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偏偏
你憑什么看不起比你努力的人
◎張偏偏
我念高中時,班里有位出了名的“怪人”。十幾歲的年紀,本該是最熱鬧聒噪的,但無論何時何地看到他,他手上必然捧著一本書,走起路來一陣風,吃飯只要5分鐘。如此爭分奪秒,為的自然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但彼時的我戾氣未消,對這種用功到“變態(tài)”的方式是抱著鄙夷心態(tài)的。畢竟那時我沒有努力至此,成績也并不遜色于他。
后來,我們一同經(jīng)歷了高考,機緣巧合之下念了相同的大學。到了大學之后,我那根緊繃的神經(jīng)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展。翹課成了家常便飯,期末考試成績不盡人意。隨著大環(huán)境的改變,人的羞恥心也慢慢被消耗殆盡,在短暫的羞赧之后,我安慰自己:隨它吧,不掛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新學期開始,輔導員在補考前把所有掛科的人叫到一起,發(fā)放補考證。當時有一位家長一臉歉疚地對輔導員說:“老師,我們家孩子從小就不聰明,實在抱歉,給您添麻煩了?!陛o導員笑意盈盈地答道:“其實您說的聰明在高中或許管用,可到了大學,比的恰恰是誰更自律,你看這些補考的學生,不見得不聰明,一定是偷懶翹課打游戲了?!?/p>
想到自己也曾是班里的佼佼者,如今淪落到連及格都困難的境地,不得不承認,我從前的那些小聰明已經(jīng)越來越派不上用場了,基礎(chǔ)和天賦總有被耗盡的一天。
怪人“學霸”到了大學依然勤奮不減,人比從前精干了許多,熱情洋溢地分享學習和活動兩不耽誤的秘訣。有時候在角落里看向他,真的會自嘆不如。這種慚愧,不是因為自己沒有獲得幾千塊的國家獎學金或?qū)W生組織里的某個閃光頭銜,而是欽佩他能持之以恒地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也曾嘗試過為了某個目標努力,嘗試過早起讀英語,每天認真聽課,還給自己定了許多計劃,可是執(zhí)行起來卻異常艱難,很多還沒堅持一周,我就主動放棄了。
生活總是讓人后知后覺,我也是在親身經(jīng)歷后才意識到,能像“怪人”那樣堅持每天6點起床,早起晚歸泡圖書館,認真處理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這種努力向上的潛質(zhì)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天賦啊。尤其是暗地里與他較勁的光景也令我明白,永遠別小看一個努力的人。
現(xiàn)在我也步入了真槍實彈的社會,嘗試著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己,然后發(fā)現(xiàn),各行各業(yè)的佼佼者,到最后,拼的就是一股自律和死磕的精神。出口成章的項目經(jīng)理,會在匯報工作前,加班好幾個晚上只為做出幾頁漂亮的PPT;年終獎豐厚的業(yè)務(wù)骨干,為了談成一個訂單,會來回奔波很多次。
我們看到的那些輕而易舉就閃耀全場的成績和光芒,其內(nèi)核都是腳踏實地的努力。世上哪有容易的事呢,有時候看著別人成功,再深入了解他背后的付出,真的會由衷地覺得,人生其實挺公平的。
可有時因為過于拼命,過于爭分奪秒,那些堅持努力的人,難免會被誤解“吃相難看”。蔡康永說:我們喜歡被夸獎聰明,勝過被夸獎勤勞;我們喜歡被夸獎漂亮,勝過被夸獎?wù)R。我們顯然認定天生就有的,比努力才有的,更令人高興。
曾經(jīng)我也看輕過努力,認為那不過是沒天賦的人想要出挑的無奈之舉,認為那是天生蠢笨的人才會做的事,真正厲害的人,都是輕輕松松就能贏得全場喝彩的。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在年輕的時候,我們或許可以憑借天賦、運氣等與生俱來的優(yōu)勢險勝一籌,但隨著人生的大幕徐徐拉開,能助你旗開得勝的關(guān)鍵因素,一定是努力。
所以我們才會常常聽說,某某少年得意,但疏于練習,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人生的困難模式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升級,任憑你聰明、幸運,不操練也照樣會被打回原形。你可以因為害怕麻煩、擔心徒勞無功而不去努力,但你真的沒資格嘲笑那些比你努力的人,他們或許進步緩慢,但他們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