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坤 丁 文 (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 蚌埠 233030)
李菁菁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 200433)
澳大利亞自然人稅收征管制度借鑒與啟示*
崔志坤 丁 文 (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 蚌埠 233030)
李菁菁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 200433)
自然人稅收征管制度是《稅收征管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中一個新的征管理念,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配套措施也尚不健全?,F行稅收征管法對于自然人的稅收征管并沒有完整而規(guī)范的規(guī)定,而自然人稅收征管制度的構建,對于優(yōu)化稅制結構,提高直接稅比重以及提高納稅人遵從度和滿意度等方面均有積極作用。本文通過分析澳大利亞在自然人稅收征管方面的經驗,得出對我國自然人稅收征管制度建設的一些啟示。
自然人 納稅人識別號 現金管理 財產登記 涉稅信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稅制改革做出了重大部署,把個人所得稅和房地產稅的改革提上了議事日程,提出“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的總體要求。2015年12月國務院公布的《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了要“建立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自然人稅收征管制度是稅收征管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中一個新的征管理念?,F行稅收征管法對于自然人的稅收征管并沒有完整而規(guī)范的規(guī)定,自然人稅收征管制度的構建,對于優(yōu)化稅制結構,提高直接稅比重以及提高納稅人遵從度和滿意度等方面均有積極作用。澳大利亞由于直接稅占整體稅收收入比重較高,重視對個人稅收征管制度的構建,其經驗對中國構建自然人稅收征管制度提供了借鑒。
(一)納稅人識別號制度
納稅人識別號是澳大利亞對自然人納稅人進行稅收征管的基本保障。納稅人識別號即稅收檔案號(Tax File Number,以下簡稱TFN),是一組隨意生成的9位編碼,該號碼一經確定終身不變,即使納稅人更換姓名、工作、居住地或者移居海外,TFN依舊保持不變。所有澳大利亞公民及在澳工作的自然人,在就業(yè)或填報納稅申報單時,都必須到ATO(澳大利亞稅務局)申請或通過ATO的網站登記等方式獲取TFN,即使外國人也不例外。自然人個人在就業(yè)、買車、投資、存款時均要向銀行或其雇主提供TFN,同時在享受教育、醫(yī)療、失業(yè)、生育等政府福利時也必須提供TFN。相應地,各類政府組織也是憑借TFN來區(qū)分自然人個人是否可以從該機構獲取福利。澳大利亞政府不強制每一個納稅人必須擁有TFN,但是不擁有TFN的納稅人,需要繳納更多稅款,而且無法享受政府的優(yōu)惠政策。若納稅人在領取薪金時未履行提供納稅人識別號的義務,ATO將按最高個人所得稅稅率(47%)計稅,并外加15%的福利保險稅。①王曄. 澳大利亞: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N].經濟日報,2005-09-29.澳大利亞的公民、永久居民以及擁有澳大利亞簽證的臨時訪客等不同類型的納稅人有不同的TFN申請方式。為了保障納稅人TFN的安全性,澳大利亞稅務局成立了專門的客戶身份支持中心對身份被盜或被濫用的納稅人提供支持服務。如果納稅人的TFN丟失、被盜或者被未經授權的第三方訪問,可以向稅務部門的客戶身份支持中心報告,稅務部門將應用安全措施,隨時監(jiān)控與TFN相關的任何異?;蛘呖梢傻幕顒?,為納稅人提供信息、建議與幫助。
澳大利亞的納稅人識別號制度已施行多年,稅號系統(tǒng)與金融、商業(yè)、海關、福利機構等諸多部門聯網互通,提高了涉稅信息在各單位的交換效率,實現了ATO對各類納稅人財產收入的動態(tài)監(jiān)控。
(二)所得稅預扣制度
在自然人的所得稅征收方面,澳大利亞實行現收現付的預扣制度(Pay-As-You-Go System,以下簡稱PAYG),PAYG是代扣代繳與預扣制度的結合。②劉華,應諲,陽堯. 澳大利亞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制度簡介[J].稅務研究,2010(1):92-93.納稅人先將自己的應納稅額和稅收免除額告知扣繳義務人,由扣繳義務人計算一定期間內的扣繳稅額,年末時,再由扣繳義務人向納稅人遞交稅款扣繳證明。
