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睿
摘 要:為了提高幼兒的跨越能力,本文提出一種飄浮式幼兒娛樂跨桿裝置。該裝置利用氦氣輕于空氣的原理,使充滿氦氣的氣囊橫桿飄浮在空氣中作為幼兒跨桿游戲的教具進行跨桿游戲,較好的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
關鍵詞:飄浮式 幼兒 跨桿裝置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10(b)-0208-02
目前,在我國學齡前兒童早期教育機構中,為了提高幼兒跨越能力,也為了滿足幼兒跨越敏感期的要求,在組織幼兒娛樂跨越橫桿游戲時,一般是把一根塑料桿或木質長桿的兩端架在某物體上作為教具使用。在娛樂游戲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橫桿高度調整不便捷;二是當孩子碰落橫桿后有可能踩踏在硬質橫桿上而發(fā)生摔倒、碰傷甚至扭傷等事故,存在安全隱患;三是孩子們在游戲中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而不利于游戲的順利進行。
1 一種飄浮式幼兒娛樂跨桿裝置的設計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飄浮式幼兒娛樂跨桿裝置。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飄浮式幼兒娛樂跨桿裝置,主要包括底座組合、牽引限位繩和氦氣氣囊橫桿三部分。
所述底座組合由配重盤、曲柄搖把軸座、封頭、曲柄搖把、凹槽繞線輪和吸盤構成。所述曲柄搖把軸座為圓管,圓管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配重盤上平面的中心部位;所述配重盤上平面的邊緣做銳棱倒鈍處理;在所述配重盤的下平面上設置有吸盤;在所述曲柄搖把軸座圓管管壁的中部橫向設置有左右兩個等徑同軸通孔,在所述左右兩個等徑同軸通孔內鑲嵌有球墨軸套,設置左右兩個球墨軸套與通孔之間為過盈配合;所述曲柄搖把的一個端頭穿過左軸套、凹槽繞線輪和右軸套后由蓋形螺母緊固,設置曲柄搖把與左右兩個軸套之間為間隙配合,凹槽繞線輪緊固在所述曲柄搖把上,曲柄搖把與所述曲柄搖把軸座通過擋圈、螺母定位;在所述曲柄搖把的另一個端頭設置有軟質握柄套;在所述曲柄搖把軸座圓管的頂部設置有封頭,在封頭的圓心部位設置有限位通孔,設置通孔的直徑大于牽引限位繩的直徑。
所述氦氣氣囊橫桿由兩頭粗短中間細長的三段圓柱形貫通管腔皮囊構成,設置兩端兩個粗管腔的直徑相等且大于10cm,細管腔的直徑小于等于3cm,設置所述氦氣氣囊內充滿氦氣后獲得的浮力大于皮囊及牽引限位繩自身的重量;在一個粗管腔的外端頭平面上設置有充氣閥;在所述兩個粗管腔外壁同一側面的中間部位設置有鉤掛件。
所述牽引限位繩的一個端頭緊固在所述鉤掛件上,另一端頭穿過所述封頭上的限位通孔后纏繞固定在所述凹槽繞線輪上的凹槽內,設置本裝置在充滿氦氣的氦氣氣囊橫桿通過牽拉牽引限位繩與底座組合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牽引限位繩向上的拉力不足以拉轉凹槽繞線輪。
2 該設計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底座配重盤和吸盤的設計,使得本方案的底座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
(2)本發(fā)明通過搖轉曲柄搖把調節(jié)牽引限位繩長度的設計,可以實現(xiàn)便捷調整跨桿高度的功能,可滿足不同身高兒童的游戲活動需要。
(3)本發(fā)明氦氣氣囊橫桿為兩頭粗短中間細長的三段式貫通管腔皮囊,其中細管腔的直徑小于3cm的設計,有利于消除兒童跨越橫桿時的恐懼心理。
(4)本發(fā)明氦氣氣囊橫桿兩頭粗短氣囊的直接大于10cm的設計,為實現(xiàn)氣囊內充滿氦氣后獲得的浮力大于皮囊及牽引限位繩自身的重量提供了條件保障。
(5)本發(fā)明設置本裝置在充滿氦氣的氦氣氣囊橫桿3通過牽拉牽引限位繩與底座組合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牽引限位繩向上的拉力不足以拉轉凹槽繞線輪的設計,當出現(xiàn)幼兒跨桿失敗而踩踏或勾掛住裝置時,首先中空的密閉氣囊橫桿可隨受力方向曲折、變形,其次,當牽拉力較大時拉力會拉轉凹槽繞線輪而放線,可有效避免或減少幼兒摔跤、碰傷或發(fā)生扭傷,消除了安全隱患。
