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宇
就因為學生帶手機到校而沒有交給老師,被學校發(fā)現(xiàn)后就采用如此偏激的方式,對這些不聽“招呼”的學生進行懲戒,南陽某校的做法實在值得商榷。
當今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手機和網(wǎng)絡早已進入到尋常百姓家。作為在校的學生,決不能淪為手機的奴隸,這應該成為大家的共識。當然,學生帶手機進校,自然能方便自己及時掌握上下課的時間,但它潛在的危害性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學生有意無意地把弄手機,不僅會讓自己在聽課時分心,同樣會讓其他同學分神,特別是無意間傳來的那些手機鈴聲,則不但會打亂老師的講課思路,而且更會給大家的聽課秩序造成實實在在的影響。鑒于此,河南南陽的這所學校,做出“學生帶手機到校要交給老師”的規(guī)定也沒什么不妥,問題是,對于那些違反了此規(guī)定的學生,僅靠扔水桶并砸爛的做法,也許短時間內(nèi)能糾正他們“私藏”手機的問題,但從長遠看,卻根本無益于從思想上解決他們潛在的那些抵觸情緒。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高雅學堂,不是來不來就把沒收來的學生手機扔進水桶并砸爛的任性之地。家長雖然表面上很配合校方的決定,表示“一切都是為學生好”,但其實還是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一看似“老大難”的問題,在讓學生心服口服的同時,也讓家長頷首稱許。比如,對于那些初次違反此條例的學生,完全可以采取當場沒收,交由班主任老師暫為保管的措施,待學生真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再由班主任老師還與學生。而對于再犯者,則可以將保管時間適當延長到期末,待到寒暑假時,再還給學生等等。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又不傷及他們的自尊心,還以相對溫和的舉措,體現(xiàn)了學?!皯颓氨押?,治病救人”的向善仁心,將心比心之下,學生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再恣意妄為了。如此一來,既有效整治了學生的“手機綜合癥”,又強化了他們的校風校紀意識,同時,對那些置校規(guī)于腦后的學生,在善意的懲戒中,還嚴肅了學校正常的學風管理,三齊管下的綜合治理,已然彰顯出一個學校在教書育人中的應有之義。
總之,簡單粗暴地處理沒收來的學生手機,既缺乏教育的恒心與耐心,又有失學校儒雅的風度?!疤煜聸]有教不好的學生”,對于帶手機到學校不交給老師的行為,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始終把尊重學生放在第一位,以德教人,才能最終以德服人,從而讓我們的素質(zhì)教育真正名副其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