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石漢
全民參保登記攻堅“軍令狀”
■文·圖/石漢
2017年是全民參保登記工作由試點轉為全面啟動的關鍵之年。按照人社部部署,年內要全面完成全部目標人群的登記工作, 基本實現參保登記數據省級集中管理,為建立國家級全民參保登記信息庫、完成各省登記數據聯網入庫做好準備。在這項工作推進的關鍵節(jié)點,人社部社保中心召開會議,立下——
2017年還剩下3個月時間,如何確保全民參保登記工作落地見效?8月24—2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開的“全國全民參保登記工作推進會”上,人社部社保中心與各省立下“軍令狀”:務必在9月份完成參保登記省級數據庫與國家級數據庫聯網和數據上傳,建成社保系統(tǒng)的“大數據平臺”;務必在10月底前完成入戶調查登記任務;務必在10月底前完成數據入庫和上傳,加強參保登記數據庫與相關信息系統(tǒng)的對接,始終保持數據的動態(tài)性和準確性;務必在年底前啟動數據分析和成果應用工作,加速數據分析成果轉化應用,以大數據分析支撐精確管理、精準擴面、精細服務;務必在9月份啟動評估工作,發(fā)揮好評估對全民參保登記的促進作用。同時,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加強分類指導,嚴把數據質量關、確保數據完整準確,要把動態(tài)管理作為“靈魂”并實現可視化演示平臺和多維度融合,準確掌握未參保群體特別是新業(yè)態(tài)從業(yè)人員(如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分布情況,精準定位并將其納入社會保障范圍。
據了解,全民參保登記工作自2014年啟動以來,經歷了在全國50個地區(qū)試點、在全國半數以上地區(qū)擴大試點、2017年全面啟動實施3個階段,取得了決定性進展。一是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建立省級全民參保登記數據庫,登記信息平均入庫率達89%,其中有13個省份達到100%。二是近九成省份已經開展入戶調查,近半數省份的入戶調查信息入庫率超過90%;有8個省份入戶調查率達100%,有12個省份入戶調查信息入庫率超過90%。三是近八成省份開展數據動態(tài)管理,25個省份已經建立數據動態(tài)更新機制,其中有4個省份已實現實時更新。四是各地均已建立省內跨部門、跨地市信息對比機制,比對完成率超過90%;跨省信息比對完成率超過50%。絕大多數省份實現了社保經辦機構與多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數據定期交換比對。社保系統(tǒng)內部、跨部門、跨地市、跨省登記信息比對平均完成率分別達92%、90%、90%和52%,有14個省份已全部完成上述4項信息比對。五是有24個省份完成省部系統(tǒng)對接,19個省份已完成聯調測試,4個省份已率先上報數據。
人社部社保中心主任唐霽松在會上分析,2017年以來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呈現嶄新特點: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對開展全民參保登記的重要性和意義的認識深化;試點帶動作用突出,呈現“你追我趕”的生動格局;注重成果應用,全民參保登記的功能作用日益凸顯。他強調,全民參保登記的核心價值在應用、生命力也在于應用。各地在高質量完成數據入庫任務的同時,要下大氣力拓展應用范圍,全面提升經辦管理水平。一是優(yōu)化經辦服務,杜絕重復參保。有的省份辦理新參保業(yè)務時與參保庫數據比對,確保社保關系唯一準確;有的地方通過數據比對篩查欠費單位信息,開展清欠工作。二是與就業(yè)促進對接。有的地方將無參保信息的待業(yè)人員數據分解到社區(qū),列入“點對點”幫扶就業(yè)計劃。三是與國家扶貧計劃相結合。很多省份與扶貧部門數據比對,識別貧困人口未參保信息,實施差異化幫扶政策,發(fā)揮了助力精準扶貧的作用。
唐霽松表示,全民參保登記工作還存在地區(qū)間發(fā)展不平衡、部門間數據共享協(xié)調難度大、個別省市進展緩慢等問題,迫切需要加以改進。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對宜昌市依托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開展全民參保登記工作情況作了現場觀摩,8個省份代表進行經驗交流。會場開辟了全民參保登記工作成果展示區(qū),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生動展示工作成果。
