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飛
“《盤中餐》是一本能夠代表現(xiàn)階段中國圖畫書水平、足以贏得國際聲譽與關注的優(yōu)秀作品。作者以云南元陽梯田為背景,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線索,將中國最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用精細唯美的畫面表現(xiàn)出來,通過圖畫書的方式記錄描畫了我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孩子們通過閱讀也能理解并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收獲的喜悅。作品將稻谷的常識認知融入場景的描繪,將自然的觀念融入日常生活,在祖祖輩輩傳遞至今的農田勞作中,我們感受到與土地的休戚相關及血脈相連,因為虔誠而樸素的尊重與熱愛,《盤中餐》帶給讀者最深沉的感動。”這是在2017年3月19日國家圖書館典籍博物館五樓文會館隆重舉行的“原創(chuàng)圖畫書2016年度排行榜”發(fā)布會上,我有幸以評委會主席的身份,代表評委會對名列TOP10榜首的《盤中餐》宣讀的推薦詞。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6年4月出版的青年插圖畫家于虹呈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盤中餐》,一問世就引起了國內外兒童文學界、插圖畫界、童書出版界高度關注。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盤中餐》先后獲得了2016年博洛尼亞國際插畫展優(yōu)秀作品獎、第十二屆文津圖書獎、2016年“全國最美繪本”獎、2016年“桂冠童書獎”兒童繪本類獎、2016中國童書榜·年度最佳童書獎,入圍第五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入選“騰訊·商報·華文好書”2016年度好書童書類十大圖書、《中國教育報》2016年度教師推薦的十大童書等獎項和進入諸多推薦榜單,并實現(xiàn)了一版6刷。最近,《盤中餐》又榮獲第五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毫無疑問,《盤中餐》成了我國原創(chuàng)圖畫書的驕傲。
現(xiàn)代意義上的圖畫書,是舶來品。中國童書市場上的圖畫書,曾經是引進版一統(tǒng)天下。在中國兒童文學、童書出版大國崛起、強國追夢的歷史進程中,我國原創(chuàng)圖畫書也開啟了自己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頁?!侗P中餐》的脫穎而出,是中國圖畫書崛起的一個縮影。
人們不禁要問,在年產2000多種原創(chuàng)圖畫書中,脫穎而出的為什么是《盤中餐》?《盤中餐》從遙遠的朗朗上口的唐詩走來,飽含著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底蘊和詩性?!侗P中餐》是一本純純地講述中國故事的圖畫書,是一本滿載中國元素的圖畫書。一打開《盤中餐》,映入人們眼簾的首先是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闭沁@首朗朗上口中國人人人能頌會背的唐詩,正是這首倡導勤勞節(jié)儉的中國兒童的啟蒙詩,成了圖畫書《盤中餐》文本的主題。
我們知道,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當今的“盤中餐”豐富多彩。李紳是唐憲宗元和元年的進士,潤州無錫亦今江蘇無錫人,曾任翰林學士、淮南節(jié)度使等職。從《憫農·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笨矗稇戅r·其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的“盤中餐”和“粒?!?,指的應該是“粟”,即小米。粟和米,都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原生態(tài)植物,是典型的中國農作物。《盤中餐》的作者于虹呈,從小生長在湖南,她把出現(xiàn)在中國國徽上的谷穗,作為自己圖畫書創(chuàng)作的物象,把舉世聞名的元陽作為圖畫書創(chuàng)作的背景,充滿了創(chuàng)作的想象力。《盤中餐》從《憫農》詩出發(fā),以盤中餐中的“米飯是怎么來的?”為主線,以平實厚重的圖畫書文字,寫實細膩的圖畫書畫面,熱情謳歌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熱情謳歌勞動人民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熱情謳歌代代相傳勤儉節(jié)約的中華美德。
從唐詩中來,背著唐詩看圖畫書。隨著書頁的翻動,看著平整梯田、浸泡稻種、播撒秧田、水田插秧、稻株成長、開花結穗、收割脫粒、碾谷成米、飯桌慶豐等一幅幅充滿生活氣息、充滿中國元素的生動畫面,詩性與寫真,歷史與現(xiàn)實,樸實與厚重,文化與傳承,躍然紙上。
