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丁
安恒,直到1944年9月之前都一直是個藉藉無名的地方。而當規(guī)模史無其匹的“市場-花園”行動降臨此地后,安恒一戰(zhàn)成名。這場由蒙哥馬利主創(chuàng)的進攻旨在奪取萊茵河上的橋梁,由同時實施的空降戰(zhàn)和地面戰(zhàn)組成。盟軍傘兵突擊的重點是荷蘭的安恒、奈梅根和埃因霍溫,他們在后兩個地點達成了使命,卻在至關重要的安恒陷入困境。
盟軍在安恒失敗的最重要原因是情報不靈,居然把傘兵投入了一個駐有德國裝甲部隊的地區(qū),其命運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那么問題來了,盟軍掌握有絕對的空中優(yōu)勢,難道事前沒有對目標地區(qū)做充分的偵察嗎?
一個專門拍照的單位
事實上,盟軍不僅針對目標地區(qū)實施了大量空中偵察,而且是由裝備精良的專門部隊實施的?!笆袌?花園”行動的初步醞釀階段,英國皇家空軍第2戰(zhàn)術航空隊的第16中隊,就從英國和比利時的野戰(zhàn)機場派出他們的“噴火”FR.IX型和PR.XI型偵察機,對埃因霍溫、奈梅根和安恒等地展開了密集的航拍情報收集工作。
第16中隊原本是專門用來協(xié)調空軍和陸軍作戰(zhàn)部隊的聯(lián)絡單位,于1943年6月轉入第2戰(zhàn)術航空隊下轄的第34聯(lián)隊,當時就定位為戰(zhàn)術偵察中隊。這次改隸后,第16中隊極不尋常地直屬于盟軍最高統(tǒng)帥部,而在戰(zhàn)術調動上則直接聽命于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司令部。從那時起,這個偵察機中隊就深入德軍占據的西歐地區(qū)刺探軍情,在諾曼底登陸準備階段中出力尤多。
諾曼底登陸后,第16中隊的任務更是有增無減,包括為推進中的地面部隊提供航拍情報,廣泛拍攝德國和法國縱深地區(qū)以完善軍用地圖,評估戰(zhàn)略轟炸的破壞后果,等等。
這支偵察飛行隊所配備的兩款“噴火”偵察機,大致都是在1942年底開始裝備部隊,不僅延續(xù)“噴火”固有的優(yōu)異飛行性能,而且配備了多款不同規(guī)格的航空相機。
“噴火”偵察機在機腹部位裝有2臺F52型36英寸相機,鏡頭焦距約為0.9米,這種航空相機自重90千克,專用于高空拍攝。視任務需要,可以選裝K17型20英寸相機,鏡頭焦距0.5米,用于中空拍攝。在每側機翼上還各有1臺F24型14英寸相機,鏡頭焦距0.35米,是專用于低空拍攝的廣角相機。
值得一提的是,在飛行員座椅后方還配有1臺F24型8英寸側拍相機,焦距0.2米,它的鏡頭指向機身左側,用于在低空實施斜角拍攝。一般來說,航空相機都是垂直向下拍攝畫面,所記錄的都是目標景物的頂部輪廓,像河流鐵路這樣的景物尚容易判斷,而坦克和碉堡這樣的東西就需要專業(yè)研判眼光了。顧名思義,側拍相機則是拍攝目標景物的側面,成像象度和普通的家用相機成像區(qū)別不大,也就是說,坦克碉堡這樣的東西在畫面中一目了然,無需專業(yè)研判。
在“市場-花園”行動于1944年9月17日正式打響之前,第16中隊對荷蘭腹地密集實施了數(shù)百次航空偵察,這些偵察充分揭示了德軍在埃因霍溫和奈梅根的布防情況,然而在最重要的地區(qū)——安恒,空中偵察卻尚未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德國坦克在那兒!
