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新云/勝利油田學前教育中心友愛幼兒園
如何促進幼兒社交的技能
隋新云/勝利油田學前教育中心友愛幼兒園
一個人在社會上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才有可能成功,而這種能力要得益于兒時的培養(yǎng)。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有樂觀的心態(tài),樂于與人交往才是最重要的,會使一個人受益終身。
適應能力;交往能力;營造交往的氛圍;游戲;交往的技能;
當今的幼兒是新世紀的主人,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對他們有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有健康的身心、和聰明的頭腦,更要有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然而,現(xiàn)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因缺少同齡伙伴,接觸面較窄而產(chǎn)生了諸如自我中心、攻擊性強、不合群、自私等許多社會性方面的問題。作為教師應針對這些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應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交往的機會,同時,教給孩子交往的技巧,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交往的環(huán)境,使他們在這一大環(huán)境中樹立交往的意識。而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要從兒童期開始,兒童期是人一生中掌握社交技能的最佳時期。因此,我們成人應該鼓勵孩子和同伴交往積極參與和支持孩子的社交活動,幫助他們第二次“學步”成功。因此,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尤為重要。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因此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揚長避短,從而樹立其自信心。在生活中幼兒常常自我中心、攻擊性強、不合群、自私等現(xiàn)象,我們利用一些自然發(fā)生的情景,幫助幼兒尋找游戲伙伴,鼓勵幼兒多結(jié)交新朋友。例如:我班有一名單親男孩,名叫林林,他不愛說話,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更不愿和老師交流,而且脾氣很倔強,問他什么一句話也不說。為了讓他融入到集體中來,我們想盡了辦法。最后我通過家訪,從孩子得媽媽那里得知,孩子在不到一歲是父母就離異了,林林跟著母親,從小孩子就沒得到父愛,由此使孩子對父愛產(chǎn)生了畏懼心理,逐漸導致了今天這種性格。我們了解了原因后,對他特別的關(guān)注。有一次,午飯時孩子們吃的排骨,我發(fā)現(xiàn)林林主動把骨頭從桌子上撿到了垃圾桶里,我看到后及時地在集體面前表揚了他,只見林林露出了笑容,之后,又為他創(chuàng)造與小朋友交流的機會,上課時多讓他回答問題,在遇到困難時,我微笑著走過去,摸摸他得小腦袋鼓勵他,逐步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在隨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地接受了我,能主動與我交談,其他小朋友找他一起玩時,他也能和他們玩得很高興。針對這些,我們還通過主題活動《好朋友一起玩》,通過設(shè)置“怎樣和同伴合作玩”“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應該怎么辦”“你拿到同伴的玩具時該怎么說”等話題,讓幼兒說自己的想法,交流各種交往方法,讓幼兒體驗與同伴一起玩的樂趣,逐漸將自己融入集體中。從而明白與人相處的方法,如要愛護玩具,不搶奪玩具、玩完玩具放回原處等。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還學習了一些簡單的交往技能,如:使用“請、你好、謝謝、咱們一起玩好嗎、你先玩我在玩”等交往用語。在經(jīng)過一學期的各種活動練習后,我發(fā)現(xiàn)我班孩子由原來的自私、自我為中心變得大方開朗,他們常會帶自己的玩具來給同伴們玩,而且在玩的過程中逐漸學習等待、互相謙讓。在與“哥哥姐姐喜歡我”的活動中讓幼兒在“走出去,請進來”的活動形式中,深刻感受自己有關(guān)系的人和事,使幼兒深入了解自己周圍世界,并提高了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
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一般來說,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對交往發(fā)生興趣,愿意和大家親近,但還不能很融洽地在一起游戲。例如:我們在活動室里設(shè)立娃娃家、醫(yī)院、超市等,讓幼兒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會行為規(guī)范。逐漸擺脫“自我中心”意識,而且能學習不同的角色間的交往方式,“娃娃”與“長輩”的交往、“醫(yī)生”與“病人”的交往、“售貨員”與“顧客”的交往等孩子們你來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緒,更增添幼兒交往的興趣。。角色游戲《玩具店》,請幾名幼兒扮售貨員,教師和其他幼兒扮顧客,顧客來到玩具店,見到售貨員有禮貌地向前打招呼:“售貨員你好”。幼兒售貨員問:“你好,你要買什么?”幼兒顧客買到玩具后說:“謝謝、再見?!蓖ㄟ^幼兒在角色游戲活動中,扮演著各種角色,逐步認識理解角色的義務(wù)、職責,不僅學習了社會經(jīng)驗和行為準則,而且?guī)椭變红柟塘硕Y貌用語,還培養(yǎng)了幼兒與別人交往的意識。通過教師參與幼兒之間的交往,及時了解幼兒的特點和水平,幫助幼兒積累交往經(jīng)驗,逐步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yǎng)樂于與他人平等交往的情感。
社會交往技能是指在與人交往和參與社會活動時表現(xiàn)的行為技能?!毒V要》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幼兒提供人際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并加以指導。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注意矯治反社會行為。
首先,我常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和形式教幼兒禮貌待人,要求孩子和老師、同伴、家長之間見面能相互問好,告別時說“再見”,請求別人幫助時要說“請”,接受別人幫助后說“謝謝”,無意中碰到別人要說“對不起”,接受別人道歉時說“沒關(guān)系”。
其次,我注意教給孩子主動交往的方法。如鼓勵幼兒把自己的圖書、玩具拿出來一起與朋友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師說一說自己喜歡看的動畫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協(xié)商游戲的玩法等。
最后,要培養(yǎng)幼兒自己解決問題、處理矛盾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我利用各種方法、故事、兒歌、情境表演或在幼兒發(fā)生矛盾時通過具體事件生動形象地向他們講明什么是友愛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針對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現(xiàn)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如“兩個人輪流玩”或者“兩人一起玩”等。
另外,教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也是教給幼兒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徑。教師加入到幼兒的活動中,往往能帶動幼兒的熱情,激發(fā)他們活動、交往的愿望,活動中,可以暗示某些小朋友看看老師有什么好主意、好辦法,是怎么和小伙伴說的、做的。比如:冉冉是個像個較內(nèi)向的孩子,不愛和小朋友交往。戶外活動時,冉冉自己在滾輪胎,可是滾著滾著輪胎倒了,由于輪胎太大,冉冉自己怎么扶也扶不起來,但不知怎么辦,就呆呆地站在一旁。于是我走到冉冉身邊說:“冉冉,輪胎倒了,怎么才能讓他再站起來呢?我們一起想個辦法吧。冉冉想想說:“讓小朋友們來幫我。”于是我們來到小朋友面前,冉冉你想和小朋友說什么?冉冉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你們能幫我把輪胎扶起來嗎?” 接著,在我的帶動下大家爭先恐后的來和冉冉扶輪胎,并和冉冉一起參與到了游戲中。
美國萊特布朗說:“人的一生中最真摯、忠誠的朋友是在小時候結(jié)下的,這筆財富,對于將來走向社會的孩子來說,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比穗H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yǎng)的,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待人處事應有的態(tài)度,幫助幼兒獲得社交技能,是為了促進其社會性行為的發(fā)展。因此,孩子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樂于與人交往,這對他才是終身受益的。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美國—愛德華教授《告訴孩子,你真行》——風行于美國的賞識與激勵教育 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