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上海 200042)
中國當今家暴的傳統(tǒng)法律原因*
王立民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上海 200042)
深究中國當今發(fā)生家暴的原因,可以看到傳統(tǒng)法律的影響因素。中國傳統(tǒng)法律慫恿尊、長對卑、幼的家暴,以致卑幼者往往成為家暴的犧牲品。這種法律淵源流長,《唐律》在總結以往立法的基礎上,第一次對慫恿家暴的法律作了較為完備的規(guī)定,以后的《宋刑統(tǒng)》《大明律》《大清律例》又沿襲和發(fā)展了這一法律傳統(tǒng)。中國古代法律以刑法為主,其強大的規(guī)范作用反射到中國傳統(tǒng)的諺語、文學作品、家訓與家規(guī)等領域。當前,要避免、減少家暴,不僅要著力實施我國《反家庭暴力法》,還要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從根本上消除傳統(tǒng)法律慫恿家暴的影響,根治家暴,進一步建設文明、和諧的家庭關系。
家庭暴力;中國法律;古代律典;家庭與社會
家庭暴力(以下簡稱:家暴)在當今中國是一個不容小視的問題。據統(tǒng)計,在全國2.7億個家庭中,遭到過家暴的婦女占30%,家庭中的施暴者90%是男性,女性成了家暴的主要對象,每年有近10萬個家庭因為家暴而解體。*《檢察風云》編輯部:《圍堵家暴者》,《檢察風云》2016年第8期。另外,未成年人也是家暴的受害者。從2008年至2013年,僅媒體報道的未成年人受到家暴的案件就有697件。*劉強:《家暴案件面面觀》,《檢察風云》2016年第8期。這些數(shù)字都觸目驚心。深究中國當今發(fā)生家暴的原因,可以看到傳統(tǒng)法律的影響因素。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長期存在家暴,而且存在慫恿家暴的法律,以致家暴司空見慣,甚至還演變成一種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至今還有影響,并成為中國現(xiàn)存家暴的傳統(tǒng)法律原因。目前,在中國研究家暴的成果中,鮮見提到這一原因,有必要加以深究,從而全面認識當今中國家暴存在的歷史根源,并采取相應對策,減少家暴,縮小因家暴而造成的危害。筆者于本文中以中國唐、宋、明、清朝的主要法典《唐律》《宋刑統(tǒng)》《大明律》《大清律例》為中心,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家暴的法律原因作些探索,以期為當今相關立法提供鏡鑒。
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家庭成員有尊卑與長幼之分,其區(qū)別的主要依據是以宗法血緣關系為基礎的“五服”。依尊、長到卑、幼的排列分別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丁凌華:《五服制度與傳統(tǒng)法律》,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第10頁。西晉時制定的晉律把“五服”與刑法結合起來,形成了“準五服以制罪”制度。*張晉藩:《中華法制文明史》(古代卷),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223頁。這一制度確定,尊、長侵害卑、幼的,用輕刑;相反,則重。它慫恿了尊、長對卑、幼的家暴。《唐律》是唐朝的一部主要法典,其在總結以往立法的基礎上,第一次對這一制度作了較為完備的規(guī)定。《唐律》的條文中與家暴相關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內容。
1.《唐律》的規(guī)定慫恿祖父母、父母對子孫的家暴
