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波 ,殷鳴放 ,王大琦 ,王 雷
(1.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林學院,遼寧 沈陽 110866 ;2. 本溪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遼寧 本溪 117000 ;3. 撫順市林業(yè)局 ,遼寧 撫順 113006)
人工紅松幼林撫育中的省力化育林控草試驗
劉錦波1,2,殷鳴放1,王大琦3,王 雷3
(1.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林學院,遼寧 沈陽 110866 ;2. 本溪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遼寧 本溪 117000 ;3. 撫順市林業(yè)局 ,遼寧 撫順 113006)
以人工紅松Pinus koraiensis幼林為研究對象,進行5種省力化育林方式(單層遮陽網(wǎng)覆蓋、雙層遮陽網(wǎng)覆蓋、黑色地膜覆蓋、白色地膜覆蓋、噴灑化學試劑)的試驗并與無處理對照區(qū)進行比較,研究省力化育林措施對幼林生長和抑制雜草的效果。結(jié)果表明:省力化育林措施在促進幼林生長和抑制雜草生長上具有明顯效果,當年幼苗苗高分別提升15%、39%、28%、7%和24% ,地徑分別提升9%、31%、19%、6%和16% ,保存率分別提升5%、17%、12%、3%和11% ,總生物量分別提升15 %、39 %、26%、7%和18 %,控草效果分別提升52%、90%、36%、27%和67%;翌年幼苗苗高分別提升18%、42%、20%、10%和26%,地徑分別提升17%、42%、20%、9%和26% ,保存率分別提升5%、17%、12%、3%和10%,總生物量分別提升15%、39 %、27%、7%和18 %。
省力化;紅松;育林;控草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nóng)村勞動力不斷減少,勞動力價格不斷攀升,傳統(tǒng)的育林方法受勞動力成本影響而大幅上升,嚴重影響了人工林的市場化發(fā)展[1]?,F(xiàn)代化的林業(yè)發(fā)展又迫切需求減輕林業(yè)野外作業(yè)勞動強度和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技術(shù)手段,否則,將很難適應現(xiàn)代林業(yè)作為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主體的發(fā)展要求[2]。根據(jù)生產(chǎn)實際需求,改變現(xiàn)行的育林方式,研究制定一套既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又省力的育林技術(shù),解決幼林撫育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板結(jié)、成本偏高等問題,是造林生產(chǎn)的迫切需要,也符合社會和市場對林業(yè)的要求。地表覆蓋技術(shù)作為育林生產(chǎn)中省力化模式的一項新興技術(shù),可以有效透氣保水、減少水土流失、提高生物量、增加土壤養(yǎng)分、控制雜草生長、調(diào)整微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改善根系環(huán)境,促進植物生長,是一項有效改善林地土壤負面效應、提升苗木生長水平的重要措施[3-5]?!笆×币辉~最早見于日本文獻,其意義在于通過某種外力方式減少人工與財力投入,同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開展省力化育林方式,通過覆蓋廢舊紙張、塑料遮陽網(wǎng)和木屑顆粒壓縮板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雜草的生長,促進林木的生長[6-7]。國內(nèi)已經(jīng)廣泛使用地膜控草、化學試劑除草等新型技術(shù)手段,均可以有效地控制雜草的生長,促進了苗木的生長,但是對遮陽網(wǎng)的使用僅限于苗木上方的庇蔭處理,地表覆蓋未有涉及[4-5,8-11]。
紅松Pinus koraiensis林作為我國東北地區(qū)地帶性植被,是溫帶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由于紅松果材兼用林的經(jīng)濟價值,在遼寧東部山區(qū)被廣泛的栽植[12]。本研究通過對遼寧東部山區(qū)主要造林樹種紅松純林開展不同方式的省力化育林試驗,調(diào)查不同省力化措施促進苗木生長和抑制雜草生長效果的差異,最終綜合分析評價省力化育林試驗在紅松人工林的應用效果(有關(guān)對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影響另文已報道)[13],探討省力化育林的可行性。
