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左雪
【摘要】本文基于對幼兒價值觀啟蒙教育價值的分析,嘗試對幼兒價值觀啟蒙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體系進行建構,并通過對幼兒價值觀萌芽特點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建議。
【關鍵詞】幼兒;價值觀;啟蒙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7)10-0021-04
一、幼兒價值觀啟蒙教育的價值分析
(一)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奠定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價值共識和價值追求,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基本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價值準則(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進行了規(guī)范。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作為教育的啟蒙階段,幼兒教育肩負著開蒙養(yǎng)正,為幼兒奠定基本價值觀念、培育其良好行為習慣以及建立健全人格的任務。幼兒階段價值觀的啟蒙教育,可以初步培養(yǎng)幼兒形成事物評判的標準,建立基本的價值行為模式,從而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等階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奠定基石。
幼兒價值觀啟蒙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和學會求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為目標,研究者選擇愛國、敬業(yè)、誠信、公正、友善等核心價值觀,同時結合幼兒的認知發(fā)展特點,研究如何通過簡明、具體的方式將這些核心價值觀傳遞給幼兒。其中,愛國價值觀旨在培養(yǎng)幼兒愛父母、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敬業(yè)價值觀旨在培養(yǎng)幼兒堅持(不怕困難)、專心、獨立等做事的品質。誠信和公正則是從做社會合格公民的角度出發(fā),幫助幼兒建立誠信、真誠和公正等基本做人的品德。友善價值觀旨在培養(yǎng)幼兒學會關心、互助以及合作。
(二)為幼兒社會領域的教育拓展空間
社會性教育和價值觀教育是兩個相互交叉的概念。作為個體對事物的根本看法或評判標準,價值觀具有導向性、穩(wěn)定性、歷史性,決定著個體未來行為的傾向。價值觀教育則包含了沉淀于個體內心的對是非善惡的基本判斷和指引自身發(fā)展方向的理想與信念的教育內容。
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確定的幼兒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方面的社會領域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和內容,研究者將價值觀的培養(yǎng)界定在個人、社會、自然和人類世界四個方面,以期拓展幼兒社會性教育的內涵和外延?!?~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所規(guī)定的幼兒社會領域的教育活動旨在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幫助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在良好的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中形成認同感和歸屬感。而價值觀的啟蒙教育則旨在加深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自我發(fā)展?jié)摿Φ耐诰?,強調對既有利于個體也有利于社會的個體品質的培養(yǎng),內容包括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責任心和成就感(榮辱感)培養(yǎng)、是非善惡辨別能力的培養(yǎng)、合作意識以及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的培養(yǎng)等,以期為個體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奠定基礎,也為拓展幼兒社會領域的教育提供思路。
(三)將抽象的意識觀念教育轉化為具體的教育實踐
價值觀作為一種抽象的觀念系統(tǒng),〔1〕是由眾多具體的價值定義構成的。幼兒價值觀是在行動感受和體驗的過程中逐漸內化和習慣化的,而內化和習慣化了的價值觀又通過外顯的行為得以表現(xiàn)。因此,研究者將幼兒價值觀劃分成節(jié)儉、堅持、快樂、真誠、互助等20項內容,并對不同階段幼兒的價值觀表現(xiàn)進行了目標界定,以使價值觀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更加明確、具體、可操作,同時有利于規(guī)范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進而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價值觀的內化。
幼兒價值觀啟蒙教育旨在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上,以社會主流價值觀為核心,通過有組織、有系統(tǒng)、有目的的園內外學習,初步培養(yǎng)幼兒規(guī)范行為、明辨是非的價值意識和判斷美丑、選擇善惡的價值觀念。研究者對幼兒具體價值觀啟蒙教育活動進行了設計,形成了包括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價值觀啟蒙教育活動體系,旨在為開展幼兒價值觀啟蒙教育提供目標、內容、實施等方面的參考以及活動內容、活動案例、活動評價和反思等方面的借鑒,從而為價值觀這一抽象概念在幼兒教育領域的實施提供可操作的實踐支持。
二、幼兒價值觀啟蒙教育活動體系的建構
(一)分層次建立價值觀啟蒙教育活動目標體系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研究者從目標的縱向層次出發(fā),制定了價值觀啟蒙教育的總目標:能初步理解并踐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愿意承擔并完成任務,有責任心和成就感(榮辱感);逐步提高是非善惡辨別能力;樂于與同伴交往,有合作意識以及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各個年齡段幼兒期望達到的目標(詳見表1~表4)。