唐朝的祖父母、父母與子孫的關系是一種尊卑關系,“五服”中屬于斬衰親。*丁凌華:《中國喪服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123頁。這里的“子孫”是指兒子、女兒和孫子、孫女。他們的地位十分懸殊,如同天地一般,特別是父親,即“父為子天”。*《唐律疏議·斗訟》“告祖父母父母”條“疏議”。在這種關系之下,祖父母、父母對子孫家暴的受刑事處罰很輕,甚至還可以免予刑事制裁?!短坡伞芬?guī)定,子孫如果違反了教令,祖父母、父母將其殺死,用刑僅為徒刑?!叭糇訉O違犯教令,而祖父母、父母毆殺者,徒一年半”。*《唐律疏議·斗訟》“毆詈祖父母父母”條。這一用刑大大輕于祖父母、父母毆殺非家庭成員的普通人的法律責任。如果他們毆殺了一個非家庭成員的普通人,所受的刑罰就是死刑?!爸T斗毆殺人者,絞?!?《唐律疏議·斗訟》“斗毆殺人”條?!短坡伞吠瑫r還規(guī)定,如果祖父母、父母過失殺死了違反教令的子孫,可以免予刑事制裁,即“過失殺者,各勿論”。*《唐律疏議·斗訟》“毆詈祖父母父母”條。
在這種祖父母、父母與子孫的地位懸殊的關系之下,子孫如果對祖父母、父母施行家暴,用刑就極其嚴厲?!短坡伞芬?guī)定,子孫無論是打還是罵祖父母、父母,都構成“十惡”重罪。其中,謾罵祖父母、父母構成“十惡”中的“不孝”罪,毆打了祖父母、父母則構成了“十惡”中的“惡逆”罪。*《唐律疏議·名例》“十惡”條。違犯者的用刑均是死刑,只是有絞與斬的差異。《唐律疏議·斗訟》“毆詈祖父母父母”條明文規(guī)定:“諸詈祖父母、父母者,絞;毆者,斬”。即使他們過失殺死了自己的祖父母、父母,也要被處以僅次于死刑的流刑,即“過失殺者,流三千里”。一方面,這一用刑大大重于子孫過失殺死一個普通人,如果他們過失殺死了一個非家庭成員的普遍人,用刑可適用贖刑而不需使用“五刑”,“諸過失殺傷人者,各依其狀,以贖論”*《唐律疏議·斗訟》“過失殺傷人”條。,另一方面,這一用刑又大大重于祖父母、父母因子孫違反教令而過失殺死子孫的處理,即可以免予刑事制裁。
在《唐律》的規(guī)定中,不僅祖父母、父母與子孫的家庭地位十分懸殊,如同天地一般,而且對施行家暴的用刑也非常懸殊。祖父母、父母對子孫施行家暴用的刑很輕,甚至可以免予刑事制裁;子孫對祖父母、父母施行家暴的用刑卻很重,就是過失者也要被處以流刑。其中的“子孫違反教令”中“教令”的范圍很寬泛,就是祖父母、父母對子孫的各種要求,涵蓋了子孫行為的方方面面。子孫不遵從祖父母、父母的要求,就會構成“子孫違反教令”,祖父母、父母就可合法地施行家暴,子孫也只能接受這種處罰。這既是祖父母、父母管束子孫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一種可以對其進行家暴的合法理由。這實質上慫恿了祖父母、父母對自己的子孫施行家暴。
2.《唐律》的規(guī)定慫恿丈夫對妻子的家暴
在唐朝的家庭成員關系中,除了親子關系外,還有夫妻等關系。唐朝的夫妻關系如同父子關系,即尊卑關系?!捌拗札R,與夫齊禮,義同于幼”。*《唐律疏議·斗訟》“歐傷妻妾”條“疏議”。因此,夫妻之間也屬斬衰親,其關系也是一種天地關系,即“夫者,妻之天也。移父之服而服,為夫斬衰”。*《唐律疏議·名例》“十惡”條“疏議”。在這種關系之下,丈夫對妻子的家暴用刑很輕,甚至還可以免予刑事制裁,《唐律》的規(guī)定就是這樣?!短坡墒枳h·斗訟》“毆傷妻妾”條規(guī)定:“諸毆傷妻者,減凡人二等”;“過失殺者,各勿論”。此條“疏議”還專門對丈夫過失殺妻不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理由作了解釋。“‘過失殺者,各勿論’,為無惡心,故得無罪。”《唐律》的這些規(guī)定都慫恿了丈夫毆打妻子,即實施對妻子的家暴。