根據PAYG的扣繳規(guī)則,雇主有預扣稅的義務。任何個人之間只要存在支付與接收一定收入的情況,即構成雇傭關系,雇主就必須按照稅法規(guī)定的應納稅款估計額予以稅收預扣。通常,雇主可按季度繳款,也可按年繳款。雇主需要在首次履行預扣稅義務之前自行注冊PAYG預扣稅,對于擁有澳大利亞商業(yè)號碼(ABN)的公司,可以通過稅務代理、書面申請、網上申請等方式注冊;尚未擁有ABN的公司,可以在申請ABN的同時申請注冊PAYG預扣稅,而對于不需要擁有ABN的公司,可以通過注冊一個預扣付款人號碼(WPN)完成PAYG預扣稅的申請。每個財政年度結束時,雇員將從雇主那里獲得一個PAYG付款摘要,PAYG付款摘要的內容包括員工的詳細信息(含TFN)、雇員從雇主獲得的全部收入、雇主預扣的所得稅金額、雇主的澳大利亞商業(yè)號碼(ABN)或者預扣付款人號碼(WP N),PAYG付款摘要的信息是納稅人填寫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基礎。雇主必須向ATO發(fā)送PAYG付款摘要的副本以及每年的PAYG摘要,可以使用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發(fā)送。ATO將使用員工的TFN,使用PAYG付款摘要中的信息與員工匹配,在PAYG匯總上報告的工資總額和扣除的總金額必須與付款人向ATO報告的該年度業(yè)務活動聲明(BAS)報告的總額一致。雇主預扣稅款的流程包括預扣稅款登記、區(qū)分員工類型、確定需預扣稅款的報酬類型、計算預扣稅款金額、申報與繳納稅款、制定收入報告并提交年度報告以及保存記錄七個程序。③劉華,應諲,陽堯.澳大利亞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制度簡介[J].稅務研究,2010(1):92-93.
根據代扣金額的大小不同,ATO將代扣人劃分為大、中、小三類代扣代繳人,④大代扣人指在當月之前至少2個月結束的財政年期間,代扣金額超過100萬澳元的組織或個人;中代扣人指在當月之前結束的財政年期間,代扣金額超過25 000澳元的組織或個人;小代扣人指該月至少發(fā)生一筆代扣款項,且為大代扣人和中代扣人以外的組織或個人。并分別規(guī)定了每類代扣代繳人的繳款期限。各類代扣代繳人須以規(guī)定形式提出申請,在稅務局辦理注冊登記,并在支付款項時報告其上交金額,以電子支付方式繳清款項,在納稅年度結束時還應出具其代扣支付的年度報告。
(三)不動產評估管理與征稅相分離
在財產稅方面,澳大利亞統(tǒng)一征收類似物業(yè)稅的政府稅和土地稅。政府稅由地方政府逐年征收,土地稅的征管工作則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土地和物業(yè)的價值評估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負責。新南威爾士州(NSW)由于土地交易頻繁且金額較大,設立了獨立于ATO之外的土地和不動產管理局(Land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Authority,以下簡稱LPI)。LPI專門負責土地相關的所有評估工作,各州的總評估師還負責該州全部的財產登記工作。⑤薛鋼. 財產稅征收管理的國際比較及其借鑒[J]. 宏觀經濟研究,2010(3):28-32.LPI是新南威爾士州最有權威的土地管理機構,通過準確劃分私人用地和公共用地的所有權界線,并隨時記錄所發(fā)生的變化,維持了一個安全、有效且公認的土地所有權制度。LPI建立和維護的數據包括數百萬份的土地使用權、相關計劃和交易,是新南威爾士州最重要的商業(yè)和歷史信息資產,除特定拒絕披露的信息外,其他信息普通公眾均有權訪問并獲取。政府、社區(qū)等可以基于這些信息進行土地管理、物業(yè)轉讓、房地產開發(fā)與投資、地方規(guī)劃等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活動。納稅人個人若不按照法定要求繳納政府稅或土地稅,則無法向各大銀行申請貸款,同時產生的信用問題還將在其個人信用檔案中保留5年,供各大銀行參考。
(四)涉稅信息的采集與應用
ATO與財政、土管、房管、金融、社保、海關及大企業(yè)間實現了信息共享,可隨時調取相關信息,發(fā)達的信息網絡為ATO進行全面評估和稅務審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澳大利亞稅收法律對相關機構向ATO申報稅收信息的義務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雇主須在每年的 8 月 14 日前向ATO提供其支付雇員工資的明細情況;房產、車輛管理部門必須把房屋、車輛的注冊信息及時向ATO報送;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必須把個人投資及收入的明細情況在規(guī)定時間內報送給ATO;若相關單位沒有按照規(guī)定及時報送信息,ATO將采取警告、罰款等多種處罰方式,以確保相關規(guī)定的貫徹落實。
