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席金合
種子傳播有妙招
文 席金合
一株無名的小草和一棵參天的樹木,最終能繁衍成無際的草原和茫茫的林海,它們的種子是如何播撒出去的?
初夏,一團團毛茸茸的白絮像雪花一樣漫空輕舞,抓一團細看,上面有棕色的小點,這就是楊柳的種子。
像柳絮一樣靠風傳播的種子通常形態(tài)獨特,身體很輕,風一吹就會飄到較遠的地方。如槭樹、榆樹的種子長有酷似鳥一樣的翅膀,可在空中自由滑翔;木棉、蒲公英等的種子上生有輕盈的茸毛,可乘風飛行;椿樹的種子連著薄膜狀的氣囊,可在空中懸浮。它們一旦遇到合適的地方,便會就地落戶。
秋天,當人或動物經(jīng)過田野,蒼耳、竊衣、鬼針草等會憑著表面的刺毛,趁機將果實牢牢鉤在人或動物身上,像搭乘便車一樣遠行。
槐樹的種子能分泌黏液,只要輕輕一碰,就會立即粘在人的衣服、動物的皮膚或體毛上。當你把它摘下來隨手拋到地上時,它的傳播心愿就實現(xiàn)了。
櫻桃、野葡萄和山杏等果肉汁多味甜,能吸引白頭翁、黃鶯或其他動物把果實吃進肚里,由于果核難以消化,最終隨糞便被排到各處,讓動物無意間充當了種子傳播的“使者”。
板栗、松子這些松鼠最喜食的堅果類種子被搬回地洞或巖隙后,被吃剩下的來年便會就地生根發(fā)芽。
生長在湖泊和沼澤里的植物,它們的種子往往借助水傳送。蓮蓬的形狀呈倒圓錐形,表面的蠟質(zhì)不沾水,果皮含有氣室,密度比水低,能像一葉小舟一樣隨水流漂到各處,同時也把種子遠布各地。
椰子的果實有兩層皮:中皮是十分疏松的纖維質(zhì),使整個果實顯得體大質(zhì)輕,能飄在水中遠行;內(nèi)皮極其堅硬,能確保種子在海水的長期浸泡中免受侵蝕。果實里還含有大量的椰汁,足以供給種子萌發(fā)時所需的營養(yǎng)和水分,使椰果能在咸水中萌發(fā)。許多熱帶海岸椰林密布,這與椰果的特殊結(jié)構(gòu)密不可分。
一些豆類作物成熟后,豆莢上干燥而堅硬的果皮在驕陽的烘烤下,“啪”地一聲爆裂,在瞬間扭曲的莢皮的彈射下,種子就會像飛出槍膛的子彈射向四面八方,滾落得滿地都是。所以大豆、油菜、芝麻等莢殼類農(nóng)作物成熟后一定要及時收割,不然種子就會散布田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酢漿草的小紅花謝落后,便結(jié)出具有五棱的小果,果實成熟時,沿室背開裂,果殼卷縮,將種子彈出。而鳳仙花的果實比酢漿草炸裂得更有力,能把種子彈得很遠,為“子孫”占據(jù)更廣闊的領地。
別看表皮帶有毛刺的“噴瓜”其貌不揚,卻擁有自動噴射裝置。隨著果實逐漸成熟,瓜體內(nèi)會不斷生產(chǎn)氣體,當積聚到一定程度后,瓜體頂端突然破裂,黏液夾雜著種子猛烈噴出,將后代送達新的出生地。
噴瓜
混雜在麥田里的野燕麥種子能自己“爬”進土中。這種種子的外殼上長有一根長芒,會隨著空氣濕度的變化而旋轉(zhuǎn)或伸直,種子就在長芒的不斷伸曲中,一點一點向前挪動,一旦碰到縫隙就鉆進去,第二年便會生根發(fā)芽。當然,它們“爬行”的速度相當緩慢,一晝夜只能前進1厘米。
田野隨處可見的青蒿和刺蓬棵等草類株形蓬松碩大,近似圓球,種子成熟后,整株植物變成一團干柴,被覓草的動物一觸碰就會從根部脫落。微風一起,它們就像皮球一樣,在田野里又滾又跳,種子在與地面不斷碰撞時撒落,悄然藏進土壤縫隙。一些暴露在地面的種子會趁著第二年的春耕,伴隨農(nóng)作物的種子鉆進土壤,在更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