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東
還有兩天就是元旦了,陸軍上將徐樹錚終于沒能熬過1925年。在河北廊坊,他被人持槍殺害。一個叫陸承武的陸軍少將宣稱對此負責(zé)。
在隨后發(fā)布的通電中,陸承武說:“徐賊樹錚性情陰險,人格卑污,包藏禍心,釀成內(nèi)亂……天地不容,先君建章公曾以微嫌,竟遭徐賊慘害,國人不共戴天之恨,固無時不以剸刃仇腹為懷。今賴先君在天之靈,使巨奸無所逃跡。本月二十九日,遇徐賊于廊坊,手加誅戮,以雪國人之公憤,并報殺父之深仇……”
7年前的夏初,陸承武之父、曾任陜西督軍的陸建章被徐樹錚邀請到天津奉軍司令部赴宴,結(jié)果未經(jīng)審判程序便將其槍殺,而后宣布其“勾煽軍隊,聯(lián)結(jié)土匪”,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槍殺陸時,徐尚且權(quán)勢熏天,作為陸軍次長,乃國務(wù)總理段祺瑞身邊第一紅人,還是國會中占主導(dǎo)地位的安福俱樂部核心創(chuàng)始人,而陸彼時已是一個缺乏實權(quán)的下野軍閥。
7年過去了,徐樹錚恍若當年的陸建章。1920年的直皖戰(zhàn)爭后,他曾被通緝,后幾經(jīng)沉浮,又于1924年赴歐美考察。在被槍殺的20天前,他剛歸國。而陸建章的內(nèi)侄女婿馮玉祥,則在一年前發(fā)動北京政變后實力大增。1925年12月30日,徐樹錚在經(jīng)過馮玉祥控制的廊坊區(qū)域時被槍殺。陸承武雖宣稱負責(zé),但事件真相可能比想象中更復(fù)雜。
執(zhí)意進京
1925年12月6日,徐樹錚結(jié)束考察,搭乘航班歸國,10日晨在滬登陸。剛過去的11月下旬,奉系將領(lǐng)郭松齡與馮玉祥的國民軍密謀后倒戈,12月初尚處于對張作霖作戰(zhàn)的節(jié)節(jié)勝利中。而段祺瑞作為臨時執(zhí)政,此時正陷入內(nèi)政困局中無力自拔,連內(nèi)閣重組都阻礙重重。段試圖讓足智多謀又夠狠的徐樹錚回來協(xié)助扭轉(zhuǎn)局面。
歸國前,媒體已報道徐樹錚的行程。為防被仇家暗殺,江蘇特派交涉員許元還特地交代交際科長楊念祖通知英法租界總巡捕房,派得力探捕沿途保護,并由淞滬警察廳嚴廳長派軍樂隊在新關(guān)碼頭歡迎。
抵滬后,在盛大的歸國歡迎儀式下,落魄多年的徐樹錚意氣風(fēng)發(fā),亦有再在政壇大干一場的志向。據(jù)媒體報道,在段祺瑞和交通總長龔心湛的催促下,徐于12月25日午后帶11名隨員前往天津,次日晨又專車進京。
但據(jù)徐樹錚之子徐道鄰《民國徐又錚先生樹錚年譜》,因當時京津局面混亂,段已來電囑徐暫緩進京。段祺瑞執(zhí)政府本是建立在張作霖、馮玉祥兩人力量之上,現(xiàn)在張、馮不合作,段左右為難。在段的左右,大部分人親張,但北京卻在馮的控制之下,所以段的很多親信覺得朝不保夕,奉勸徐不要北上。徐認為考察回國,理應(yīng)復(fù)命,遂力排眾議。
當時陷于困境中的段祺瑞已有離職打算。公開報道稱,徐樹錚勸段“勿以主張不行而退”,所以段將一份下發(fā)的執(zhí)政令的后半段修改為:“但求救國有方,共和永固,本執(zhí)政決不稍持成見”,要求內(nèi)閣負責(zé),今后無退之必要。
徐道鄰說,徐樹錚離京的當天下午,段祺瑞在書桌上突然發(fā)現(xiàn)一字條,上書“又錚(徐樹錚的字——編者注)不可行,行必死”。段很著急,趕快命人把字條送給徐,但徐并不介意。晚上到車站時,褚哲文帶了一個連的兵力來預(yù)備護送,徐堅決不要。
正是在拜謁完段祺瑞后前往天津的途中,發(fā)生了本文開頭在廊坊的一幕,徐樹錚死于非命。
誰是兇手?