“宜昌市全民參保登記信息系統(tǒng)”可視化演示:各類社保統(tǒng)計信息實時更新,精細到秒
在宜昌市網格監(jiān)管中心,周成剛主任向前來觀摩的會議代表介紹了宜昌市建立以社區(qū)網格為基本單元的“數字網格”管理體系的情況。按照“以人為本,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全程化服務”理念,宜昌市將電子政務網絡與政府各部門和社區(qū)的專網對接,形成動態(tài)更新、聯通共享、功能齊全的“一體化”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tǒng);并把城區(qū)121個社區(qū)劃分為1421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社區(qū)網格管理員,負責公安、綜治、人社、民政、計生、城管、食品安全等7類信息采集和綜合服務,把社會服務貫穿于常住人口生命周期和流動人口生活周期全過程。宜昌市社保基金征收稽查局局長王友華介紹說,宜昌市社保經辦系統(tǒng)借助“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和網格化社會管理平臺,開發(fā)了“全民參保登記電子空間地圖(GIS)系統(tǒng)”和“入戶核查進度考核系統(tǒng)”。2016年快速完成中心城區(qū)80多萬名實有人口的參保信息登記、建成參保登記數據庫,形成“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全民參保登記“網格模式”;2017年以“網格模式的推廣及長效運行”為主線推進全民參保登記提檔升級,迅速完成原GIS系統(tǒng)的升級改造,新系統(tǒng)對接“智慧宜昌大數據中心”,實時掌握30個部門的動態(tài)數據,系統(tǒng)功能從輔助入戶調查向數據動態(tài)、綜合統(tǒng)計和分析應用全面提升,逐步完成縣(市、區(qū))與中心城區(qū)信息系統(tǒng)對接,最終搭建了“宜昌市全民參保登記信息管理系統(tǒng)”。在網格監(jiān)管中心的大型顯示屏上,新系統(tǒng)展示了卓越功能:入戶核查、擴面資源、參保狀況等信息信手拈來,各類參保繳費統(tǒng)計信息實時更新,精細到秒,參保個人和單位基礎信息一目了然,調度人員可隨時與任一網格管理員順暢地進行視頻對話……現場觀摩的會議代表為宜昌工作的深入、細致、精準、高效深感震撼,情不自禁報以陣陣掌聲。
“會議取得圓滿成功,現場氣氛令人鼓舞?!比松绮可绫V行难惨晢T徐延君做會議總結時如是評價。關于下一步工作,他強調要注重發(fā)揮先行試點地區(qū)的帶動作用、繼續(xù)抓好基礎數據及其分析應用、注重長效機制建設。
“全民參保登記已經全面鋪開,為什么仍要注重試點?在全民參保登記全面啟動實施過程中,試點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未來3年要基本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仍然需要一些地區(qū)快馬加鞭,在數據挖掘分析、成果管理應用、尤其是政策開發(fā)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先行試點地區(qū)不能有‘歇歇腳’‘停一停’的想法,要敢想敢試,繼續(xù)發(fā)揮引領作用?!毙煅泳f。同時他認為,現在已進入依靠大數據提供服務的時代,全民參保登記要把握大數據帶來的機遇,圍繞數據開展工作;要通過登記對積累的數據進行清洗,真正做到一人一碼、身份唯一、數字真實,把數據搞準搞實,實時動態(tài)更新;要把全民參保登記數據服務于社保管理和經辦業(yè)務,服務于就業(yè)促進、扶貧開發(fā)和政策決策。
如徐延君所強調,全民參保登記是一項持續(xù)、長久的工作,要注重抓長效機制建設,包括部門協(xié)調協(xié)作機制、基層服務平臺建設機制、網格員工作機制以及聯席會議機制、財政保障機制等,這些機制不是一次性而是常態(tài)化的,因而“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始終在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p>
會議同期舉辦“2017全國全民參保登記工作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