的建筑理念,其核心就是在建筑設計中加強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應用,該理念打破了傳統(tǒng)辦公以及群居的方式,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捷性,一定程度上可以節(jié)約城市辦公建筑的面積,從而降低了建筑設計和生產中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破壞。
(二)生態(tài)技術
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分析生態(tài)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主要是為了避免建筑施工對周邊環(huán)境的破壞,從而起到優(yōu)化建筑設計,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效果。生態(tài)技術的具體應用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利用生態(tài)技術對設計中的資源控制和環(huán)境保護進行深化,這種技術的應用需要改進傳統(tǒng)技術,使傳統(tǒng)技術能夠轉換為一種新型的技術,從而確保建筑設計中對環(huán)境和資源的關注力度,最終使得建筑設計突出生態(tài)化的設計理念。其次是引入行業(yè)外的生態(tài)技術,一般有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的引入,這些技術在其他行業(yè)中的利用效率較高,實踐性較強,將這些技術應用到建筑設計中,不僅可以提升建筑設計的效果,同時還能夠解決建筑設計中的生態(tài)問題。
(一)建筑設計中對隔熱材料的應用
隔熱設計是建筑設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種設計需要與建筑設計的標準保持一致性。在當前的建筑設計中,出現了一種新型的絕熱材料,該材料的外觀透明,材料內部是蜂窩狀,圓形的蜂窩狀一方面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建筑材料,另一方面能夠得到太陽的輻射熱,同時起到反射的作用。這種隔熱材料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一層玻璃,可以對外面照進的太陽光起到反射作用,還有一部分是空氣間層,可以吸收建筑外部的熱量,第三部分是吸收面,主要顏色為黑色,可以避免外部的熱量進入建筑當中,有利于提升建筑的隔熱效率。外側的黑色吸收面在冬天時還可以組織建筑內部的熱量向外散發(fā),起到保溫的作用。
(二 )建筑設計種對保溫材料的應用
在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當中,保溫材料占據的設計空間相對較大,外加建筑材料本身較厚,無法對其進行靈活的運用,而在建筑保溫設計中使用新材料,能夠解決傳統(tǒng)保溫材料過多的問題,從而達到高性能的保溫效果。例如,真空隔熱板的使用,這種材料的厚度是傳統(tǒng)材料的四分之一,并且材料結構本身比較薄,性能較好,是建筑設計中首選的保溫材料。
(三)建筑通風設計方面對新材料的應用
建筑通風設計是確保建筑室內空氣良好的關鍵設計部分。一種新型窗框及其開合裝置以其成本低、技術含量低等優(yōu)勢特征成為建筑通風設計中的首選產品。這種材料的應用能夠確保建筑外界的空氣從底部進入建筑中,然后再由頂部進入建筑內部,從而減緩空氣流的速度,不會產生令人不適的氣流感。此外,這種窗框內部還有設置噪聲吸收版,可以過濾空氣,避免冷凝水吸入空氣中,使用者在具體的使用當中能夠掌握不同通風條件下的能源消耗。
(一)輕質混凝土
輕質混凝土的成分主要體現在骨料的使用方面,利用凝灰?guī)r以及浮石等天然輕質骨料以及爐渣、煤矸石、煤粉灰陶粒等工業(yè)廢料和人造輕質骨料等材料代替?zhèn)鹘y(tǒng)的骨料成分,輕質混凝土相對于傳統(tǒng)的混凝土的優(yōu)點在于,這樣的混凝土具有更優(yōu)秀的抗凍能力和保溫能力,而且在制作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廢氣的工業(yè)殘渣來進行制作,可以對工業(yè)廢物進行再次利用,在實現節(jié)約成本的同時也能夠有效的起到環(huán)保的作用,對于城市的發(fā)展建設以及建筑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 自密實混凝土
顧名思義,這種類型的混凝土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振搗,僅僅依靠本身的重量就可以實現混凝土的密實。這種混凝土的成分中,固體的成分大部分是粗骨料組成,其余的固體成分則是常用的砂漿,在水灰配比方面,則是0.9左右,這樣配成的混凝土雖然具有較強的流動性,但是不會離析出其他的成分。
(三) 粉煤灰含量較高的混凝土材料
在如今的土木工程建設過程中,通常會在混凝土中加入火山灰和煤灰等材料,同時減少水泥的成分,進而減少工程額定成本。不僅僅是節(jié)約成本方面,通提升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比例能夠有效的實現混凝土的環(huán)保功能,對與建筑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低強混凝土
低強混凝土大多是用于樁基的點、填施工過程中,一些隔離工程也會用到這種混凝土材料。低強混凝土材料特別適用于地下的建筑工程。在對低強混凝土材料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對混凝土的的彈性模量以及抗壓強度等性能指標進行對應的調整。通過對低強度混凝土的材料的應用,能夠有效的增強建筑材料的強度,從而避免建筑材料出現裂縫的現行。同時,低強混凝土與傳統(tǒng)的混凝土不同,它在使用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振搗環(huán)節(jié),而且不會產生較大的噪音,特別適用于在夜間進行施工,從而大大的提升整個土木工程的施工效率。
如今的建筑設計是注重個性和實用性的融合與發(fā)展,因此,需要改變傳統(tǒng)設計中對各種建筑材料的浪費,加強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樹立“以人文本”的思想,遵循實用性、可靠性和標準化的設計要求,實現建筑的規(guī)范化設計。此外,還需要從當前建筑設計的實際狀況出發(fā),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確保在建筑設計中應該使用的新型技術和材料,通過利用新技術和新材料,以此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建筑工程的設計效率,增強建筑施工質量,從而推動建筑行業(yè)的全面協調發(fā)展。
[1]趙海峰.建筑設計中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29):98~99.
[2]鄭鷺龍.新技術和新材料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27):253~254.
[3]曾毅.建筑設計中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創(chuàng)新應用[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10):159.
[4]廖廣慶.建筑施工中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3(1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