連續(xù)數(shù)月,第16中隊那些完全沒有武裝的“噴火”疾飛在荷蘭上空,窺伺著萊茵河畔的一舉一動。對座艙里的人來說,這樣的遠距離偵察任務既枯燥又危險。
偵察機飛行員總是獨自一人,在航程中與之相伴的只有地圖、羅盤、手表。在F52型航空相機可以發(fā)揮作用的高度上,“噴火”大可以避開德軍各種口徑高射炮的襲擾,但高空偵察的前提是接近地表的空氣能見度要好。
而在1944年初秋西歐多變的天氣里,“噴火”偵察機不得不飛到云層以下,偵察高度往往只有1 000米。而且,盡管那時德國戰(zhàn)斗機已經被盟軍中能夠遠距離飛行的P-51和P-47戰(zhàn)斗機逐離,但是像這種落單的“噴火”仍然是Bf 109或者Fw 190的理想“餌料”,更不用說噴氣機Me 262了。
每一次出動前,飛行員都單獨在任務室接受簡報,他們完全不知道隊友的任務,也不知道自己此去是否能夠平安歸來。而僅在1944年8、9月間,第16中隊就已經在這類偵察行動中損失了7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
9月5日,第16中隊一次出動4架“噴火”,罕見地讓它們一起出任務,內容就是執(zhí)行對“市場-花園”行動核心區(qū)域安恒的集中偵察。4名飛行員全部完全任務,他們分別提交了書面報告和航拍照片,然后由副中隊長唐·威廉姆斯匯總,由技術分析官賴恩.厄克特少校集中研判。
厄克特少校很快就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重大到讓他幾乎拿不穩(wěn)手中的放大鏡。讓他吃驚的是1架“噴火”的F24型側拍相機提供的5張斜角照片,上面清楚地記錄了德國人的坦克和裝甲車。一段時間以來,“市場-花園”行動的策劃者們最擔心的事就是在安恒存在德軍裝甲部隊,而之前的航空拍攝并未使這種憂懼變?yōu)楝F(xiàn)實——直到這一次。
“對我而言,這就是最終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厄克特后來回憶,“在小伙子們帶回的照片上,我能夠非常清楚地看到坦克停在那兒——就算那不是安恒空降區(qū)的正中間,至少也是非常接近空降區(qū)的地方?!?/p>
厄克特少校馬上帶著這些照片去找盟軍第1空降集團軍副司令布朗寧將軍做報告。豈料,負責統(tǒng)籌此次空降戰(zhàn)術安排的布朗寧在逐一看過照片后,竟說了句:“我要是你的話,就不會拿這些東西來煩自己?!?/p>
目瞪口呆的厄克特指出那是德國坦克,布朗寧回應道:“不管怎樣,這些東西大概已經沒用了?!?/p>
實際上,布朗寧的態(tài)度只是此次行動最高指揮官蒙哥馬利態(tài)度的一個寫照。蒙哥馬利已經認定此戰(zhàn)必定成功,對于那些安恒可能存在德軍坦克的提醒,他一直采取輕蔑的態(tài)度。蒙哥馬利對參謀人員表示,“最大的抵抗將來自當?shù)氐匦?,而不是德國人?!?/p>
離開布朗寧司令部的厄克特絕望又無助,“我的感覺是,每個人都非常急切地想要行動,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情況都不能阻止他們?!?/p>
與此同時,布朗寧將軍的一位參謀軍官則表示:“他(厄克特)的看法帶有神經緊張而又疲憊不堪的色彩。他有點歇斯底里,毫無疑問是過度疲勞引起的。”endprint
就這樣,第16中隊那些“過度疲勞”的偵察機飛行員本來提供了阻止安恒悲劇上演的最后機會,但卻在嘲笑聲中被放掉了。
“天佑吾王”
9月17日,“市場-花園”行動打響,這是到那時為止戰(zhàn)爭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空降戰(zhàn)役。盟軍各部一開始進展順利,看起來厄克特的警告有些杞人憂天。
為了配合戰(zhàn)役進展,第16中隊臨時從所屬的第34聯(lián)隊借調人員加強力量,17日當天12時47分,聯(lián)隊的技術軍官桑迪·韋伯中校親自上陣,駕駛機身號PL834的“噴火”XI型前往安恒、奈梅根和埃因霍溫上空,使用機上的幾臺相機拍攝了大量照片。
他看到安恒地區(qū)的空降和空投正有序進行,而奈梅根的空降行動則遭遇炮火。至于在埃因霍溫的美軍空降行動看上去不太樂觀,“不過當?shù)厝撕軣嵝模@對美國人幫助很大?!?/p>