徐樹錚被殺后,輿論在傳播過程中失真?!渡陥蟆纷畛跽`將“陸承武”寫成“陸繩武”,并稱現(xiàn)場是陸扔炸彈“將徐樹錚與隨員多人登時轟死”。而后的消息稱,徐樹錚夜過廊坊時,“陸承武率眾喝令停車,將徐扭下,亂槍擊斃,隨員等被拘”。
東方社隨后稱,徐樹錚槍殺案的真相與此前的報道大有差異。徐于29日傍晚五時由北京搭專車啟程,擬經(jīng)津赴滬,次日午前三時在廊坊停車,被馮玉祥麾下張之江部突襲,熟睡中的徐等人被逮捕,與同行10余人一樣遭當場槍斃。宣稱為父復(fù)仇的陸承武最近在張家口,未在行兇地點。一般人士觀測,認為槍殺陰謀是某方面擔(dān)心徐抵滬后將籌劃某種行動,故有此舉。
還有消息稱,馮玉祥國民軍方面披露,徐死后,遺物中發(fā)現(xiàn)京中安福系聯(lián)合吳佩孚倒馮的計劃書,其中還有段祺瑞手書,與此計劃也有少許關(guān)系。此外還有徐秘密向某某國借款,以及在國民軍之外聯(lián)合各方擁戴段祺瑞為大總統(tǒng)的計劃。不過段方面對此否認。但媒體還是體察到,此消息的傳出表明段派與馮的國民軍沒有進一步合作的空間了。
隨后又有消息否認張之江殺人。匿名的北京國民軍要人對媒體說,徐樹錚之死,張之江并不知情。當天僅據(jù)魏探長報告廊坊站有尸身一具,其時張正赴兩村落查防,回來后親往查視,因不識徐,故不敢斷定尸身為何人。當夜,張之江還致電鹿鐘麟。據(jù)廊坊市民稱,死者為徐,車停時有便衣者30余人將其打死,自稱為陸建章之子陸承武,替父報仇。這位要人還表示,之前關(guān)于張之江搜檢車上,發(fā)現(xiàn)密函及借外債合同之事為報道不實。
徐遇害次日,電通社發(fā)布消息稱,徐數(shù)日前由滬赴京,即感到環(huán)境危險。結(jié)果返津途中在廊坊被張之江所捕,張奉馮之命槍殺徐。另一說是被大刀砍死。1918年冬天,徐樹錚誘殺陸建章后,其子陸承武曾試圖報仇,只是一直沒有機會。陸承武現(xiàn)為國民軍參謀,據(jù)稱徐被抓捕后,他表示要報父仇,并進言說徐為人陰險,如果得志必然報復(fù),殺之可免后患。無論如何,徐樹錚不免一死。
各種版本的傳言一時充斥輿論市場。
遇刺真相
徐樹錚被殺后,他的長夫人在原籍徐州北門街正值病中,徐宅恐其因悲痛而加重病情,最初未向她報告噩耗。徐宅門前設(shè)有警察崗位,自噩耗確定后,前門即行緊閉。位于上海南洋路34號的徐宅接得噩耗后,徐的小妾也極為悲傷。
而與徐樹錚有交往的人,多表達惋惜之意。徐樹錚的朋友說,他生平仗義疏財,為國效力,死后家資不滿十萬金,尚有一家細弱,令人為之痛悼。
與徐樹錚同行的隨員朱佛定等人,從大北電報局拍來電文曰:同人均安,某軍注視甚嚴,不便入都。候輪即南返,特先復(fù)?!痹谶@些隨員到滬前,其家屬還無法確認徐身死詳情。段祺瑞執(zhí)政和交通總長龔心湛特派專員至廊坊,將徐遺體運至北京北池子一號的徐樹錚私邸,當即棺殮。棺殮時,由徐舊部、前任西北軍混成旅長宋子揚親自料理。據(jù)稱徐在廊坊受禁時,書有遺囑予諸隨員,內(nèi)載死后之善后辦法,所以徐家屬須等隨員抵滬后才能遵照辦理。endprint
一直到1926年1月8日,徐樹錚的跟仆王連貴由津到滬報告徐被害時情形,真相才得以大白。王連貴稱,徐樹錚被害前,帶著十幾個隨員于12月29日下午六時許到執(zhí)政府向段祺瑞辭行,而后即到東車站登車,歡送者很多,同車赴津的還有執(zhí)政府代表褚瑞符、京師警廳秘書桂茂林等人。徐與送行者告別后,大概六時半許,專車開駛。