試驗地位于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qū)火連寨辦事處高程村(東經(jīng) 123°45′31″~ 123°57′46″,北緯41°24′51″~ 41°32′21″)8 林班 5 小班。試驗區(qū)總面積為0.6 hm2,為宜林荒山荒地,立地類型為陽坡半陽坡斜坡中層土,坡向東南,坡位中部,坡度24°,海拔高度在196~273 m之間。土壤類別為棕壤,土層厚度為40 cm。該地區(qū)處于溫帶半濕潤和半干旱的季風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6~8 ℃,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22~24 ℃,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7.3 ℃;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12~-14℃,年極端最低氣溫為-39.7 ℃,氣溫年較差為35~38 ℃。全市年降水量為800~900 mm,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1%~65%。平均日照時數(shù)相對較少,年日照時數(shù)為2 200~2 400 h,年平均相對濕度在65%左右,平均無霜期在110~160 d之間。林下草本和灌木植物較多,主要有東北鐵線蓮Clematrs mandshusica、 柳 葉 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山櫻桃Cerasus tomentosa、野薔薇Rosa davurica、多莖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caulis、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扁桿薹草Carex planiculmis、 懸 鉤 子Rubus corchorifolius、龍芽草Agrimonia pilosa、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酸漿Physali alkekengi、水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刺兒菜Cirsium setosum、豬毛菜Salsola collina、蒼耳Xanthium sibiricum等。
利用羅盤儀對試驗地進行實地測量,確定造林面積。為確保材料地表鋪設平整,造林前利用割灌機全面清場整地,清除地面雜草灌木。試驗地為2014年荒山造林栽植的紅松人工林,苗齡3年生紅松Ⅰ級苗,造林密度為2 500 株·hm-2,株行距內(nèi)2 m×2 m,在造林期間同時在地表鋪設單層遮陽網(wǎng) (Ⅰ型)、雙層遮陽網(wǎng) (Ⅱ型)、黑色地膜(Ⅲ型)、白色地膜(Ⅳ型)、噴灑除草劑(V型)及未處理對照區(qū)(CK)各0.1 hm2,在鋪設材料中央剪出直徑為5~10 cm的孔,將紅松幼苗從中穿出,地膜利用表土覆蓋固定,遮陽網(wǎng)利用U型鐵線固定,采用市場上最為普通的防老化6針遮陽網(wǎng)(100%低壓聚乙烯)覆蓋和普通厚度0.008 mm農(nóng)業(yè)(聚乙烯)地面覆蓋薄膜,殺草劑采用割地草(乙氧氟草醚 C15H11ClF3NO4)除草劑。
幼樹保存率及地徑、樹高的測定:在造林結(jié)束后的4月下旬、造林當年和翌年苗木的年生長基本結(jié)束后的10月中旬,分別統(tǒng)計不同省力化育林方式和對照區(qū)內(nèi)存活苗木數(shù)量,并計算保存率,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100株各處理方式栽植的苗木進行地徑和樹高因子調(diào)查[14]。
幼樹生物量指標的測定:造林結(jié)束后、造林當年和翌年在不同處理方式和對照區(qū)內(nèi)分別隨機選取15株生長健康的幼樹,挖取整個植株,洗凈根部土壤,將幼樹在根莖處截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別裝入密封袋帶回實驗室,將各部位樣本放入85℃恒溫烘干至恒定質(zhì)量后,用電子秤分別稱其干質(zhì)量,進而計算出標準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11,15]。
控草效果的測定:在苗木栽植當年雜草生長旺盛的5個月(5—9月)內(nèi)分別在不同省力化育林方式和對照區(qū)內(nèi)的造林苗木周圍選取3個1 m2的樣方,拔出樣方內(nèi)的所有雜草,對雜草的主要特性進行調(diào)查,確定雜草株數(shù)和鮮質(zhì)量[5]。
數(shù)據(jù)的整理:分析不同處理條件對幼林撫育的影響,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Excel2007軟件進行分析[13]。