同樣在這種夫妻的天地關系之下,妻子如果實施了對丈夫的家暴,用刑就十分重,要重于對其他普通人的量刑?!短坡伞钒哑拮蛹冶┱煞虻男袨槎椤笆異骸毙袨椤F渲?,毆打丈夫為“不睦”罪,殺死了丈夫為“惡逆”罪。*《唐律疏議·名例》“十惡”條。這樣,對妻子家暴丈夫的用刑就很重?!短坡伞芬?guī)定:“諸妻毆夫,徒一年;若毆傷重者,加凡斗傷三等?!?《唐律疏議·斗訟》“妻毆詈夫”條。凡人毆夫的用刑則要輕得多?!爸T斗毆人者,笞四十?!?《唐律疏議·斗訟》“斗毆以手足他物傷”條。如果妻子對丈夫家暴,以致過失殺死丈夫的,用刑也要比丈夫過失殺死妻子的用刑重許多,即“過失殺傷者,各減二等”。*《唐律疏議·斗訟》“妻毆詈夫”條。此條“疏議”還專門對此規(guī)定作了解釋?!凹偃缙拚鄯蛞恢В臃踩巳?,流三千里,過失減二等合徒二年半?!?《唐律疏議·斗訟》“妻毆詈夫”條“疏議”。與丈夫家暴過失殺死妻子可以不被追究刑事責任相比,也是天壤之別。
在《唐律》的規(guī)定中,不僅丈夫與妻子的家庭地位類似父子關系,如同天地一樣,而且對雙方施行家暴后的用刑也差別很大。丈夫對妻子的家暴用刑很輕,甚至還可以免予刑事制裁;妻子對丈夫的家暴則用刑很重,就是過失者也要被處以刑罰,不會被免予刑事制裁。這樣的規(guī)定十分有利于丈夫隨意對妻子實施家暴,阻遏了妻子對丈夫的家暴?!短坡伞访黠@縱容丈夫對妻子的家暴。
3.《唐律》的規(guī)定慫恿長者對幼者的家暴
在唐朝的家庭關系中,除了祖父母父母與子孫、夫與妻的斬衰親以外,還有齊衰、大功、小功、緦麻親,這些親屬關系中就有長、幼的關系。如果長、幼之間發(fā)生家暴而需用刑罰加以懲罰,那么對長者的用刑就輕,對幼者的用刑則重,《唐律》就是如此規(guī)定的。依據《唐律疏議·斗訟》“毆兄姊等”條的規(guī)定,弟妹家暴兄姐的用刑就要重于兄姐家暴弟妹的用刑。先看弟妹家暴兄姐的用刑。“諸毆兄姊者,徒二年半;傷者,徒三年;折傷者,流三千里;刃傷及折支,若瞎其一目者,絞;死者,皆斬;詈者,杖一百?!痹倏葱纸慵冶┑苊玫挠眯?。“若毆弟妹及兄弟之子孫、外孫者,徒三年;以刃及故殺者,流二千里。過失殺者,各勿論?!睂Ρ冗@兩條規(guī)定,可以發(fā)現(xiàn)對弟妹毆打兄姐的用刑明顯重于對兄姐毆打弟妹的用刑,并突出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毆打的結果相同,但用刑則是毆打兄姐重,毆打弟妹輕。同樣是毆打至死,對弟妹的用刑是“斬”,而對兄姐的用刑僅是“流二千里”。在《唐律》規(guī)定的“五刑”的刑等中,“斬”比“流二千里”要重四等。*《唐律疏議·名例》“死刑二”條。第二,過失毆打弟妹,即使毆打致死,都可免予刑事處罰,即“過失殺者,各勿論”。相反,毆打兄姐則沒有這一規(guī)定,即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弟妹謾罵兄姐構成犯罪,即被“杖一百”,可是兄姐謾罵弟妹則不構成犯罪。從中可得知,《唐律》還縱容長者對幼者的家暴。
從《唐律》的規(guī)定可知,其通過減輕用刑甚至免刑,來慫恿尊、長者對卑、幼者的家暴,同時,通過對卑、幼者的加重用刑,來抑制他們對尊、長者的家暴。這種用刑的輕重區(qū)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家暴的主體往往是尊、長者,而家暴的對象往往是卑、幼者。另外,家暴的重要形式是毆打與謾罵,即“毆”與“詈”。《唐律》的這些慫恿尊、長家暴的規(guī)定對以后中國封建朝代的立法產生了很大影響,慫恿家暴的規(guī)定得到延續(xù)。
受《唐律》關于慫恿家暴規(guī)定的影響,《宋刑統(tǒng)》《大明律》《大清律例》在作出類似規(guī)定的同時,還根據本朝代的具體情況,作了相應的改革。
1.《宋刑統(tǒng)》對慫恿家暴規(guī)定的沿襲
