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基,張新斐
(廣東三九腦科醫(yī)院康復訓練中心,廣東 廣州 510510)
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進行腕關節(jié)強化訓練的療效考察
陳漢基,張新斐
(廣東三九腦科醫(yī)院康復訓練中心,廣東 廣州 510510)
目的:探討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進行腕關節(jié)強化訓練的臨床效果。方法:對在廣東三九腦科醫(yī)院就醫(yī)的50例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5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有20例患者,觀察組有30例患者。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康復訓練,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增加腕關節(jié)強化訓練。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運動)評分。結果:經(jīng)過治療,觀察組患者的Fugl-Meyer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進行腕關節(jié)強化訓練的療效顯著,可明顯促進其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
腕關節(jié);強化訓練;腦卒中;恢復期;上肢運動功能
腦血管意外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程度對其回歸家庭和社會后能否恢復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臨床上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主要原則是使用易化技術為其重建正常的運動模式。此運動模式是通過對中樞神經(jīng)損傷患者進行腕關節(jié)屈伸肌強化訓練來促進其上肢功能恢復的一種康復訓練模式。為了進一步證實此運動模式在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康復訓練中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在廣東三九腦科醫(yī)院就醫(yī)的50例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間在廣東三九腦科醫(yī)院就醫(yī)的50例腦卒中患者。將這5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有20例患者,觀察組有30例患者。在對照組的20例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6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1.1±8.5)歲。這些患者的平均病程為(41.6±12)天。在這20例患者中,左側腦血管意外患者有9例,右側腦血管意外患者有11例。其中,腦血栓患者有13例,腦出血患者有7例。在觀察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2O例,女性10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9.8±7.5)歲。這些患者的平均病程為(40.5±14.5)天。在這30例患者中,左側腦血管意外患者有12例,右側腦血管意外患者有18例。其中,腦血栓患者有19例,腦出血患者有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患者的病情符合1995年全國第4次腦血管會議制定的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1),經(jīng)CT檢查后其均被確診為腦卒中。2)患者的病程均≥1個月。3)進行Brunnstorm評定的結果為:患者的上肢功能均在Ⅳ級及Ⅳ級以上,其手功能均在Ⅳ級及Ⅳ級以上。
1)存在精神障礙的患者。2)存在前庭功能障礙或小腦功能障礙的患者。3)患有嚴重骨科疾病的患者。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康復訓練,具體的方法為:1)讓患者進行肩關節(jié)屈曲、外展及內收等訓練。2)讓患者進行手指屈伸及手指捉握等訓練。3)讓患者在肩關節(jié)屈曲的狀態(tài)下進行肩關節(jié)內外旋訓練。4)讓患者進行手關節(jié)屈伸、前臂旋轉、腕關節(jié)屈伸、三指捏力等訓練。5)對患者進行中頻電刺激、蠟療等物理治療。6)對患者進行針灸和按摩等中醫(yī)治療。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進行腕關節(jié)屈伸肌強化訓練,具體的方法為:1)讓患者進行伸腕訓練。進行訓練的方法為:讓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治療師用一只手扶住其患側的腕關節(jié),再采用不同程度的刺激促使其患肢進行伸腕運動。然后逐漸減小對患者患肢進行刺激的程度,并促使其完成主動伸腕運動。在進行訓練時,逐漸增加對患者進行抗阻訓練的范圍,直至其能夠全范圍地完成主動伸腕的動作,并可保持此動作10s以上。2)讓患者進行屈腕訓練。進行訓練的方法為:讓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治療師用一只手扶住其患側的腕關節(jié),然后在不引起共同運動的情況下讓其進行輕微的抗阻屈腕運動,并保持此動作10s以上。3)進行訓練的時間以患者前臂相應的肌群出現(xiàn)明顯的酸脹感為宜,約為20min。
我們使用SPSS19.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治療,兩組患者的Fugl-Meyer評分均明顯升高,與其進行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Fugl-Meyer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進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Fugl-Meyer評分的對比(±s,分)
表1 進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Fugl-Meyer評分的對比(±s,分)
注:經(jīng)t檢驗,*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9.72±6.35 56.53±10.32*#對照組 41.53±8.54 48.39±9.75*
腦卒中患者的康復包括病理學恢復和功能性恢復兩個方面。由于腦卒中患者的高級運動中樞受到抑制,其低位中樞會出現(xiàn)原始反射釋放,從而使其肢體出現(xiàn)特定的肌痙攣模式(即上肢以屈肌痙攣模式為主,下肢以伸肌痙攣模式為主)。多數(shù)康復治療師會更多地訓練腦卒中恢復期患者上肢的伸肌,而忽視對其腕屈肌能力的訓練,從而影響其手功能的恢復。筆者設計的腕關節(jié)功能強化訓練法包括:伸腕和屈腕兩項訓練。此項訓練能夠更好地促使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腕部肌力及肌張力的恢復,有利于其手功能的改善。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進行腕關節(jié)強化訓練的療效顯著,可明顯促進其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
[1] 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學雜志,1996,29(6):379.
[2] 陳艷琴,陳建軍,艾炳蔚.腦卒中后偏癱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障礙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47(10):47-5O.
[3] 周樹國.距小腿關節(jié)強化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響Ⅲ[J].中國臨床康復,2003,32(31):4253.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 of wrist intensive training to the stroke patients in convalescence. Methods Random selected from Guangdong Sanjiu Brain Hospital to receive and treat the stroke patients in 5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0 case in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Base o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rain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wrist intensive training. Then compare Fugl-Meyer score of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aining, Fugl-Meyer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i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discrepancy of research results of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Effect of wrist intensive training to the stroke patients in convalescence is good, this training can improve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wrist joint; intensive training; stroke; convalescence;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R493
B
2095-7629-(2017)9-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