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金濤
行走在玻璃上的色彩
文 馬金濤
玻璃印刷是指以玻璃板或玻璃容器為主要產品的印刷方式。玻璃的使用已有悠久的歷史,即使在現代社會中,玻璃也是不可缺少的材料。進入21世紀以來,工業(yè)用玻璃制品以及食用玻璃器皿已可以大批量生產,尤其是近年來,小批量、多品種以及印品的高質量化成為了玻璃印刷的新增長點,但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無論是耗材還是工藝等都會面臨各種問題。
玻璃作為承印物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其表面平滑、堅硬、易碎,大多為透明的,所以適于采用軟接觸的絲網印刷方式。其次,玻璃是無機材料,化學穩(wěn)定性良好,但是其與油墨中連結料的有機物合成樹脂的結合力很小,不符合附著性和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因此,印刷后往往要進行燒結處理,這就需要油墨層有一定的厚度和耐熱性,而絲網印刷方式可滿足這一要求。由此可見,絲網印刷是玻璃印刷的最佳選擇。
玻璃印刷工藝中最重要的是強化油墨與玻璃表面的結合力,使玻璃制品在使用過程中油墨不出現脫落或溶出現象,所以,油墨本身應具有良好的化學、物理耐久性。在選擇過程中應選用專用玻璃油墨或顏料。工業(yè)化生產時一般使用熱塑性油墨(簡稱熱墨)。為此,需要在油墨的連結料中加入熱塑性樹脂或石蠟,然后一邊對油墨加熱一邊進行印刷。
在絲網印刷產品中,常出現的問題是印刷墨膜邊緣出現鋸齒狀毛刺(包括殘缺或斷線),產生毛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在于絲網印版本身質量的問題。為防止鋸齒狀毛刺的出現,需要做到下述幾點:①選用高目數絲網制版;②選用分辨力高的感光材料制版;③制作一定膜厚的絲網印版,以減少膨脹變形;④采用斜交繃網法繃網,最佳角度為22.5°;⑤精細線條印刷時采用間接制版法制版;⑥在制版和印刷過程中,使用膨脹系數小的感光材料;⑦提高制版質量,保證絲網印版表面平整光滑,網版線條的邊緣整齊;⑧使用噴水槍噴洗絲網印版,以提高顯影效果;⑨網版與承印物之間的距離、刮板角度、印壓要適當。
導致墨膜厚度不勻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油墨調配不良或者正常調配的油墨混入了墨皮等。為了預防油墨調配不良,調配后的油墨,使用前要用網過濾一次再使用。在重新使用已經用過的印版時,必須完全除去附著在版框上的舊油墨,并且印刷后要充分洗滌印版(包括刮板)。
在玻璃上進行精密的印刷時極易產生針孔,針孔是印刷產品檢查中最重要的檢查項目之一。版上的灰塵及異物、承印物表面清洗不干凈、碎纖維混入清洗機的洗滌劑中都會產生針孔,應引起重視。
承印物在印刷后墨跡上有時會出現氣泡,產生氣泡的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①承印物印前處理不良;②油墨中的氣泡。③印刷速度過快或印刷速度不均勻。
絲網印刷網框及玻璃之間的距離一般情況下為8mm-20mm,根據不同的網框規(guī)格及圖案規(guī)格可以選擇不同的距離。如出現粘版現象,說明兩者距離過小(或者油墨較稠);圖案沒印上或者印上一半、圖案不均,說明距離過大或油墨過稀。
在印刷中,封網也是影響印刷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造成印版封網的主要有四個原因:①印刷油墨中的顆粒較大;②油墨在絲網印版上干燥后結膜;③油墨的粘度過高影響漏??;④氣溫較低油墨的流動性差。
在印刷過程中,由于油墨的溶劑揮發(fā)而導致粘度增高,堵住網孔(干燥后結膜)最終造成封網。特別是在使用蒸發(fā)干燥型油墨時這類現象更為突出。蒸發(fā)干燥型油墨是通過使用溶劑進行干燥,所以在印刷時必須選擇恰當的溶劑控制干燥速度,另外還要注意生產車間的通風情況及溫度、濕度狀況等。在印刷細線條時可使用遲干劑,如果使用遲干劑還發(fā)生封網現象,則必須換用其它類型油墨。此外,經常換用新油墨、降低油墨粘度等也可以防止封網現象的發(fā)生。
油墨配色時應注意幾個問題:①選擇配色所需的油墨時,盡量使用接近于標準色及由單一顏料制成的油墨,配色使用色墨越多,離標準色越遠,則亮度越差。②選油墨時應注意油墨著色力,如果所選油墨濃度不高,不論怎樣調配,也無法達到標準顏色的濃度。③需要加入白、黑墨時,應特別注意所加入的分量及稱量的準確性,在所有油墨中,黑墨的遮蓋力最強,加入過多,不但會沖淡顏色,同時也會影響反光效果。④制作淡色油墨時,應依據墨膜的透光程度判斷應加入多少白墨或調墨油(沖淡劑)進行調色,如溶劑加入過多,不但會影響印刷性能,而且會破壞油墨結構,造成顏料與樹脂油分離,降低了油墨的光澤度。
(文章來源 《印刷工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