由表1可知,使用不同省力化育林措施后,造林初期對苗高、地徑、保存率均無顯著影響(P>0.05),Ⅰ型~Ⅴ型平均苗高分別為15.12、15.21、15.03、15.23和 15.32 cm,CK 為 15.15 cm;平均地徑分別為4.63、4.72、4.61、4.69 和4.71 cm,CK為4.70 cm;保存率均為100%。造林當年9月中旬苗木生長期結(jié)束后,各省力措施對苗木生長均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Ⅰ型到Ⅴ型和CK平均苗高分別為17.68 、21.42、19.38 、16.50、18.98和15.36 cm,Ⅰ型~Ⅴ型分別比CK提升15%、39%、28%、7%和24%;平均地徑分別 為 5.24、6.31、5.70、5.08、5.58和 4.81 cm,Ⅰ型~Ⅴ型分別比CK提升9%、31%、19%、6%和16% ;保存率分別為81%、92%、87%、78%、86%和76%,Ⅰ型~Ⅴ型分別比CK提升5%、17%、12%、3%和11% 。通過方差分析,其苗高、地徑、保存率表現(xiàn)為Ⅱ型>Ⅲ型>Ⅴ型>Ⅰ型>Ⅳ型>CK,Ⅰ型、Ⅳ型、Ⅴ型影響效果不顯著(P>0.05),Ⅲ型影響效果顯著(P<0.05),Ⅱ型影響效果極其顯著(P<0.01)。造林翌年9月中旬苗木生長期結(jié)束后,各省力措施對苗木生長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Ⅰ型~Ⅴ型和CK平均苗高分別為21.22、25.70、21.69、19.78、22.76和18.06 cm,Ⅰ型~Ⅴ型分別比CK提升18%、42%、20%、10%和26% ;平均地徑分別為6.24、7.58、6.37、5.82、6.70和5.32 cm,Ⅰ型到Ⅴ型分別比CK提升17.29%、42.48%、19.74%、9.40%和25.94% ;保存率分別為79%、91%、85%、76%、84%和73%,Ⅰ型~Ⅴ型分別比CK提升5%、17%、12%、3%和10% 。通過方差分析,其苗高、地徑、保存率表現(xiàn)為Ⅱ型>Ⅲ型>Ⅴ型>Ⅰ型>Ⅳ型>CK,Ⅰ型與Ⅳ型影響效果不顯著(P>0.05),Ⅲ型與Ⅴ型影響效果顯著(P<0.05),Ⅱ型影響效果極其顯著(P<0.01)。
表1 不同省力化育林措施對幼樹苗高、地徑、保存率的影響?Table 1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abor-saving measures on the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nd saving rate
由表2可知,使用不同省力化育林措施后,造林初期對幼樹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和總生物量均無顯著影響(P>0.05),Ⅰ型~Ⅴ型平均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別為0.33、0.32、0.33、0.31和0.32 g,CK為0.32 g;平均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別為1.01、0.99、0.99、1.02和0.98 g,CK為0.97 g;平均總生物量分別為1.32、1.30、1.31、1.29和1.32 g,CK為1.31 g。造林當年9月中旬苗木生長期結(jié)束后,各省力措施對苗木生物量增加均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Ⅰ型~Ⅴ型和CK平均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別為0.40、0.49、0.44、0.38、0.42和0.35 g,Ⅰ型~Ⅴ型分別比CK提升14 %、40 %、26 %、9%和20 % ;平均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別為1.21、1.46、1.33、1.13、1.23和 1.05 g,Ⅰ型~Ⅴ型分別 比CK提 升15%、39%、27%、8%和17% ;總生物量分別為1.61、1.95、1.77、1.50、1.65和1.40 g,Ⅰ型~Ⅴ型分別比CK提升15 %、39 %、26%、7%和18% 。通過方差分析,其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總生物量均表現(xiàn)為Ⅱ型>Ⅲ型>Ⅴ型>Ⅰ型>Ⅳ型>CK,Ⅰ型、Ⅳ型影響效果不顯著(P>0.05),Ⅲ型、Ⅴ型影響效果顯著(P<0.05),Ⅱ型影響效果極其顯著(P<0.01)。造林翌年9月中旬苗木生長期結(jié)束后,各省力措施對苗木生物量的增加作用更加明顯,Ⅰ型到Ⅴ型和CK平均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別為0.48、0.59、0.53、0.45、0.50和0.42 g,Ⅰ型到Ⅴ型分別比CK提升14%、41%、26%、7%和19%;平均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別為1.45、1.75、1.60、1.35、1.47和1.26 g,Ⅰ型~Ⅴ型分別比CK提升15%、39%、28%、7%和17%;總生物量分別為1.93、2.34、2.13、1.80、1.98和1.68 g,Ⅰ型~Ⅴ型分別比CK提升15%、40%、27%、7%和18% 。通過方差分析,其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總生物量均表現(xiàn)為Ⅱ型>Ⅲ型>Ⅴ型>Ⅰ型>Ⅳ型>CK,Ⅰ型與Ⅳ型影響效果不顯著(P>0.05),Ⅲ型與Ⅴ型影響效果顯著(P<0.05),Ⅱ型影響效果極其顯著(P<0.01)。