《盤中餐》從古老的二十四節(jié)氣走來,深染著中華農耕文明的底蘊和智慧。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倍墓?jié)氣,是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根據天文、物候、氣象,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將一個太陽年進行周期劃分的農耕文明,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2016年11月30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上,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jié)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盤中餐》早于二十四節(jié)氣申遺成功,2016年4月出版?!侗P中餐》從古老的二十四節(jié)氣走來,深染著中華農耕文明的底蘊和智慧,是對二十四節(jié)氣自然而然的解讀?!侗P中餐》對二十四節(jié)氣中與稻米緊密相關的雨水、驚蟄、清明、立夏、小滿、大暑、立秋、秋分、寒露、霜降10個節(jié)氣,進行了精準的文字表述和精美的圖畫表達。如“雨水”節(jié)氣,這是與稻谷生長相關的第一個節(jié)氣,《盤中餐》用兩段文字、兩個整頁的畫面來圖文展示。兩段文字是“云南山里一望無際的梯田,是當地人們種植水稻的田地。雨水時節(jié)天逐漸暖和起來,春雨給梯田留下充足的水分。山櫻花開得正燦爛,人們開始為新一年的耕種做準備。”“快要播稻種了,在這之前要先準備秧田。經過一個冬天,田里的土結塊變硬,人們往田里灌水,用各種農具松土,好讓秧苗順利扎根?!蓖瑫r,加框了一個“雨水:冬去春來,氣溫回升”的節(jié)氣文字解析。畫面,一幅是蓄滿了春水的拾級而上的美麗的元陽梯田,一幅是農夫駕著水牛忙忙碌碌埋頭苦干的春耕圖。并且,輔以農夫整理農具、小燕子嗷嗷待哺的配圖。這種文字和圖畫的最佳結合,這種圖畫書元素的創(chuàng)造性融合,這種科普知識與圖畫書藝術的自然契合,不經意中使《盤中餐》具有了獨一無二的優(yōu)秀品質。
《盤中餐》從美麗的舉世聞名的元陽梯田走來,凸顯著中華大好河山的底蘊和風采。中國幅員廣闊,地大物博,東西南北中,除了缺水荒漠和高寒山地,大多地區(qū)都可以種水稻。于虹呈選擇美麗的舉世聞名的元陽梯田作為圖畫書《盤中餐》的創(chuàng)作背景,實屬大視野、大手筆。彰顯了《盤中餐》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大自然的禮贊、對大自然的熱愛,給圖畫書注入了中華大好河山的底蘊和風采。
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秀美迷離、變化萬千的元陽梯田,位于云南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勤勞耕作留下的杰作,是哈尼族人1300年來生生不息“雕刻”的山水田園風光畫。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紅河元陽梯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法國人類學家歐也納博士曾經稱贊:“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藝術,是真正的大地雕刻,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藝術家?!?/p>
于虹呈志存高遠,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元陽梯田和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十四節(jié)氣以及唐詩《憫農》黏合在一起,這就注定了圖畫書《盤中餐》非同一般的“出身”。于虹呈以極其認真的態(tài)度創(chuàng)作《盤中餐》。“我在當地的一戶農民家住下來,天天跟著農民一起下田,觀察、寫生和拍攝了他們種植水稻的所有過程?!碑嬅嬷琳嬷撩?,是《盤中餐》廣受國內外專家學者及讀者好評的重要特色?!侗P中餐》彰顯著元陽梯田之美,哈尼族民族之美,哈尼族民俗民風之美,大自然植物動物之美。以至于閱讀《盤中餐》成了一種美的享受。“稻草人”是孩子們從小都熟悉的保護莊稼的假人,當看到“立秋”畫面上一群栩栩如生的麻雀在豐收的金燦燦的谷穗上歡騰雀躍時,有的小讀者開心地說:“要麻雀,不要稻草人,讓麻雀吃個夠!”
《盤中餐》把故事放在了云南元陽梯田里,用純美的畫面和平靜的敘述,盡善盡美地呈現(xiàn)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的內容特點,為閱讀推廣人、小學特級教師等關鍵人物、幼兒園、繪本館、親子游策劃團隊等活躍機構,在編輯的策劃、指導下,展開結合課堂、生動教學的落地互動活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如參觀農耕博物館,結合繪本上一堂農具課;挽起褲腿,下到田間的插秧體驗活動;秋收時節(jié)收割稻穗,辨識谷物活動;“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的主題語文課外延伸活動;走近梯田,上一堂“因地制宜”的地理課;誦讀二十四節(jié)氣,體味農耕智慧的一堂文化課等。形式多樣的農耕體驗式活動,聯(lián)系課堂內外,頗受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喜愛,極大地推動了《盤中餐》的深度閱讀,提升了《盤中餐》“勞動光榮,節(jié)約光榮”的社會影響力。
中國的原創(chuàng)圖畫書在崛起,中國的原創(chuàng)圖畫書時代已經到來。中國的原創(chuàng)圖畫書有各式各樣的模樣,《盤中餐》有著一種濃濃中國味的獨特而又美麗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