此外,澳大利亞還建立了完善的信用體系來保障對自然人的高效征管。ATO與社會信用機構通力合作,將其在征管過程中發(fā)現的自然人納稅人違反稅收法律的不良記錄提供給信用機構,從而限制該納稅人的消費、求職、獲取社會福利等活動。
基于強大的信息共享網絡,A TO專門開發(fā)了E-TAX電子系統(tǒng),以實現信息化治稅的目標。E-TAX電子報稅系統(tǒng)免費提供數十種表格及多種計稅軟件,能夠幫助全國80%以上的納稅人自行完成納稅申報,通過該軟件納稅人還可自行下載銀行利息、證券收入、財產評估等多種涉稅資料。以E-TAX為標志的信息化系統(tǒng)為澳大利亞的納稅人、中介服務機構提供了全方位的納稅服務,滿足了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也大大降低了ATO的征稅成本,提高了征管效率。
(五)重點監(jiān)控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自然人稅收征管
在稅源監(jiān)控方面,ATO采取重點監(jiān)控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自然人提供的申報資料進行監(jiān)督審核,重點監(jiān)控高收入人群,隨機抽查普通市民,以此來保證稅收的征收效率。
ATO在收到自然人個人的納稅申報表后,會將其申報資料輸入電子系統(tǒng),對其申報的收入、稅前扣除金額、財產評估價值等資料進行書面審核,并與該納稅人的往年申報情況進行對比,然后運用計算機軟件篩選出高風險人群。若ATO認為某納稅人申報不實,則會與其進行約談。與此同時,納稅人也可從ATO調取有關本人的資料,如果其對ATO的審計結果有異議,還可進行申訴。
(一)建立納稅人識別號制度
綜合考慮國外通行做法,建立統(tǒng)一的納稅人識別號制度是自然人稅收征管的基礎。為適應我國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等改革需要,稅務機關要推廣使用納稅人識別號,并應為此設立相關制度安排。納稅人在開立銀行賬戶、簽訂合同協(xié)議、繳納社會保險、不動產登記、財政受益、貿易往來以及辦理其他涉稅事項時,均需提交納稅人識別號;對于未按規(guī)定使用納稅人識別號的自然人,不能享受稅收優(yōu)惠政策以及各種退稅政策。本文建議,稅務機關應當重新編碼,建立新的納稅人識別號碼。納稅人識別號是稅務機關專門為納稅人編制的唯一的且終身不變的確認其身份的數字代碼標識。納稅人識別號可以與銀行賬號、社保賬號等號碼相關聯,從而拓展其社會功能。稅務、財政、社保、公安、金融等政府部門有權通過納稅人識別號查詢納稅人全部信息,以此實現共享共治的國家治理體系。此外,還可以借助于納稅人識別號構建納稅人稅收信用體系,并將稅收信用體系建設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進一步防止市場失信行為,防范信用風險。《稅收征管法》中應增加對納稅人識別號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明確其法律地位。
(二)以修訂《稅收征管法》為契機加強自然人的現金交易管理
效仿國外通行的做法,應當加強對自然人的現金交易管理,促其在經濟交往中盡量減少現金的使用率??梢钥紤]逐步推廣自然人個人使用支票、信用卡等非現金結算方式,同時,新的《稅收征管法》應建立大額現金的備案管理制度,明確規(guī)定納稅人在進行一定數額以上的大額現金交易時,須主動向稅務機關備案登記。此外,為保證現金管理制度的順利實施,可對違反現金管理規(guī)定的納稅人設置一定的懲罰措施或對其大額現金使用進行嚴格審查與評估,以此來制約納稅人的行為。
(三)建立涉稅信息管理制度
在共享經濟、開放經濟以及數字經濟的新形勢下,傳統(tǒng)的稅收征管制度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涉稅信息制度不健全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自然人涉稅信息監(jiān)控網絡的缺失導致稅務機關無法判斷納稅人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全面性和準確性,這不僅導致征管效率低下,也造成稅收征管不公平,弱化稅收的收入調節(jié)效應。由于涉稅信息量大,牽涉部門較多,可考慮從國家層面,由中央政府統(tǒng)一規(guī)劃,單獨建立獨立于稅務機關與相關部門之外的信息專管機構,專職負責個人財產信息的監(jiān)控。該機構內部應當全面掌握稅務、財政、海關、工商、民政、統(tǒng)計、社保、金融、國土、房管等機構的行政信息,實現所有信息的全面聯網。稅務機關和其他部門需要使用相關信息時,可按照規(guī)定程序向該機構獲取。信息專管機構實現國家各部門之間的共同治理,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突破口之一。
另外,在自然人的稅收征管制度設計下,稅務機關應盡快完善對于自然人的稅收救濟制度,維護自然人的合法權益。
(四)設計完整的自然人稅收征管流程