表2 不同省力化措施苗木生物量指標差異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labor-saving measures on the biomass traits levels
相同時間和單位面積內(nèi)鮮草數(shù)量和質(zhì)量是衡量不同省力化育林措施控制雜草生長的重要指標。不同省力化育林方式的苗木周圍單位面積內(nèi)雜草數(shù)量與質(zhì)量越小,說明該方式的省力化育林措施的控草效果越為明顯;反之,控草效果就越差,控制雜草的作用越小。
從表3可知,不同處理方式下雜草生長數(shù)量表現(xiàn)為:Ⅳ型>Ⅰ型>Ⅴ型>Ⅲ型>CK>Ⅱ型。Ⅰ型~Ⅴ型分別比CK降低-24%、49%、-13%、-48%和-18%。由表3數(shù)據(jù)可知,在控制年雜草生長數(shù)量效果上看,除Ⅱ型具備控制雜草數(shù)量效果外,其他類型均無效果,但其影響效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
從表4可知,不同處理下雜草鮮質(zhì)量平均值排序為:CK>Ⅳ型>Ⅲ型>Ⅰ型>Ⅴ型>Ⅱ型。Ⅰ型~Ⅴ型分別比CK降低52%、90%、36%、27%和67%。由此可知,在控制年雜草生長質(zhì)量效果為Ⅱ型>Ⅴ型>Ⅰ型>Ⅲ型>Ⅳ型>CK。通過不同省力化方式處理對雜草鮮質(zhì)量控制效果的評價具有顯著差別,Ⅰ型、Ⅴ型與CK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Ⅱ型與CK比較,其差異性極其顯著(P<0.01)。
表3 不同省力化措施對雜草數(shù)量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labor-saving weed growth plants
表4 不同省力化措施對雜草鮮質(zhì)量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labor-saving weed fresh weight
本研究表明,采取不同省力化育林措施可以有效地促進紅松幼林的生長,對雜草起到抑制作用。根據(j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雜草生長數(shù)量不能作為衡量控草效果的唯一標準,使用省力化育林措施不足以完全控制雜草的生長,但可以控制雜草的生長速度和高度,從而間接促進苗木生長。
(1)地表鋪設遮陽網(wǎng)可以起到控草和促進苗木生長的作用,這與日本文獻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6-7]。初期控草效果不明顯,甚至出現(xiàn)雜草內(nèi)水分保存與通風效果優(yōu)良,草的生長量好于對照區(qū),此時草的高度控制在遮陽網(wǎng)以下,不能直立生長,只能匍匐在土壤的表面,對營造的幼齡林不能造成危害。隨著干旱季節(jié)和雨季的來臨,部分雜草提前停止生長,在遮陽網(wǎng)內(nèi)腐爛變成綠肥,其他雜草由于空間所限,植株矮小,不能對幼齡林造成遮擋,有效地起到了幼林撫育的作用。隨著雨水的沖刷,遮陽網(wǎng)已經(jīng)嵌入土層中,牢固地與地面粘連在一起,形成了穩(wěn)定長期的控草設施,遮陽網(wǎng)的層數(shù)在控草中起著顯著性作用。
(2)噴灑化學試劑能夠起到抑制雜草生長促進苗木生長的作用,與之前紅松新植林應用除草劑幼撫效果研究基本一致。但5 a 10次的除草劑噴灑過于頻繁,失去了省力化的初衷,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除草劑又以農(nóng)作物除草為主,荒山雜草品種繁多,其效力與水平均不能滿足宜林荒山的要求。隨著除草劑的噴灑,土壤內(nèi)的雜草會對一種除草劑產(chǎn)生適應性,必須定期更換除草劑的品種。同時,隨著除草劑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廣泛應用,其顯性藥害(藥斑、苗木枯梢等)以及隱性藥害(生長遲緩、土壤板結(jié)等)逐漸顯現(xiàn)出來[8]。
(3)使用地膜控草能夠起到抑制雜草生長,促進苗木生長的作用,與之前地膜覆蓋對雜種落葉松二代林造林微環(huán)境和生長的效應基本一致[9]。春季地膜對控草效果影響較為明顯,此時雜草對于幼林未造成爭奪營養(yǎng)空間的危害。雖然大量文獻證實地膜對控草有著顯著控制作用[3,5,9],但宜林荒山不同于田間控草,雜草萌生能力較強,地膜在幼林撫育的初期具備控草能力,進入當年的夏季,隨著雜草灌木的生長,地膜變成一塊塊被雜草生長而撕裂的殘片,無法起到地表覆蓋控草的作用。
(4)目前,由于成本所限制,遮陽網(wǎng)在開展省力化育林措施的試驗中使用極其有限,地膜與化學控草使用較為廣泛,但是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新型技術(shù)材料的大批量生產(chǎn)和大規(guī)模的機械作業(yè)的來臨,這一有效的技術(shù)措施必將大面積推廣,對這一研究的深入程度也將不斷的發(fā)展。
[1]殷鳴放,王一帆,寧良智,等. 落葉松人工林帶狀間伐復層林省力化控草試驗[J].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6,44(6):28-32.