(6)在正常情況下幼兒跨桿失敗離開裝置后氣囊橫桿可自動恢復原來的狀態(tài),使得組織教學游戲活動更便捷。
(7)本裝置氣囊放氣后可折疊或卷曲,體積小,便于收發(fā)存放或攜帶。
3 附圖說明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具體的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底座組合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圖2的剖視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氦氣氣囊橫桿的局部放大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一種飄浮式幼兒娛樂跨桿裝置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底座組合1、牽引限位繩2和氦氣氣囊橫桿3三部分。
所述底座組合1由配重盤4、曲柄搖把軸座5、封頭6、曲柄搖把9、凹槽繞線輪12和吸盤10構成,見圖2、圖3。所述曲柄搖把軸座5為圓管,圓管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配重盤4上平面的中心部位;所述配重盤4上平面的邊緣做銳棱倒鈍處理;在所述配重盤4的下平面上設置有吸盤10;在所述曲柄搖把軸座5圓管管壁的中部橫向設置有左右兩個等徑同軸通孔,在所述左右兩個等徑同軸通孔內鑲嵌有球墨軸套11、14,設置左右兩個球墨軸套11、14與通孔之間為過盈配合;所述曲柄搖把9的一個端頭穿過左軸套11、凹槽繞線輪12和右軸套14后由蓋形螺母13緊固,設置曲柄搖把9與左右兩個軸套11、14之間為間隙配合,凹槽繞線輪12緊固在所述曲柄搖把9上,曲柄搖把9與所述曲柄搖把軸座5通過擋圈、螺母定位;在所述曲柄搖把9的另一個端頭設置有握柄8;在所述曲柄搖把軸座5圓管的頂部設置有封頭6,在封頭6的圓心部位設置有限位通孔7,設置通孔7的直徑大于牽引限位繩2的直徑,如圖2、圖3。
所述氦氣氣囊橫桿3由兩頭粗短中間細長的三段圓柱形貫通管腔皮囊構成,設置兩端兩個粗管腔15的直徑相等且大于10厘米,細管腔18的直徑小于等于3厘米,設置所述氦氣氣囊3內充滿氦氣后獲得的浮力大于皮囊及牽引限位繩自身的重量;在一個粗管腔15的外端頭平面上設置有充氣閥16;在所述兩個粗管腔15外壁同一側面的中間部位設置有鉤掛件17,如圖1、圖4所示。
所述牽引限位繩2的一個端頭緊固在所述鉤掛件17上,另一端頭穿過所述封頭6上的限位通孔7后纏繞固定在所述凹槽繞線輪12上的凹槽內,設置本裝置在充滿氦氣的氦氣氣囊橫桿3通過牽拉牽引限位繩2與底座組合1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牽引限位繩2向上的拉力不足以拉轉凹槽繞線輪12。
以下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
(1)本發(fā)明實施例為首選實施例,所設計的氦氣氣囊橫桿3由兩頭粗短中間細長的三段式貫通管腔皮囊構成,如圖1所示,將其貫通的三段氣囊空腔由變徑結合部隔為三個獨立密閉空腔并在每個獨立空腔皮囊上設置充氣閥也是可以的。
(2)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氦氣氣囊橫桿3由兩頭粗短中間細長的三段式貫通管腔皮囊構成,將氦氣氣囊橫桿的形狀設計成兩端為縱向圓柱體氣囊或球形氣囊或其它形狀的氣囊,中間由橫向圓柱體氣囊連接也是可以的。
(3)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底座配重盤4下平面上設置有吸盤10,將吸盤改為防滑墊或將吸盤去除也是可以的。
4 具體使用方法
(1)將兩根牽引限位繩2的一個端頭分別緊固在兩個粗管腔15外壁上設置的鉤掛件17上,另一端頭分別穿過兩個底座1上封頭6的限位通孔7后纏繞固定在所述凹槽繞線輪12上的凹槽內。
(2)向氦氣氣囊橫桿3的皮囊空腔內充滿氦氣。
(3)選好放置器材的位置后將兩個底座1之間的距離調整到與充滿氦氣的橫桿3上的兩個鉤掛件17之間的距離相等。
(4)搖動曲柄搖把9調整好氣囊橫桿的高度。
使用完畢后將氣囊中的氦氣擠出后摘掉牽引限位繩2折疊存放即可。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機械工業(yè)技師考評培訓教材編審委員會.機械制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