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播報
前些年有位大學教授把書稿投給某出版社,數(shù)月無回音,便寫信去催問,內(nèi)容只一句話: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下面的落款倒有二十多個頭銜,包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等國家針對精英人才的特別待遇,總計占了大半頁紙。編輯回信時先用大半頁紙照抄了這些頭銜,正文也只有一句話:水平不夠,恕不能用。他指的水平當然不只是文稿的水平。當年我在基層當記者,縣里重才,特批給鄉(xiāng)村學校的一些老教師每逢重大節(jié)日可享受二斤豬肉的待遇,但我從未聽到過哪個教師自我介紹“享受豬肉二斤”。精英者,思想之精,品德之英,學有所專,能沉下心來做事情做學問,為社會之脊梁,公民之師范……區(qū)區(qū)津貼,念念不忘,也要挪作虛名,非知識精英之所為。我們常批評世風浮躁,抱怨青年人不成熟、文藝圈太膚淺……殊不知,精英之膚淺才真正是社會的危機。知識分子如何對待名利,實應深長思之。
(搜狐,梁衡)
職場人總是很忙,經(jīng)常加班不說,即使晚上躺在床上也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工作。然而,我們追求的這種高效未必真的有效。我們手頭的工作這么多,會導致我們永遠沒有機會專注在一件事上,后果就是對深度思考能力的摧毀,在不知不覺間淪為工作的奴隸。工作太多,我們只好平均分配精力,對每項工作傾向于“做到”而非“做好”—因為沒有時間。然而,把一件事做到100分,其他事做到40分、50分也可能比把所有事都做到70分要好—在商業(yè)上,70分和100分的差距不是7∶10,而是7∶100、7∶1000。非常多優(yōu)秀的團隊擁有高素質人才,其產(chǎn)品方向都很對,最后為什么失敗了?因為它們做對了每一件事,但都做得很平庸,沒有一個出挑的。想要脫穎而出,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某個方向做到最好—而不是把所有事都做完。為此,我們需要“有效”地工作,而非“高效”地工作。不要忙著做事情,先留時間去思考,才能解決迷茫和疑問,從而直面前程。
(36氪,Lachel)
年輕人容易反感親戚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價值觀不同、親戚太愛操心、過于追求實用關系,這都是踐踏個人邊界的表現(xiàn)。少了“個人邊界”,誰都容易變成那個被討厭的人:你可以圍觀我的生活,但是不要品頭論足,更不要無休止地給予“指導”。比如見面就說“給孩子買鞋買大的,你覺得省錢,可是對孩子的腳不好”“你家的墻刷成白色的,這樣審美上很單調(diào)”的親戚,年輕人見了他肯定會遠遠就躲開。中國古代靠家族管理來維系社會穩(wěn)定,孔子主張若父親偷了羊,兒子不要去舉報,可見家族關系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但在現(xiàn)代,隨著公平競爭的講求,親戚們有各自的生活空間,互相“照顧”可能是違法的,也容易被詬病,所以還是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干涉。
(公眾號決策,辛上邪)
人過四十往往會變得“內(nèi)向”,也就是《論語》里講的“從心所欲,不逾矩”。比如曹操,他寫《龜雖壽》的時候是53歲,正值天命之年。彼時他剛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準備南下征討荊吳。有意思的是,曹操在這首詩里并沒有不可一世的狂妄,反而有可貴的清醒:“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鄙颀?shù)纳矔薪Y束的一天。一個有時空概念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人們會更心疼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恢宏遠志。怎能不心疼呢?一個人無論能耐多大也總有無能為力之時,但人們年輕氣盛的時候往往不懂得也不愿意接受這一點。曹操在馳騁天下之際還能歌詠出“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仿佛是在征戰(zhàn)之余閑下來時的一個感嘆,實屬難得。
(公眾號為你讀詩,于和偉)
仙俠劇可以架空現(xiàn)實,但不能因此而違反現(xiàn)實倫理。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素錦先是嫁給了夜華的爺爺天君,又由天君許給夜華做妃子,而夜華對素錦的“奶奶”身份并無反對。這明顯是違反人倫的。仙俠劇最為常見的敘事模式是:主人公在正邪之間不無迷茫地穿梭,沒有了現(xiàn)實倫理的約束,個人情感被凸顯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其實根源于部分青年內(nèi)心的虛浮無根的個人主義。仙俠劇之所以呈現(xiàn)出超現(xiàn)實的、過度浪漫主義的美學風格,正是基于這些人不知道如何處理自我與現(xiàn)實的關系,過度留戀于個人小天地的現(xiàn)實處境。所以主人公的個體價值觀非常膨脹,整個世界中只剩下小小的“我”,而這個“我”又活在非常幼稚的情節(jié)與對話中無法成長。仙俠劇的核心其實應該是“俠義”—從還珠樓主到金庸他們的小說中,英男烈女任俠尚義,其念茲在茲的不是“仙”“武”,而是“俠義”,這才是中國通俗文學的“真精神”。
(《人民日報》,黃平)
《戰(zhàn)狼2》火了,吳京幾乎拿生命在拍電影的誠意化作了超高的口碑和票房。盡管吳京的導演能力還有欠缺,但令觀眾動容的其實不僅是影片本身,更是影片背后的中國魂:2014年在南海填海,別國用小船運材料,我們放出了高精尖的填海設備;2015年尼泊爾地震,中國的撤僑行動雷厲風行;同年也門局勢緊張,各國撤僑,我們上演了一出霸道劇本—廢話少說,飛機直接到位,讓中國人先走!《戰(zhàn)狼2》中就有這樣的體現(xiàn):戰(zhàn)亂中人人自危,男主角身邊的國際友人求助于本國官方,沒有回應,只有中國的軍艦來撤僑。影片結尾,男主角帶通報穿越戰(zhàn)亂區(qū)域,他將國旗套在手臂上,硬是穿了過去,毫發(fā)無損—因為戰(zhàn)區(qū)里的人知道,假如他們想要得到世界的承認,就必須要有中國的點頭才行。真實的中國就是如此,我們越來越強大,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正在逐漸得到全世界的認可和尊重。片中戰(zhàn)斗、爆炸、坦克漂移等華麗的外衣下藏著的是一團熾熱的中國魂,這才是《戰(zhàn)狼2》真正的動人之處。
(公眾號搶先電影院,花生)
薦稿郵箱:baijiajiangt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