第二天,韋伯駕駛同一架飛機再度出動。他在14時15分升空,再度對戰(zhàn)場實施空中掃描。返回后,他發(fā)出如下報告:除兩個位置外,安恒地區(qū)的其余空降點和機降點都進展順利,大橋方向沒有高射炮火力,有個別運輸機在接近地域墜毀。奈梅根大橋附近防空火力猛烈,滑翔機在彈雨中飛進。在埃因霍溫,可以看到更多滑翔機,那里的炮火更加猛烈,地面上的情形相當混亂。
在這兩天里,第16中隊的約翰·布洛德比少尉和斯科蒂·凱丹少尉也分別實施了偵察飛行,不過只有韋伯的座機配備了F24型側拍相機,所以他拍攝了最多的偵察照片,提供的報告也最詳實。
不難看出,在韋伯提交的報告以及他本人的印象中,安恒的進展情況最好,奈梅根和埃因霍溫的戰(zhàn)況則相當不樂觀。然而整場戰(zhàn)役的進展,卻恰好相反。美軍傘兵部隊在奈梅根和埃因霍溫都能夠成功奪取萊茵河上的橋梁,而安恒則成了埋葬精銳的英軍第1空降師的“巫婆的大鍋”。這也生動地證明,盡管空中偵察占有俯瞰戰(zhàn)場的便利,卻也絕非萬能吧。
“市場-花園”行動開始僅僅幾天后,高層人士忽略航拍情報的惡果就開始顯現(xiàn),在德軍裝甲部隊的圍攻下,在安恒的英軍傘兵部隊陷入了困境。
21日清晨,堅守安恒大橋北岸的第2傘兵營戰(zhàn)至最后一人,該部發(fā)出的最后一封電報是:“彈盡糧絕,天佑吾王?!边@意味著第1空降師奪取安恒大橋已無可能,也實際上宣告了“市場-花園”行動的失敗。
而與地面戰(zhàn)斗的慘狀相映襯,在此役中尚無損失的第16中隊也開始蒙受傷亡。為了充分掌握各戰(zhàn)場的情況,第16中隊派出布洛德比少尉去奈梅根,穆雷·墨菲少尉和蓋里·巴斯托少尉去安恒。
三個人中有兩個沒能回來。
布洛德比的“噴火”在奈梅根被德軍高射炮擊落,由于飛行高度很低,飛行員來不及跳傘。當?shù)氐暮商m人悄悄地把這個英國飛行員埋到了一處小溪旁。
墨菲和巴斯托少尉分別在21日上午和下午去安恒。當日云層低垂,墨菲幾乎看不到地面上正在發(fā)生的情況,也沒能拍照。巴斯托則更不幸,他試圖飛得更低一些,結果撞上了密集的德軍防空火網……
沒用的東西
9月23日上午10時30分,凱丹少尉駕駛“噴火”偵察機從位于英格蘭諾索爾特的空軍基地出發(fā),目的地:安恒。
當他在1 000米高度上穿透云層后,猛地看到了可怕的景象:安恒地區(qū)到處都是炮火硝煙。情急之下的凱丹拉升至6 000米高度,在無線電里報告了一番后,掉頭飛返基地。凱丹在13時過后降落,把飛機扔給機械士后,他便匆匆跑去吃午餐了,他說“我真是餓壞了。”
這就是第16中隊在“市場-花園”行動期間對安恒的最后一次偵察。飛行員大可以飽餐一頓,而地面上的戰(zhàn)友們則處境險惡。第1空降師的余部還在安恒地區(qū)苦苦支撐,直到撤退命令到來:在25日至26日夜里實施。
接下來,第16中隊就接到了一個獨特的任務,要給安恒的傘兵投下空載的副油箱,里面會裝上“重要的東西”。米歇爾·魏茨中尉和威爾肖準尉被選中執(zhí)行這次任務,兩人的“噴火”IX都加掛了“重要的”副油箱。
按照安排,兩人先從英國基地飛往布魯塞爾附近的埃夫雷。他們向那里的英軍第21集團軍司令部報到,了解到了盟軍在此役中最新的態(tài)勢,以及投擲副油箱的具體位置。
魏茨是自愿參加這次行動的,因為他想“領略一下比利時首都的夜酒吧”??墒钱斔{著“噴火”在24日飛臨目標區(qū)域后,那股浪漫勁兒一下子都沒了。他寫道:“原本應該是屬于我們的陣地上,到處都是德國人,我一圈接一圈飛,不斷尋找著,終于找到了——那里的人在朝我招手,而不是向我開槍。”
返航途中,魏茨一路憂心地面戰(zhàn)友的前景,他回到基地后和那里的人吵了一架。他的觀點是,既然偵察機可以在那里飛,為什么不派作戰(zhàn)飛機去對付德國人?魏茨因為這次空投行動獲得了優(yōu)異飛行十字勛章,但他一生從不以這次行動為榮。
那么,投下的空油箱里到底裝著什么重要東西?原來,是第16中隊拍攝的德軍陣地照片,以及標示出盟軍地面部隊最新進展的行軍地圖。前者為了幫助傘兵有針對性地防守,后者是鼓舞他們堅持下去。一句話,全是沒用的東西。
和魏茨一樣,第16中隊的許多人都把“市場-花園”行動看作自己內心的一道陰影。因為他們在開戰(zhàn)前偵知的情報本可以改變戰(zhàn)役的進程,然而卻沒有。當然,該為此負責的并不是這些飛行員們。(注:1英寸約合2.54厘米)
責任編輯:王鑫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