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瑞雪 圖/沫 沫
寶寶社會交往的特點
文/徐瑞雪 圖/沫 沫
如今雖然開放了二胎政策,但獨生子女仍然居多,寶寶總是自己一個人玩,家長如何幫寶寶找朋友?0~3歲寶寶在社會交往、社會行為方面有哪些特點?寶寶不同階段的游戲行為有什么特點?家長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指導?
在0~3個月階段,嬰兒從出生開始就會期望他人響應(yīng)自己的需求,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讓別人注意他們的需要,尤其是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寶寶具有發(fā)出信息和樂于接受母親響應(yīng)的本能,這種與父母之間最初的雙向情感是一切社會交際的基礎(chǔ)。到了4~6個月,寶寶開始對外界溝通產(chǎn)生濃厚興趣,不喜歡一個人獨處,時常發(fā)出“么么”“叭叭”“噠噠”等各種聲音,有時會以假咳嗽和咂舌聲來吸引人。他可能會摸著媽媽的臉表示問好,而且總是黏著媽媽或讓媽媽緊緊地抱著他,見到熟悉的人會報以微笑。反之,如果見到陌生人就轉(zhuǎn)過臉表示害羞,甚至害怕地大哭起來。到了7~12個月,寶寶經(jīng)常會以哭鬧、叫喊、咳嗽及嘴里吹泡泡等方式來吸引他人注意。此外,他也會開始對同齡的寶寶產(chǎn)生興趣,如果有另一個寶寶和他在一起,他會看著對方并伸手去摸,有時會抓對方的衣服或搶別人的玩具,表達很想和對方一起玩游戲的欲望。
指導方法:多滿足寶寶想聽、想看的欲望以及留意寶寶對照顧者的表達方式,如逗他、抱他、對著他微笑,做出點頭、搖晃的響應(yīng)。你會發(fā)現(xiàn),寶寶會把頭轉(zhuǎn)向說話的人并微笑以對,有時也會以蹬腿和擺手表達快樂。然后到了6個月,寶寶開始認生的時候,家長可以先讓他從熟悉家附近的環(huán)境開始,每次出門時跟寶寶介紹周圍的環(huán)境,讓他慢慢地熟悉外在世界,不要一開始就帶寶寶到人聲嘈雜的地方,如此會給他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如果親友要抱寶寶,他因認生而出現(xiàn)抗拒的肢體語言,家長不要勉強寶寶,硬要讓對方抱,可以跟對方說:“他現(xiàn)在可能不太喜歡,我們稍微緩一下再讓你抱他?!比绻抑杏心吧腿艘獊?,家長應(yīng)先跟寶寶介紹客人,不管寶寶是否聽得懂,都應(yīng)讓寶寶做好心理準備,以免不適應(yīng)。
幾個1歲左右的寶寶在一起玩的時候,一開始大多是各玩各的,他們對四周環(huán)境的興趣似乎勝于對小伙伴的興趣。當寶寶想要爭奪別人玩具的時候,其實就是社交的開始,這表明他開始注意別人,注意同伴的玩具了。大多數(shù)1歲左右的寶寶已有了社交的意愿。比如,他們在路上看到其他小朋友,會用手指指他,還會把食物送到別的寶寶嘴巴里去。
指導方法:寶寶的社交也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父母可以邀請一個與寶寶同齡的小伙伴來玩。玩的時候,寶寶們也許會你推我一下,我拉你一下,這都是寶寶社交中很正常的事兒,做媽媽的不必太在意。如果寶寶對小朋友玩他的玩具表示抗議,暫且不要去理他。假使兩個寶寶為了這個玩具吵鬧起來,你可以給他們介紹一樣新玩具來引開他們的注意力。要知道,這樣的情形可是培養(yǎng)寶寶情商的好機會呢。
2歲寶寶對玩具的興趣超過對同伴的興趣。這時候的寶寶并不是不會交往,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交往。2歲左右的寶寶,玩得更多的是平行游戲,他們喜歡自己玩自己的,像平行線沒有交點。寶寶進入3歲后才會逐漸學會簡單的合作游戲,才會懂得基本交往用語。1歲前的寶寶看到旁邊的嬰兒時,能露出微笑及發(fā)出“咿呀”的聲音。雖然這種接觸是短暫而單向的,卻是向同伴交往邁出的第一步。2歲前的寶寶能接觸到更多的新事物,寶寶之間出現(xiàn)模仿性或互補性交往行為,但他們雖然一起玩卻互不干擾,熟悉以后會相互觀察、模仿。2歲后的寶寶同伴交往的回合越來越長,但主要是各自對物體的擺弄。他們是對玩具或其他物體感興趣,而不是對同伴感興趣,所以這個階段還是以物體為中介的同伴交往關(guān)系。
指導方法:對于該階段寶寶,家長不要強迫他急于與他人交往,也切忌包辦寶寶的語言及行動,而是側(cè)面引導提示。家長教寶寶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語,如“謝謝”“對不起”“我們一起玩好嗎”等,還可選擇“過家家”“玩沙”“玩水”類游戲促進寶寶間的交流欲望和合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