本來由京到廊坊,只需一個半小時,不料沿途軍車絡(luò)繹,耽擱了時間,延至午夜十二時才抵廊坊站,車即停止。徐樹錚因疲倦,即在車中就寢,忽有自稱駐軍司令部參謀長黃某的人,持張之江名晉謁。徐為敷衍酬應(yīng)起見,予以延見。黃某說,敝司令請下車敘談,徐還沒來得及回答完畢,即有很多持槍兵弁蜂擁上車,口呼“綁綁綁”,將徐及隨員捆綁至駐軍司令部。徐被單獨監(jiān)禁,隨員每二人分拘一室。約20分鐘后,諸隨員聽見槍聲兩響,心想必是徐樹錚被殺。
王連貴說,12月30日上午十時左右,沒想到囚禁的隨員人等全部被釋。他們走出司令部時,瞥見徐樹錚的遺尸橫臥于地,僅著內(nèi)衣,狀極悲慘。無人敢上前收殮。后來段祺瑞聞訊,派員移尸北京進行棺殮。隨員衣物也已被劫一空,需等執(zhí)政發(fā)來川資方能搭輪赴滬。
“孝義復(fù)仇”?
1926年的元旦因徐樹錚的死而蒙上一層陰影。
從事后媒體的反應(yīng)看,陸承武為父報仇的說法,在傳播策劃上頗為成功。一個署名“鵑”的作者(應(yīng)為《申報》自由談主編周瘦鵑)在《申報》自由談欄目元旦特刊中撰文說:“中華民國十五年的元旦又來了……通國皆兵,民生憔悴,既無可慶祝,簡直也無話可說。而元旦前一天,恰又得了一個不幸的消息,便是徐又錚在廊坊遇刺殞命了……至于陸承武辛苦七年為父復(fù)仇,也不失為孝子。徐氏死而有知,多分也原諒他的罷?!彪m然陸承武作了通電聲明領(lǐng)去殺徐責(zé)任,但在各種敘事中,隨員王連貴的說法可能最接近真相。所以20年后,徐道鄰認為殺父的幕后兇手是馮玉祥并發(fā)起訴訟,并非毫無根據(jù)。
吊詭的是,徐在被殺前還與馮玉祥多有酬應(yīng)。徐自滬北上前,接有馮的歡迎電:徐又錚先生鑒:銑電承悉,改由海道北上,忻悉,把晤匪遙,良深企盼。特復(fù)。弟馮玉祥號。”還有消息稱,徐自滬北上拜謁段祺瑞后,原擬去張垣訪馮玉祥商談時局,沒想到中途遇難。
按徐道鄰所言,徐樹錚在國外和意大利墨索里尼有過軍火借款的協(xié)商,這為他贏得政壇再起的資歷——“這是先生當時的一筆大本錢”。孫傳芳參謀長劉宗紀說,這個秘密徐樹錚當時只透露給了三人,段祺瑞、孫傳芳和馮玉祥。在遇刺前半年,徐一直在聯(lián)絡(luò)馮。
在國外,徐、馮也常有通電,馮在電報中稱徐為“鈞座”,自稱“職”,“口口聲聲要他回來‘主持‘領(lǐng)導(dǎo)等等”。1925年七八月間,奉系楊宇霆督辦江蘇時,徐樹錚曾發(fā)表長電反對,當時有人說,這個通電等于三個師的兵力——打擊奉天,就是幫助馮玉祥。到了11月,馮玉祥和張作霖交惡已深,段祺瑞左右多人已逃到交民巷里,大家認為北京危險,勸徐樹錚不要北上。但徐因和馮有上述密契,所以才敢輕身入險。段大概也認為這個密契有用,所以雖收到嚴重警告,也并未全力攔阻。徐離京的12月29日,正值郭松齡兵敗后四五天,奉系已然勝利。徐或是怕在京與段祺瑞同時被困張作霖手中,既然怕張,當然就不會疑馮。
