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楠/甘肅省慶陽公路管理局
淺論新南路路基填筑施工質量控制
王劍楠/甘肅省慶陽公路管理局
根據參加華池縣新堡至南梁公路施工中的經驗,結合規(guī)范要求,針對常見的路基填筑形式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就能控制好路基填筑的質量。
路基填筑;質量控制
1.在路基填筑前,應進行試驗路段施工,以確定工作段長度、松鋪厚度、壓實遍數和最佳機械組合等參數。
2.試驗段施工前先應對地基承載力進行檢測,合格后根據松鋪厚度、自卸車容量計算卸料網格間距。在施工路段打上網格,按照網格均勻卸上,用推土機按試驗段確定松鋪厚度控制墩高程在整個路基寬度內進行推平。其后用平地機整平,形成路拱,測定厚度滿足要求后,在最佳含水量時盡快進行碾壓。
3.碾壓時,先靜壓一遍,再采用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施工。碾壓過程中,測定并記錄不同碾壓遍數對應壓實度及碾壓后的上層厚度,直至達到規(guī)定的壓實度為止。
1.性質不同的填料應水平分層、分段填筑,分層壓實。同一水平層路基的全寬應采用同一種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種填料的填筑層壓實后的連續(xù)厚度不宜小于50cm;填筑路床頂最后一層時,壓實后的厚度應不小于10cm。
2.潮濕或凍融敏感性小的填料應填筑在路基上層。強度較小的填料應填筑在下層。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臨水路基范圍內,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
3.在透水性不好的壓實層上填筑透水性較好的填料前,應在其表面設2%~4%的雙向橫坡,并采取相應的排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較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邊坡上覆蓋透水性不好的填料。
4.每一填筑層壓實后的寬度不得小于設計寬度。
5.路堤填筑時,應從最低處起分層填筑,逐層壓實;當原地面縱坡較陡或橫坡陡于1:5時,應按設計要求挖寬度大于2m的臺階,并設置2%~4%向內傾斜的橫坡。
“三背”主要指橋臺背、涵臺背、擋墻背。
1.“三背”回填工藝流程及填料選擇
開挖基坑→回填部位清理→開挖縱向搭接臺階→確認回填厚度做好刻度標識→基底夯實→檢測合格→機械配合人工鋪料→小型夯實機配合壓路機碾壓→檢驗合格→上層鋪料。
1)開挖已填“三背”回填,清理基底,基底清理干凈、徹底,不得混有雜物和虛土,清理后檢測基底承載力,合格后在背臺砼(片石)上標識回填刻度,按回填刻度逐層回填、碾壓及檢測,壓實度達到規(guī)定要求,并逐層撒白灰層,作為以后抽檢的層間分隔。
2)三背回填材料必須是砂礫,嚴禁采用膨脹土、高液限粘土、腐殖土、鹽漬土、淤泥、開山石渣等不合格材料,填料最大粒徑不得超過5cm。
3)三背回填必須和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有效搭接,縱向接縫必須設臺階。
4)必須分層填筑壓實,每層表面平整,路拱合適。
5)結構物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以上、涵洞蓋板安裝時方可開始填筑。
6)填方全部完成后,為防止地面積水,基坑回填完成后應略高于地面5~10cm。
2.具體要求
1)橋臺、涵背臺背回填
a)選擇適宜且經過檢驗合格的砂礫進行回填,所用機具應適應回填操作空間,若不適宜用大型壓路機碾壓時,應盡量采用小型手扶振動夯或手扶振動壓路機壓實,不得留有死角。
b)橋臺的填土應分層填筑,每層松鋪厚度不宜超過15cm,每層達到設計及規(guī)范密實度后才能進行下一層填筑,橋臺處的壓實度要求從填方基底至回填頂面至路床頂面均為96%。
c)涵洞無論在挖方路段還是填方路段,必須按設計開挖。
d)涵洞頂部蓋土50cm范圍內采用細粒土或粘性土一次性填筑,壓路機靜壓,以保證重型機械對涵洞不會造成損壞。涵洞的臺后及翼墻1m以內嚴禁重型機械壓實,可用人工、電動夯兩側對稱分層夯實,壓實度不小于95%。
2)擋墻背回填要求
a)臺后回填為墻后3m范圍,其中墻背30cm用砂礫,回填過程中不得過振,以防止擋墻變形或整體破壞。
b)墻背回填應隨擋墻的修筑高度每增高1m進行一次回填,每層松鋪厚度不宜超過20cm,墻后1m范圍內采用小型沖擊打夯機進行夯實,其他部分可與路基填筑同步進行。
1)應嚴格按照設計邊坡填筑,不得出現虧坡現象,寬度應超出設計30~50cm,以保證路基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
2)半挖半填結合部的一側高填方路基為斜坡時,應按相關規(guī)定做好橫向臺階,并應在填方路堤完成后,對設計邊坡外的松散棄上進行清理。
3)壓實度標準應在規(guī)范規(guī)定的基礎上提高一個百分點,并采用強夯等方法加強地基處理,確保地基承載力符合設計要求。
4)宜優(yōu)先安排施工,盡早完成,一般應保證有一年或盡可能多的時間來完成路堤的自然沉降,以達到穩(wěn)固。
5)必須進行沉降和位移觀測,觀測方法可按軟基處理的有關規(guī)定或經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的其他方法,觀測資料應提交監(jiān)理工程師審查,以便作出路面鋪筑的有關決定。
6)沉降觀察測點布置:按每20m一個橫斷面,每一橫斷面布置3個測點,分別為路基中線和距離左、右外側邊線(含加寬部分)1m處,測出所布每個測點的高程。
1.半填半挖路基應先將填挖交界出挖成臺階狀,臺階寬度不小于2m,向內傾斜2%~4%的橫坡;同時對挖方一側路床頂面以下0.8m范圍內進行超挖,再填筑0.5m的路基填料,以減少路基的不均勻沉降,其壓實度應提高規(guī)范要求的一個百分點。
2.縱向填挖交界處路基,在土質路槽底部作超挖處理,超挖長度10m,厚度0.8m,超挖部分用合格的路基填料填筑;在填挖交界縱、橫向應鋪設兩層土工格柵。
1.為了保證新老路基的有效搭接,保證整體穩(wěn)定性,老路土路肩部分應全部挖除,并應向老路行車道或硬路肩范圍超挖25cm,深度應不小于50cm,采用5%石灰土進行回填,并保證與既有路基的搭接寬度不小于1m。
2.老路堤與新路堤交界的坡面應清除,并沿老路坡面開挖內傾2%~4%寬度不小于1m的臺階,自下而上逐層填筑路基;老路堤高度小于2m時,老路堤坡面處理后,可直接填筑新路堤。
路基填筑是公路工程施工階段的一個基礎環(huán)節(jié),是工程質量的根本保證。只要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按規(guī)范要求操作,就完全可以保證路基填筑的質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1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