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蘭
【關鍵詞】 語文本真;育人;課堂;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04—0463(2017)18—0051—01
在當代,高效課堂探究日益成為教學實踐領域中赤手可熱的一個話題,成為倍受廣大教師追捧的教學探索方向之一。但高效課堂沒有固定的模式、法定的樣式與權威的范本,它只有明確的追求、共通的理念與個性的實踐。長期以來,許多教師過于關注課堂教學的正向效果,低估了無效、低效、反效勞動對教學資源與成本的占用,以致認為:只要教學效果好,多一點付出也無所謂。由此,高效課堂教學改革陷入了另一種誤區(qū)與盲區(qū)。正如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說:“我們只顧匆匆趕路,已經走的太遠,以至于忘了為什么而出發(fā)!”教育也是這樣,當我們感到走得很累、很迷茫時,就要從“原點”來反思,不是走回頭路,而是為了修正方向,從而走得更快、更穩(wěn)、更持久。
一、堅守本真,讓學科為育人服務
學科只是個載體,課堂只是個場所,教學只是個形式,其他如教具、多媒體等只是個手段或工具罷了,這一切都應為育人服務。教育,歸根到底就是為了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育人方面,語文學科有其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的特點,人文性的核心理念是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有利于形成學生健康人格的校園人文氛圍,建立合理的、和諧的教育體制,保持教學內容的情(情感)、道(本質)、美(審美)的有機統(tǒng)一。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實現育人。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有效確立,學生學習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自學積極性是否得到有效調動,是否學會、會學應成為評價高效課堂的根本標準。
二、堅守本真,讓課堂為發(fā)展服務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課堂應當是一個“思維場”,以有利于學生智慧的形成與發(fā)展;課堂應當是一個“情感場”,以讓學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種自由、和諧的氛圍中不斷得以陶冶與美化;課堂應當是一個“生活場”,以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使生命得以不斷地成長。推行高效課堂以來,學生自覺進行課前預習,逐漸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了自學的能力。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大膽發(fā)言,充分展示,變得陽光自信,積極向上。多媒體以其形象直觀、知識容量大、信息反饋快等優(yōu)勢,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妙趣橫生,大大提升了課堂效率。多塊黑板的有效使用,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機會,使教師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提高了糾錯效率。小組學習使同學之間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起到了補偏救弊、揚長避短、開闊眼界的作用,也強化了團結互助、榮辱與共的團隊精神。
三、堅守本真,讓教師為學生服務
育人先育己,教育是人的事業(yè),只有人才能感化人,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優(yōu)生可以給教師帶來歡樂,“差生”也會給教師帶來驚喜。請記?。好恳粡堉赡鄣哪樁际且皇變?yōu)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面對花一樣的兒童,請不要吝嗇自己的愛心與微笑。一種信任鼓舞的眼神,一句關懷安慰的話語,一個全心滿意的微笑,都會使學生心中激起情感的浪花,從心靈深處匯聚成一股積極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吳亞萍教授教導我們:“好的課堂就是讓每一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發(fā)展;教學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展現過程;課堂不能光看表面的‘熱鬧,關鍵看是否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沒有思辨的課堂是低效的、無效的甚至負效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智力和身心都能得到最大發(fā)展的搖籃,而不應該成為扼殺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的工廠。回歸本真,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基。課堂中滲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開發(fā)和張揚,使學生更有興趣,更愿意聽,更易接受。學生的潛力是令教師驚訝的,很多學生不是不能做到,而是教師根本就沒有給他們機會。
堅守本真,就是回歸生命的原點,讓每一位教師享受教育的幸福,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長的快樂。不僅如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而且啟迪了他們的心靈智慧、塑造了他們的健全人格,最終達到學校教育育人的目標。高效課堂就是讓學校教育回歸到育人本真。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