據(jù)徐道鄰?fù)茰y,馮玉祥之所以要害徐樹錚,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徐和墨索里尼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令徐如虎添翼?,F(xiàn)在徐、馮合作固好,一旦反目,必然后患無窮,所以馮決定趁徐蛟龍尚未得水之際,予以除掉以滅隱患。
其二,徐樹錚與馮玉祥當時的政治立場不甚一致。
最后,馮玉祥不但是陸建章的內(nèi)侄女婿,而且是受其厚恩和領(lǐng)導(dǎo)的。民國元年灤州獨立,馮被押解回籍,是陸把他保出來的,而后也是靠陸的力量,馮才再度掛名軍籍。此后,1928年的浦口逗留和武穴通電,也都有陸在旁策劃。所以馮、陸之間并不只是泛泛之誼而已。馮玉祥加害徐樹錚,不會沒有一點為陸報仇的成分在內(nèi)。
馮玉祥誠然是有手腕之人。在中華帝國漫長的法制史中,“孝義復(fù)仇”一直有著相當?shù)摹昂戏ㄐ浴?。正是利用這點,馮才演繹了陸承武為父報仇的故事。此后,鄭繼成為報父仇(其父鄭金聲,馮玉祥部下)槍殺張宗昌、施劍翹為報父仇(其父施從濱,張宗昌部下)槍殺孫傳芳,背后都有馮的影子。
法治闕如的時代叢林
1926年1月3日下午,有消息稱段祺瑞欲發(fā)軍隊息爭令。段祺瑞執(zhí)政府本來就處于風(fēng)雨飄搖中,還寄望徐樹錚歸國后能助其維護東南局面,沒想到徐竟無機會施展才干。
一個署名“冷”的評論家撰文稱,徐遇刺后,段之勢益孤,而之前倒戈的郭松齡也在徐死前幾天戰(zhàn)敗,被張作霖父子所殺,馮玉祥的膽也因此不壯。馮很快宣布下野,取道外蒙悄然赴俄。而在徐樹錚擅殺陸建章后,曾曲意維護的段祺瑞,這次甚至未發(fā)布任何逞兇聲明。
上海日文媒體《日日新聞》分析,徐樹錚之被刺,于段祺瑞固為一大損失,于安福派亦為一大打擊,且將影響此后政爭,是政界應(yīng)重視的一大事件。徐此次漫游歐美,所到之處,尚受歡迎。當與日本外務(wù)、陸海軍諸省要人會商中國時局問題時,力述須維持段政府之理由。他還與段政府要人及孫傳芳電商要政,并與馮玉祥常有電報往來,曾稱贊馮之為人?!度杖招侣劇贩Q,徐樹錚為人精力絕倫,霸氣縱橫,常以氣制人,動有凌人之概,是才士而非長者,勇氣有余而思慮欠周。他之所以早成名者在此,但這同時也是其早死之因。
徐樹錚多才多藝,能文善書,愛好廣泛且喜研究,雖為軍人但又是優(yōu)秀的學(xué)者。對敵雖殘酷,而對友殊深切。在徐逝后出版的《上海畫報》第72期中,還刊有徐的墨跡,相關(guān)介紹稱其書法“美不勝收”?!渡陥蟆纷杂烧?926元旦特刊上,主編周瘦鵑也贊賞了徐的才華。
徐樹錚逝后的家境有令人同情之處。此前收復(fù)外蒙的過程中,他功勛卓著,在這個意義上當屬愛國將領(lǐng);但從私刑槍殺陸建章的維度看,又毫無疑問是個濫用武力的軍閥。馮玉祥使人槍殺徐樹錚,有為陸報仇的因素,亦或有防其東山再起的政治權(quán)謀考慮。
徐樹錚被殺8年后,下野的馮玉祥住于泰安。徐道鄰說,山東省主席韓復(fù)榘曾派人與自己聯(lián)系,說可幫他報仇,徐道鄰以“不愿意做陸承武,做一個冒名的孝子”拒絕了。
民國軍政高官相互仇殺的故事,向外界素描出了一個法治闕如的時代叢林場景。從槍殺陸建章,到槍殺徐樹錚,兩個陸軍上將先后死于報復(fù),構(gòu)成以惡制惡的循環(huán),實在可悲矣。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