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濤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內毒素和SIRS發(fā)生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影響
劉性濤
目的研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SIRS、血清內毒素及其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發(fā)生的關系,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98例,常規(guī)檢測血清內毒素水平。結果在98例LF患者中,入院時即被診斷存在SIRS 45例,無SIRS 53例;在36例MOF和62例非MOF患者入院時即存在SIRS分別為61.1%和37.1%,90 d內病死率分別為61.1%和3.2%(P<0.05);46例血清內毒素水平>1.3 EU/ml的患者MOF發(fā)生率為43.5%,顯著高于52例血清內毒素水平<1.3患者的3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患者入院時即存在SIRS(OR=52.687,P=0.025)、肌酐水平(OR=2.508,P=0.021)、INR 水平(OR=1.996,P=0.169)和膽紅素水平高(OR=1.096,P<0.001)是MOF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結論SIRS是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發(fā)生MOF和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應注意控制,防止病情進展。
慢加急性肝衰竭;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內毒素;多器官功能衰竭
肝衰竭(liver failure,LF)是肝臟疾病中最致命的疾病之一,病情嚴重的患者常發(fā)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有報道顯示患者在3個月內的病死率高達50%~70%[1,2]。46.3%患者入院時存在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本研究在9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觀察了SIRS、血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MOF 發(fā)生及其對患者 3個月內病死率發(fā)生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老年病科診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98例,符合肝衰竭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出現(xiàn)凝血功能障礙、黃疸、腹水等表現(xiàn)。其中早期17例,中期66例,晚期15例。排除標準: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SIRS診斷標準:①體溫>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24次/分;④白細胞>12.0×109/L或<4.0×109/L。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測方法 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HBV標記物(上海榮盛公司);采用脂多糖測定法檢測血清內毒素水平(上海索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肝功能指標(北京奕瑞祥科技有限公司)。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MOF發(fā)生的相關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SIRS與非SIRS肝衰竭患者病情比較 在98例LF患者中,入院時即被診斷存在SIRS 45例,無SIRS 53例。兩組病情變化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肝衰竭患者病情(%)比較
2.2 不同血清內毒素水平肝衰竭患者病情比較 見表2。
2.3 MOF與非MOF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MOF患者MELD評分明顯高于非MOF患者(P<0.001);與非MOF患者比,MOF患者血清肌酐、膽紅素和INR明顯升高(P<0.05),而白蛋白水平明顯降低(P<0.05,表3)。對發(fā)生MOF的相關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入院時即存在SIRS(OR=2.687,P=0.025)、肌酐水平高(OR=2.508,P=0.021)、INR水平高(OR=1.996,P=0.169)和膽紅素水平高(OR=1.096,P<0.001)是LF患者發(fā)生MOF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表4)。
表2 不同血清內毒素水平患者病情(%)變化
表3 MOF與非MOF患者臨床資料(%,±s)比較
表3 MOF與非MOF患者臨床資料(%,±s)比較
非 MOF(n=62) MOF(n=36) P值男性 41(66.1) 28(77.8) 0.081年齡(歲) 49±3.5 52±2.1 0.122 MELD(分) 18±3.6 27±5.5 <0.001 SIRS 23(37.1) 22(61.1) 0.007院內感染 15(24.2) 27(75.0) <0.001血清內毒素(EU/ml) 1.2±0.4 1.4±0.9 <0.001肌酐(μmoI/L) 70.7±6.7 238.6±10.3 <0.001膽紅素(μmol/L) 136.8±9.5 290.7±12.4 <0.001白蛋白(g/L) 28±2.2 25±3.5 0.002 INR(分) 1.6±0.3 2.0±0.4 <0.001 90 d內死亡 2(3.2) 22(61.1) <0.001
