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良
(臨汾市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山西 臨汾 041000)
導航聯(lián)合內鏡技術與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對比
李志良
(臨汾市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山西 臨汾 041000)
目的:比較導航聯(lián)合內鏡技術與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方法:將某院收治的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小骨窗開顱手術,對觀察組患者使用導航聯(lián)合內鏡技術進行手術治療。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結果:進行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皮層切口的長度小于對照組患者,其血腫的清除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殘疾、死亡的發(fā)生率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用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相比,用導航聯(lián)合內鏡技術治療此病的效果更佳。
導航聯(lián)合內鏡技術;小骨窗開顱手術;高血壓腦出血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患者一種嚴重的并發(fā)癥。此病具有病情發(fā)展迅速、致殘率高、患者死亡率高的特點[1]?,F(xiàn)階段,臨床上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通常進行手術治療。為了比較導航聯(lián)合內鏡技術與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這些患者的收治時間為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將這些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其年齡為43~75歲,平均為(58.9±6.4)歲;其高血壓的病程為2~7年,平均為(3.7±1.0)年;其格拉斯哥昏迷指數(shù)評分為6~13分,平均為(9.6±1.8)分。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4例;其年齡為46~73歲,平均為(58.5±6.6)歲;其高血壓的病程為3~6年,平均為(3.5±1.1)年;其格拉斯哥昏迷指數(shù)評分為7~13分,平均為(9.5±1.9)分。兩組患者從發(fā)生腦出血至進行手術的時間為6~24 h。這些患者的家屬均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小骨窗開顱手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對患者腦出血的位置進行定位,以確定其手術切口的位置。全層切開切口處的頭皮,并用乳突撐開器撐開切口,用電鉆對此處的顱骨進行鉆孔,制作骨窗。切開硬腦膜和腦皮質,進入血腫腔,吸除血塊。用生理鹽水沖洗創(chuàng)腔,直至清洗液變得清亮。在創(chuàng)腔放置引流管,不對硬腦膜進行縫合,逐層縫合手術切口。為觀察組患者使用導航聯(lián)合內鏡技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用美國Compass公司生產(chǎn)的Cygnus-PFS型便攜式電磁導航儀和德國RUDOLF硬質神經(jīng)內鏡系統(tǒng)對本組患者進行治療。在進行手術前,在手術區(qū)域貼上6~8個標記貼。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頭顱CT檢查,將獲得的數(shù)據(jù)傳送至工作站進行處理。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用三釘頭架固定患者的頭部。常規(guī)消毒手術區(qū)域,全層切開此處的頭皮,將切口的長度控制在2.5 cm左右,將鉆孔的直徑控制在2.0 cm左右。在導航探針的引導下將我院自制的內鏡引導鞘插入血腫腔內,撤出導航探針,使用吸引器完成血腫的清除工作。對于存在活動性出血的患者,應對其出血部位進行電凝止血。將不同位置的血腫清除干凈后,對血腫腔進行沖洗,同時撤出引導鞘。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為其放置引流管,常規(guī)縫合切口。
1)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皮層切口的長度、血腫的清除率及住院的時間;2)兩組患者的殘疾率及死亡率;3)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將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1)顯效:進行治療后,患者的血腫減少>75.0%,其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2)有效:進行治療后,患者的血腫減少在25.0%~75.0%之間,其臨床癥狀有所改善。3)無效:進行治療后,患者的血腫減少<25.0%,其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傆行?(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借助統(tǒng)計軟件SPSS19.0對本次研究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其中,兩組患者殘疾和死亡的發(fā)生率、血腫的清除率、治療的總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其進行手術的時間、皮層切口的長度、住院的時間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前者使用χ2進行檢驗,后者使用t進行檢驗。在檢驗完成后,將P<0.05作為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評定標準。
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皮層切口的長度小于對照組患者,其血腫的清除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
進行治療后,在觀察組患者中,死亡的患者有1例(占3.3%),殘疾的患者有4例(占13.3%)。在對照組患者中,死亡的患者有1例(占3.3%),殘疾的患者有6例(占20.0%)。兩組患者殘疾、死亡的發(fā)生率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觀察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12例(占40.0%),為有效的患者有15例(占50.0%),為無效的患者有3例(占10.0%),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0.0%。在對照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9例(占30.0%),為有效的患者有12例(占40.0%),為無效的患者有9例(占30.0%),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0.0%。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患者一種嚴重的并發(fā)癥[2]。目前,高血壓腦出血已經(jīng)成為危害我國居民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此病患者的病情發(fā)展迅速,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救治,以挽救其生命[3]。
小骨窗開顱手術是臨床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常用方法。此手術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傷害較小,能夠有效地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這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搶救的時間,提高了其搶救的成功率[4]。研究發(fā)現(xiàn),對丘腦或腦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的患者進行小骨窗開顱手術,會受到血腫位置及皮層造口的影響,進而無法將血腫清除干凈。為了保證血腫的清除率,通常需要為此病患者擴大皮層切口,這會增加其進行手術的風險[5]。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觀察組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使用導航聯(lián)合內鏡技術進行治療。即通過導航設備對患者的病灶區(qū)域、血腫集中的區(qū)域及波及的范圍等情況進行了解,從而為后續(xù)的手術治療提供參考。將內鏡通過較小的頭層切口置入患者的顱內,然后根據(jù)內鏡觀察的結果開展相關操作。內鏡能夠保證手術視野的清晰度,進而確保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與小骨窗開顱手術相比,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可確保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腫的清除率,避開其腦內重要的血管及功能區(qū)[6],從而避免手術操作損傷其腦組織。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用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相比,用導航聯(lián)合內鏡技術治療此病的效果更佳。
[1]龔良,錢忠心,劉衛(wèi)東,等.神經(jīng)導航精準定位微創(chuàng)治療中小量高血壓性基底節(jié)腦出血[J]. 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42(5):36-39.
[2]李長寶,宋保新,王長成,等.兩點定位CT導航微創(chuàng)穿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18):23-24.
[3]楊海峰,孫躍春,崔剛,等.神經(jīng)內鏡技術在基底節(jié)區(qū)高血壓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5,43(7):63-64.
[4]張嚴國,王孟陽,羅明,等. 神經(jīng)導航輔助鉆孔引流術治療小腦出血30例[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5,20(4):243-244.
[5]于漢昌.傳統(tǒng)開顱術與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對照[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7):230-231.
[6]朱家偉,劉旭,匡濤,等.神經(jīng)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附40例臨床報道[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1,30(13):11.
R651
B
2095-7629-(2017)15-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