研究者根據(jù)以上幼兒價值觀啟蒙教育的總目標和年齡段目標,組織教師據(jù)此選擇相應的價值觀主題,并在此基礎上選擇與主題相關的活動內容,制定具體的活動目標,層層加以推進。
(二)多維度建構價值觀啟蒙教育活動內容體系
對活動內容體系的建構包括對價值觀的選擇和對具體活動內容的設計、組織兩個方面。首先,考慮《幼兒價值觀教育內容的文本分析與體系建構》〔2〕制定幼兒價值觀教育內容體系。研究者選定個人物質取向、個人成功取向、個人修為取向、社會家國情懷取向、社會同伴友誼取向、社會合格公民取向、回歸自然取向和人類世界取向等8個維度,并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和幼兒發(fā)展需要,選擇了20項價值觀作為教育內容(詳見表5)。
其次,從價值觀內容體系出發(fā),要求教師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需要,選擇合適的價值觀活動主題和相應的活動內容。每個年齡段每學期10個主題,每個主題對應3~4個具體活動。在2015~2016學年,與研究者合作開展研究的幼兒園圍繞20項價值觀共開展了227個活動,其中小班76個、中班77個、大班74個,活動內容涉及語言、社會、健康、科學、音樂、美術等領域,包括集體教學活動、區(qū)域活動、游戲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隨機生成教育和個別教育等形式。以大班“愛家鄉(xiāng)”主題為例,教師設計了“草原上的那達慕”“草原深處是我家”“靜夜思”“歡騰的草原”四個主題活動,通過多樣的活動形式,形成了包括活動內容資源(“草原那達慕大會”視頻、兒歌《草原深處是我家》、詩詞《靜夜思》、安代舞視頻、安代舞音樂與動作掛圖以及相關教具等)、教案、課件、課例視頻、教學反思、教學研討、個案觀察與分析等在內的活動內容體系。endprint
三、幼兒價值觀萌芽的特點與教育建議
(一)幼兒價值觀形成的特點
1.幼兒階段難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對各類價值關系抽象概括的最高層次,更是對各種價值觀念的一般觀點或根本觀點的抽象概括,是個體價值意識發(fā)展的最高形式?!薄?〕可見,價值觀是一種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心理意識,對個體的思維能力和意識水平要求較高,處于前運算階段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幼兒是難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價值觀的。
2.幼兒階段存在價值觀萌芽和教育的可能
無論是道德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還是價值觀形成規(guī)律的相關研究都表明,3~6歲的幼兒處于道德認知的前習俗水平和價值觀形成的潛意識模仿階段,〔4〕也就是說,幼兒期存在著價值觀產(chǎn)生與初步形成的可能,研究者將其稱為價值觀的萌芽。因此,幼兒階段成人可以給予其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通過環(huán)境影響、教育強化、規(guī)則建立和習慣培養(yǎng)等符合幼兒道德和認知發(fā)展特點的形式,幫助幼兒初步獲得價值判斷與價值追求的經(jīng)驗。當然,這種價值觀萌芽的培養(yǎng)是啟蒙性的,其目的在于初步規(guī)范幼兒的行為,使其初步樹立明辨是非的觀念以及判斷美丑、選擇善惡的意識,并為這種觀念與意識逐漸內化為穩(wěn)定的準則與信念奠定基礎。
3.幼兒價值觀萌芽符合個體認識和習慣建立的規(guī)律
周莉認為,個體價值觀形成的心理機制是價值理解、價值認同、價值選擇和價值整合的過程,并且各種價值行為彼此交互發(fā)生作用,反復不斷對個體產(chǎn)生影響,這符合個體認識由淺入深、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規(guī)律。〔5〕因此,培養(yǎng)和促進幼兒價值觀萌芽的教育過程應當是層層遞進、不斷深入,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連續(xù)的、整合的過程。此外,實踐也表明,幼兒對價值觀的理解與認知尚不能達到直接、自然地指引自己的意識與行為的水平,因此,對幼兒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不斷幫助幼兒對其進行再認和回憶。
(二)教育建議
1.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給予幼兒價值觀的引領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使幼兒更容易理解并內化有關價值觀的內涵。例如“節(jié)儉”這一價值觀,教師可以運用講故事或觀看動畫片的形式,也可以運用繪本閱讀教學形式,還可以利用相關歌曲等引導幼兒理解節(jié)儉的內涵。
2.全員營造價值觀啟蒙教育氛圍
幼兒身邊的重要他人除了可以為幼兒提供價值觀的模仿與學習榜樣外,還可以發(fā)揮教育與引導的作用,為幼兒提供踐行價值觀的條件與機會。例如,小班可開展以“珍惜可利用資源,我型我秀綠色環(huán)?!睘橹黝}的迎新年環(huán)保時裝T臺秀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時裝,并動員社區(qū)利用廢舊物品搭建活動舞臺,促使幼兒在體驗樂趣的過程中感受“節(jié)儉”的意義。
3.利用一日生活滲透價值觀的啟蒙教育
注重日常生活的隨機引導和滲透教育,也是教師進行價值觀啟蒙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例如,小班“冬天穿衣我不怕”活動,教師利用戶外活動和集體外出活動之前的環(huán)節(jié),就部分幼兒穿脫衣服時間過長問題,引導幼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互相幫助穿衣服、拉拉鏈,體驗“互助”的樂趣。再如,在幼兒洗漱時,隨機生成“哭泣的小水滴”這一活動,教育幼兒養(yǎng)成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黃希庭,鄭涌.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5.
〔2〕趙萌萌.幼兒價值觀教育內容的文本分析與體系建構〔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3〕周莉.論個體價值觀的培養(yǎng)〔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2.
〔4〕劉永芳.價值觀形成與發(fā)展的條件、過程、規(guī)律初探〔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