表4 與MOF發(fā)生的多因素相關分析
嚴重的炎癥反應是所有肝衰竭患者的基本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組織多形核細胞的浸潤程度與患者的預后具有明顯的相關關系,多形核細胞在肝組織浸潤嚴重的患者其預后較好,提示炎癥可促進肝衰竭患者肝細胞的再生[3-5]。同時,對肝移植患者肝組織的分析發(fā)現(xiàn),導致肝衰竭患者預后差的原因是肝細胞的再生障礙,而不是炎癥反應。因此,單純的炎癥反應并不是預測病死率很好的指標。臨床上還觀察到一些現(xiàn)象,即(1)部分患者入院時即有 SIRS;(2)SIRS是預測肝衰竭患者急性腎衰竭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6,7]。本研究表明,存在SIRS是預測肝衰竭患者MOF和病死率的一個重要因素,SIRS組患者MOF發(fā)生率、入院時即伴有感染和90 d內病死率均明顯高于非SIRS組患者。其他研究也表明,使用藥物降低全身炎癥反應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8]。
本研究最引人注目的結果是部分患者入院時已存在SIRS,并成為預測肝衰竭患者MOF和病死率的重要指標。根據(jù)患者是否發(fā)生SIRS,將其分為非SIRS組和SIRS組,再根據(jù)SIRS患者是否發(fā)生感染將其分為SIRS不伴感染組和SIRS伴感染組,研究結果提示SIRS組患者MOF發(fā)生率(48.9% 對26.4%)和90 d內病死率(35.6%對15.1%)明顯高于非SIRS組患者。這一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因為其對患者預后判斷具有重要的預測作用。此外,本研究還提示SIRS的發(fā)生與感染的相關關系,在45例SIRS患者中,僅14例(31.1%)患者伴有明顯感染,而31例(68.9%)患者并無明顯的感染跡象,提示肝衰竭患者SIRS可能并不只是由感染引起,絕大部分屬于全身無菌性炎癥,同時其他研究也顯示肝衰竭患者發(fā)生SIRS的幾率與血清內毒素水平并無明顯的相關關系。肝衰竭患者SIRS多與細胞外損傷相關模式分子的激活密切相關,此類分子的激活會引起炎癥通路的瀑布效應,使機體產(chǎn)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導致肝臟組織的炎癥反應,還能導致其他重要器官發(fā)生炎癥反應,最終引起MOF發(fā)生。血清內毒素水平≤1.30 EU/ml的患者MOF發(fā)生率和院內感染率均明顯低于血清內毒素水平>1.30 EU/ml的患者。已經(jīng)有許多細胞外損傷相關模式分子陸續(xù)被發(fā)現(xiàn),如NOD樣受體家族、含PYRIN結構域的炎性體,這些分子也是重要的治療靶點[9],加強對它們在肝衰竭發(fā)生中作用的研究將有利于臨床診治水平的提高。
[1]Ko E,Jeong D,Kim J.et al.Antioxidant polymeric prodrug microparticles as a therapeutic system for acute liver failure.Biomaterials,2014,35(12):3895-3902.
[2]陳麗舒,楊元生,陳墾,等.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損傷的發(fā)生機制研究進展. 廣東藥學院學報,2015,31(3):420-423,封 3.
[3]瞿志軍,余希,趙蔚,等.肝硬化患者并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時細菌移位的臨床研究.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16,26(6):333-335.
[4]徐亮,宓余強.酒精性肝病治療進展.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1):89-91.
[5]孫志德,程利民,平萍,等.基于炎癥反應指數(shù)評分系統(tǒng)在肝癌患者預后評估中的價值.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6):1411-1413.
[6]王代宏,王芳元,王偉,等.原發(fā)性肝癌手術前后營養(yǎng)風險篩查及臨床分析. 臨床外科雜志,2013,21(12):933-936.
[7]鐘水清,樓克忻.阿德福韋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漿細胞因子及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36):4074-4076.
[8]楊兆宇,崔瑾.沙美特羅替卡松聯(lián)合噻托溴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全身炎癥反應影響.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23):6360-6362.
[9]顏燕燕,林蘇,朱月永,等.損傷相關分子模式與肝衰竭.中華肝臟病雜志,2016,24(8):636-640.
(收稿:2017-01-14)
(本文編輯:陳宗炳)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and serum endotox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Liu Xingtao.DepartmentofGeriatrics,GeneralHospital,Pingmeishenma enma MedicalGroup,Pingdingshan 467000,Henan Province,China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Endotoxin;Multiple organ failure
10.3969/j.issn.1672-5069.2017.06.031
467000河南省平頂山市 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老年病科
劉性濤,男,33歲,大學本科,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防治研究。E-mail:weekdy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