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龍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中的基礎科目之一,物理學科的知識比較貼近人們的正常生活。學習物理知識能夠對生活中的基本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判斷,比如水滴入熱油鍋中為什么會爆鳴、汽車輪胎上和鞋底的紋路有什么作用等等。學習物理、培養(yǎng)物理思想對整個自然科學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們在學習物體受力分析該章節(jié)內(nèi)容時,對“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和物體受力情況不是很了解。本文主要對物體受力分析中的摩擦力進行分析,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
關鍵詞:物理學;物體受力分析;摩擦力
分析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解決力學問題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對物體受力分析章節(jié)的學習中,重點學習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判斷各方向的作用力大小以及作用力方向。
一、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
兩物體間存在彈力是摩擦力存在的必要條件之一;接觸面“光滑”就不會存在摩擦力,兩接觸面粗糙不一定存在摩擦力,存在摩擦力的條件需要兩者之間具有彈力,存在相對運動或者相對運動趨勢[1]。
二、摩擦力在靜止物體上的受力分析
摩擦力分為靜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方向相反,靜止的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影響取決于物體之間是否存在彈力和物體之間是否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受到的外力和物體運動狀態(tài)有關,在計算靜摩擦力的大小時可以利用平衡條件或者牛頓定律求解?;瑒幽Σ亮νǔJ褂胒=?FN求解,滑動摩擦力不可以用f表示,因為它用來表示另外的物理量。動摩擦因數(shù)跟接觸面的情況有關和運動情況沒有關系。公式中的FN,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例1:
靜摩擦力分析:
A物體:A與B物體之間存在彈力,A物體在F的作用下具有向F方向運動的趨勢。B物體對A物體與F相反方向的靜摩擦力fAB。
B物體:B物體具備了靜摩擦力存在的條件,受到A物體對B物體的靜摩擦力fAB,它與fBA方向相反。B物體在作用fAB下會產(chǎn)生此方向的運動趨勢,會受到地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f地,f地與fAB方向相反。產(chǎn)生靜摩擦力的兩個條件是:靜止的物體之間存在彈力;物體之間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2]。
例2:
甲乙兩同學體重相等,一次體育課上,甲同學以速度0.2m/s沿豎直的竹竿勻速往上爬,乙同學以速度0.3m/s的速度沿豎直的繩子往上爬,甲同學受到的摩擦力比乙同學受到的摩擦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一般在我們做題的時候,通常會認為繩子的表面要比竹竿表面粗糙,所以覺得爬繩子的乙同學受到的摩擦力比爬竹竿的的摩擦力大一些。實際上兩位同學都是勻速往上爬的,人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平衡力和摩擦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大小。這兩位同學的體重相同,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自然相等。竹竿的表面沒有繩子的表面粗糙,要產(chǎn)生同樣的摩擦力,對竹竿的壓力要更大些,即甲同學爬竹竿時手握竹竿要緊些。
三、受力分析
物體的受力情況決定了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分析物體受到周圍其它物體的作用。在畫摩擦力圖的過程中可以先看研究對象跟周圍其它物體有幾個接觸點先對某個接觸點的分析,如果存在擠壓,就畫出彈力。如果還有相對運動或者相對運動的趨勢,就畫出摩擦力。使用“假設法”,假設接觸面光滑,觀察相對靜止的物體間能發(fā)生怎樣的相對運動。如果發(fā)生了相對運動,那么相對運動的方向就是原來靜止時兩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方向運動趨勢的方向。如果不發(fā)生,那么物體間沒有相對運動趨勢。
1)受力分析的步驟:
①明確研究對象——確定受力物體。
②隔離物體分析——將研究的對象在周圍物體中隔離出來,分析周圍對它施加的壓力。
③畫出受力圖——我們可以邊分析邊將力畫在受力圖上,然后標出各個力的的方向。
④分析受力順序——先重力、后彈力、再摩擦力,然后分析各個方向的作用力。
2)受力分析的判斷依據(jù)
①條件:根據(jù)力的產(chǎn)生條件判斷物體是否受到某個力的作用。
②效果: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判斷物體有沒有受到某個力的作用。
③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根據(jù)這種相互性判斷物體有沒有受到某個力的作用。(如圖2所示)
四、在物體受力分析摩擦力學習中的問題
在日常學習中我們對摩擦力的認識不夠明確,常常產(chǎn)生各種問題:物體靜止或者均速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等于物體的重力嗎?物體摩擦力與物理受到的正壓力有關,那么壓力變大,摩擦力會不會也變大?身邊很多同學都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家對物體產(chǎn)生摩擦力的條件和方向不是很清晰。一些同學在對最大靜摩擦力的理解上存在誤區(qū),其實,最大摩擦力不是物體實際受到的靜摩擦力,物體實際受到的靜摩擦力小于最大靜摩擦力。一般在做題時為了方便可以將最大靜摩擦力按照等似的滑動摩擦力處理[3]。如圖3所示,物體被傳送帶由低處向高處勻速輸送過程中,相對于傳送帶是靜止的,我們常常認為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等同于物體運動方向,認為摩擦力方向向下,產(chǎn)生“摩擦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是阻礙物體的力,一定做負功”錯誤的認識。其實,由于傳送帶傾斜,使物體具有沿傳送帶斜向下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方向斜向上,與運動方向一致,是動力,都做正功。
物理公式是定量描述物理規(guī)律或定量表示物理概念的數(shù)學語言,物理公式是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抽象表達和高度概括。應用物理公式解決物理問題,必須掌握它的物理意義、適用范圍、使用條件,如果簡單的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胡亂套用公式就會得出錯誤結論。學習摩擦力時,將滑動摩擦力的公式帶入到靜摩擦力的分析計算中,就會得到“靜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的錯誤結論。
結語:
在學習摩擦力的過程中,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在學習摩擦力時,應該對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和摩擦力公式進行研究,掌握基礎概念之后在做練習題,加深印象?!笆芰Ψ治觥痹诟咧形锢斫虒W內(nèi)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們應該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內(nèi)容,不光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更為了能夠更好的將物理知識運用解決實際問題中。
參考文獻:
[1]孫如心.談物體受力分析中摩擦力的分析[J].才智,2011,(21):162.
[2]王秀麗.淺談摩擦力[J].考試周刊,2015,(A4):137.
[3]李東賢.淺談物理斜面問題的求解策略[J].高中數(shù)理化,2012,(2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