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澤
為了讓我們的觀察及體會更為細致,老師派給我們每位同學一個“任務”:仔細觀察一樣事物,從中獲取心得并記錄觀察的過程,以此提高寫作技巧。這倒是蠻有挑戰(zhàn)性的一課,當天回到家,我就和媽媽商量好了觀察主角——蠶寶寶。
第一天,樣子好可愛
“蠶寶寶回來啦!”隨著媽媽的一聲吆喝,我滿心興奮地打開了盒子一看,哈,四十只小蠶寶寶正在大盒子里爬行著,還有十顆蠶卵靜靜地躺在另一個小白盒子里呢!
那小白盒子里的蠶卵是橢圓形的,蠶卵中間凹進去一點兒。我放了幾片新鮮的桑葉進去,這樣可以免得小蠶寶寶在我上學的時候從蠶卵里孵化出來后餓肚子,那對蠶寶寶來講,多么殘忍呀!大盒子里的小蠶寶寶們目前只有五毫米長,一毫米寬,全身黑黝黝的,在那里慢慢蠕動著,好似一個個會動的小毛線頭,真是可愛極了!
第二天,個個都是“聰明娃”
早晨,媽媽把新桑葉剪成細條兒,放入大盒里,我把一只蠶寶寶放在一片新桑葉上,那蠶寶寶即刻昂起頭來,好像既興奮又恐懼,興奮的是有新桑葉吃了,恐懼的是擔心會有人捉弄它!
這只蠶寶寶的警惕性太高,最終還是選擇了逃跑,只見它后尾前移,中間弓起,再前移頭部,中間放平,不斷扭動著細長的身體,波浪式前行。逃跑中,它遇到了媽媽放入的長條桑葉——一座對它來講的小橋。這小家伙停下腳步,開始觀察,可能是這小家伙擔心這小橋承擔不起自己這胖乎乎的身體,如果不小心掉下去,那后果可嚴重了,可是別忘了蠶那與眾不同的爬行方式,可謂是“后驅(qū)動”呢!它開足馬力,動力十足,前身越過了“危橋”,后身隨即翻過……歷經(jīng)了千辛萬苦,終于又回到了它原先趴著的那片桑葉上。
第三天,我來喂小蠶
我終于學會了喂蠶寶寶的本領,今天由我來喂蠶寶寶。
媽媽一聲令下:“開始換桑葉!”我馬上拿起剪刀,把桑葉剪成細條兒,輕輕地放到大盒子里,那些小家伙已經(jīng)和我熟悉了,一點兒也不怕我。有一只小蠶寶寶竟然對我昂起頭,似乎向我要桑葉吃呢。好吧,今天特惠你一次,我隨即又放了一片桑葉在它身邊,它張開剪刀似的嘴巴便吃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等小蠶寶寶們都爬上了新桑葉,我便把新桑葉連同蠶寶寶輕輕地移到了另一個大盒子里。OK,更換新桑葉的過程完畢!
養(yǎng)蠶三天,我與蠶寶寶共成長,收獲多多,樂趣多多,期待著第四天,第五天……
(指導教師:任金輝)
作文的寫作形式及詞匯使用比較新穎有特點,而且記錄詳實,描寫語句詼諧富有童趣,在三個小標題中詳細展現(xiàn)了蠶寶寶的成長過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