在征管流程的設計方面,從納稅人進行稅務登記、納稅申報到納稅人的稅收救濟,應當有相對完整的制度設計。自然人納稅人應當主動申請獲取各自的納稅人識別號,以此進行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補退等工作。同時,以納稅人識別號為基礎,自然人相關的所有收入和支出信息,均應記錄在其納稅人識別號下,稅務人員通過識別號的查詢,即可采集到納稅人的相關涉稅信息。對于納稅人申報的信息,稅務人員可依靠相關的征管信息平臺對其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審核,對于錯誤的申報信息應當及時督促納稅人進行更正,情況嚴重的,可給予一定懲罰措施。在稅款的征收方式上,結合現金管理制度,可采用匯票、支票、信用卡等多種支付方式。
[1] 何楊,劉威.發(fā)達國家房產稅征管模式的比較與借鑒[J]. 涉外稅務,2011(5):22-26.
[2] 何楊,滿燕云,劉威.房地產稅國際比較:房地產稅征管權限與機構設置的國際比較[J]. 國際稅收,2015(1):50-54.
[3] 黃春元,張戰(zhàn)平,金玉珊.中美個人所得稅制度的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稅務與經濟,2014(2):101-105.
[4] 諶愛華,劉文鋒.澳大利亞個人所得稅稅號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J].改革與戰(zhàn)略,2009(10):184-186.
[5] 周優(yōu).澳大利亞個人所得稅信息化管理的經驗及借鑒[J].涉外稅務,2009(1):60-63.
[6]《外國稅收征管法律譯本》組譯.外國稅收征管法律譯本[M].中國稅務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周 優(yōu)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of the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of Natural Person in Australia and Its Implications
Zhikun Cui, Wen Ding & Jingjing Li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of natural person is a new concept in the draft of the amendment of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Law, 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is still being made and its mating measures has not been suf.cient yet. There is no complete and standar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for natural persons in the existing tax law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for natural persons will be of great help not only for tax structure optimization, but also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direct tax and enhancing tax compli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taxpayers. The article presents several inspirations for 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for natural persons by analyzing the experience of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for natural persons from Australia.
Natural person Identif i cation number of taxpayer Cash management Property registration Tax information
F810.42
A
2095-6126(2017)02-0017-04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構建地方稅體系研究”(13CJY108)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