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
近年來,設施圣姑甜瓜的經(jīng)濟效益越來越明顯,不僅節(jié)省勞動力,還有助于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通過不斷引進示范推廣新優(yōu)圣姑甜瓜品種,爬地和吊蔓栽培方式應用面積均較大。隨著城鎮(zhèn)化過程中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業(yè)生產(chǎn)勞動力相對緊缺,爬地式栽培模式省工、省架材,具有一定的發(fā)展空間。
甜瓜-圣姑,臺灣農友公司品種,果實短橢圓型,果重1.5公斤,果皮白色,果面光滑偶有稀少網(wǎng)紋,果肉白綠色,糖度15%,,因其抗枯萎病,不易裂果,不易脫蒂,易栽培,產(chǎn)量高,耐儲運,肉質細軟多汁而被廣大農民朋友所歡迎,需求量年年翻番。
1 穴盤育苗 ,培育壯苗
采用智能溫室工廠化穴盤育苗,冬春季苗齡40d左右,5~6片真葉,株高15cm左右,莖粗0.4cm左右,夏秋季苗齡25~30d,真葉3片左右,葉色濃綠、子葉健全,無病蟲害。
2 整地做畦
2.1 整地 :在入冬前進行深翻,深度20cm以上,結合深翻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500kg。
2.2 耙地做畦:定植前一周在旋轉耙地一次,耙深15cm左右,然后作畦,凈畦面寬度為2.5m,溝寬45cm,溝深30cm。
3 造墑
定植前3~5d,要結合土壤濕度提前造墑,一般要求定植時土壤濕度達到濕潤但不爛、不黏手、上下濕度一致。
4 栽培設施
4.1 連棟大棚+小拱棚+地膜
4.2 單體大棚+小拱棚+地膜
5 定植
春季栽培苗齡40d左右時,即可定植。每個畦面定植1行,采用三角定植法,株距45cm左右, 667m2600~700株。定植后要輕壓一下苗基部,使土壤與根系充分接觸。定植后每株苗澆半舀活棵水,水里兌上含“惡霉靈”成分的殺菌劑和福美雙對土壤進一步消毒。瓜苗定植后適當晾苗2天,以適應棚內土壤溫濕度環(huán)境。
6 覆膜
6.1 早春栽培,應在定植后立即做好小拱棚,在開始立苗活棵后覆蓋透明度好的白地膜。
6.2 地膜覆蓋方法:每個畦面用3.2m寬幅的地膜全畦面覆蓋,一定要蓋到溝坡底,但不要把溝底全蓋,方便后期行走。
6.3 破膜放苗:根據(jù)定植苗子的位置破膜放苗,膜孔直徑不得少于10cm,不要用土或營養(yǎng)土覆蓋膜口,保持畦面地膜的整潔、明亮、干凈。
7 肥料運籌
7.1 施足基肥: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500kg+NPK三個15優(yōu)質復合肥35~40kg,復合肥結合耙地施下。
7.2 膨瓜肥:NPK三個15優(yōu)質復合肥20~25kg。
8 緩苗期管理
定植后7~10d為緩苗期,這段時間以增加光照、提高棚內溫度、促進活棵發(fā)苗為重點,一般不放風,但當溫度高于35℃時,要適當放風。溫度低于25℃時,要及時關閉通風口。
9 田間管理
緩苗成活后管理的重點是增加光照、通風排濕、提高溫度、合理肥水調節(jié)。
9.1 伸蔓期管理
9.1.1 掐心留蔓:定植后10~15d,當植株長出6片真葉時,掐心留蔓,保留3~4個坐果蔓,根據(jù)長勢強弱預留或者不留營養(yǎng)蔓。
9.1.2 調整蔓向,摘除側蔓、掐頭:調整3~4個坐果蔓向畦面均勻分布。采摘去每條蔓離根莖80cm以內的側蔓,每條蔓在80~100cm處留2~3個坐果側枝(孫蔓),當蔓生長到1.5m左右,每蔓長到16~18張葉片時掐頭。
9.1.3 加強通風換氣,降低相對濕度:該期溫度管理范圍18~33℃,適宜溫度22~30℃。
9.2 坐瓜期管理
9.2.1 坐瓜:當?shù)?5~16節(jié)子蔓上的雌花花冠明顯發(fā)黃或即將開花時,就可以噴400倍液“座果靈”坐瓜,均勻噴施在瓜胎上。噴好“座果靈”后,坐瓜部位前要留一張葉片后摘心。
9.2.2 留果:原則上每蔓一果,單株留2~3個瓜。
9.2.3 坐果期溫度管理:白天最高35℃,一般20~22℃,夜間15℃以上,坐果中后期嚴禁和杜絕高溫蒸棚、悶棚催熟現(xiàn)象的發(fā)生。
9.2.4 重施膨瓜肥:坐瓜結束后,當幼果長到雞蛋大小時,結合滴灌重施膨瓜肥,667m2施用NPK三個15復合肥20~25kg。同時滴灌叫足澆透膨瓜水,切忌大水漫灌淹苗。
9.2.5 煙霧劑熏蒸:灌完膨瓜水當天夜里,用45%的百菌清煙霧劑熏蒸,以后每隔4~5天再熏蒸兩次,控制病害發(fā)生。加強通風排濕換氣工作,減輕病害發(fā)生,發(fā)生病害后也可葉面噴施相關農藥進行防治。甜瓜后期容易出現(xiàn)白粉病,可用乙嘧酚進行防治。
10 采收
甜瓜長到八九成熟時即可采摘上市,采收時,瓜蒂和子蔓連接部位采取“丁字”型剪切法采收,即可防止水分流失,又可以增加美感。
總之,我公司根據(jù)多年推廣和栽培,從培育秧苗、整地造墑、定值覆膜、施肥以及后期的管理等方面對圣姑甜瓜爬地式栽培技術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爬地式栽培技術不僅能提高甜瓜產(chǎn)量,還可以省時,省工,省成本,提升農民經(jīng)濟收益。
(作者單位:222063連云港蘇墾農友種苗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