[2]謝建秋.生態(tài)省力型育林技術(shù)研究[D]. 臨安: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2.
[3]彭 超,陳月華,吳際友.不同地表覆蓋對地表溫度、濕度和土壤水分的影響[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14,34(4):54-59.
[4]高貴賓,鐘 浩,潘雁紅,等.不同覆蓋栽培年限雷竹林形態(tài)可塑性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16,36(5):33-37.
[5]吳治國,閆軍明,魏 暉,等.黑色地膜對設施蔬菜防草、控草、降溫作用與機理研究 [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14(10):150-152.
[6]酒井康子,平田功.アメリカフウロによる雑草防除効果の検討[J]. 研究報告,2007, 50(7):32-39.
[7]田代慶彥.スギ造林地における大苗普通苗による下刈り省力試験比較 [J]現(xiàn)代林,2012,38(9):67-71.
[8]劉井德,董勝君,張少強,等.紅松新植林應用除草劑幼撫效果研究[J].遼寧林業(yè)科技,2015(5):37-39.
[9]梁曉東,胡振宇,孫志虎,等 地膜覆蓋對雜種落葉松二代林造林微環(huán)境和生長的效應[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0,38(11): 30-31,37.
[10]何浩志,李 艷,吳際友,等.遮陽網(wǎng)遮光度對赤皮青岡大田播種育苗的影響[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 2014,34(1):69-71,102.
[11]馮曉燕,劉 寧,郭晉平,等.控制光照條件下華北山地 4 個混交樹種幼苗幼樹的形態(tài)響應和可塑性[J].林業(yè)科學,2013,49(11): 42-50.
[12]中國科學院林業(yè)土壤研究所.紅松林[M]. 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0.
[13]劉錦波,殷鳴放,王大琦,等.省力化育林方式對紅松人工林土壤的影響[J].森林與環(huán)境學報 ,2017,37(1):75-80.
[14]明道緒.田間試驗與統(tǒng)計分析[M].第3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
[15]李國雷,祝 燕,李慶梅,等.紅松苗齡型對苗木質(zhì)量和造林效果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2012,48(1):35-41.
[本文編校:謝榮秀]
Labor-saving afforestation experiment of artificial tending inPinuus korean
LIU Jinbo1,2,YIN Mingfang1,WANG Daqi3, WANG Lei3
(1. 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Liaoning, China; 2. Afforestation Committee Office of Benxi , Benxi 117000,Liaoning, China; 3. Forestry Bureau of Fushun, Fushun 113006, Liaoning, China)
Taking artificialPinus koraiensisyoung fores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ests offive labor-saving cultivation ways (single sun-shade net cover, double sun-shade net cover, black plastic mulching, white plastic mulching, spraying chemical reagents) were compared with no treatment control area to study labor-saving cultivation measures and weed suppression effect difference for the growth of young fores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labor-saving cultiva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young forest growth and inhibit the growth of weeds has significant effect, the seedling height promote 15%, 39%, 28%, 7% and 24%; Ground diameter promote 9%, 31%,19%, 6% and 16%; Survival rate promote 5%, 17%, 12%, 3% and 11%; Total biomass promote 15%, 39%, 26%, 7% and 18%; Accused of grass effect promote 52%, 90%, 36%, 27% and 67% at first age. The following seedling height promote 18%, 42%, 20%, 10% and 26%; Ground diameter promote 17%, 42%, 20%, 9% and 26%; Survival rate promote 5%, 17%, 12%, 3% and 10%; total biomass promote 15%, 39%, 27%, 7% and 18% at second age.
labor-saving;Pinus koraiensis; afforestation; control grass
S753.3
A
1673-923X(2017)09-0038-05
10.14067/j.cnki.1673-923x.2017.09.007
2016-04-14
中央財政林業(yè)技術(shù)推廣示范資金項目“多功能林經(jīng)營與調(diào)控技術(shù)推廣”(2012-03)
劉錦波,碩士研究生,林業(yè)工程師
殷鳴放,博士,教授;E-mail:yinssss@163.com
劉錦波,殷鳴放,王大琦,等. 人工紅松幼林撫育中的省力化育林控草試驗[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17,37(9):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