《宋刑統(tǒng)》是宋朝的主要法典,基本沿用了《唐律》的內容,其中也包括慫恿尊、長家暴卑、幼的規(guī)定?!短坡伞愤@一規(guī)定的內容在《宋刑統(tǒng)》中全部被繼承,只是《宋刑統(tǒng)》在體例上與《唐律》有所不同?!端涡探y(tǒng)》是律下分門,門下設條,有些律條便歸入門下,不再單獨設置?!短坡伞穭t是律下直接設條,沒有門,因此《唐律》關于慫恿尊、長家暴的內容在《宋刑統(tǒng)》的排列上有了改革,有些單獨的《唐律》的律條,在《宋刑統(tǒng)》中就成為門中的內容,不再是如《唐律》那樣單獨的律條了?!短坡伞ざ吩A》中的“毆傷妻妾”、“妻毆詈夫”、“毆兄姊等”、“毆詈祖父母父母”條的內容全部被歸入《宋刑統(tǒng)·斗訟》的“夫妻妾媵相毆并殺”門,它們原有律條的條標也不復存在了。經過門的歸納,《宋刑統(tǒng)》就把《唐律》中有關慫恿家暴的規(guī)定在體例上作了改革,重新整合了這些規(guī)定,便于人們查找與運用。
2.《大明律》對慫恿家暴規(guī)定的沿襲
《大明律》是明朝的一部主要法典。它在體例與內容上雖有沿用《唐律》之處,但同時又對《唐律》作了改革。在體例上,它采用名例加吏、戶、禮、兵、刑、工7篇的體例,與《唐律》12篇的體例有很大不同。在內容上,它只保留了《唐律》中的部分內容,其它的內容均為新增,*參見王立民:《唐律新探》,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448-449頁。同時,在對犯罪者的用刑上,也有所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大明律》對《唐律》中慫恿家暴規(guī)定的改革就比較大了(其主要內容可參見表1)。
表1 《大明律》對《唐律》中慫恿家暴規(guī)定的改變
從以上《大明律》與《唐律》關于慫恿尊、長對卑、幼家暴的規(guī)定比較可以看到,《大明律》總體上加大了慫恿尊、長對卑、幼家暴的力度,這又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凡是尊者對卑者的家暴,對尊者的用刑要比《唐律》的規(guī)定輕。同樣是祖父母、父母毆殺違犯教令的子孫,《大明律》規(guī)定祖父母、父母只要被“杖一百”,《唐律》則規(guī)定要被“徒一年半”。同樣是丈夫毆打妻子,《大明律》規(guī)定丈夫打妻子可以不負刑事責任,即“非折傷,勿論”;《唐律》則沒有明文規(guī)定。另一方面,凡是卑、幼者對尊、長的家暴,對卑、幼的用刑要比《唐律》的規(guī)定重。同樣是過失殺死祖父母、父母,《大明律》對子孫的用刑是“杖一百,流三千里”;《唐律》僅是“流三千里”。同樣是妻子打傷了丈夫,《大明律》規(guī)定有“至篤疾者,絞”,《唐律》規(guī)定則是“加凡斗傷三等”,即最高刑是“流三千里”。*《唐律疏議·斗訟》“毆人折跌支體瞎目”條。同樣是弟、妹毆打兄、姐,《大明律》規(guī)定對弟、妹的用刑是“杖九十,徒二年半”;《唐律》的規(guī)定僅是“徒二年半”??梢姡瑥目傮w上來看,《大明律》中的相關規(guī)定更有利于尊、長對卑、幼的家暴,而更不利于卑、幼對尊、長的家暴。因此,可以說,《大明律》慫恿尊、長對卑、幼家暴的力度加大了。
3.《大清律例》對慫恿家暴規(guī)定的沿襲
《大清律例》是清朝的一部主要法典。它成功地將律例合編,使其成為中國古代一部由律例構成的典型法典。它的律條內容大量沿用《大明律》,與《大明律》律條的內容相差不大,關于慫恿家暴的內容即基本一致,但許多律條之后所附的例條則是《大明律》所沒有的?!洞笄迓衫穼Υ俗髁烁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條主要起補充律條的功能,作用不小。其中,關于慫恿家暴的規(guī)定也因此而有所改變?!洞笄迓衫分械摹捌捩獨颉钡嚷蓷l后沒有附例條,這種改革集中反映在表2中。
表2 《大清律例》對慫恿家暴的主要規(guī)定
從《大清律例》的律條與例條的規(guī)定來看,《大清律例》中律條關于慫恿家暴的規(guī)定與《大明律》的相關律條基本一致,而其例條的規(guī)定為新增。這些例條都對律條的規(guī)定起了補充功能?!洞笄迓衫ば搪伞ざ窔隆贰皻谟H尊長”條的例條對律條中沒有規(guī)定的“執(zhí)有刀刃趕殺,情狀兇惡者”作了規(guī)定;《大清律例·刑律·斗毆下》“毆祖父母父母”條的例條對律條中沒有規(guī)定的義子孫家暴義祖父母、父母的“毆罵、侵盜、恐嚇、詐欺、誣告等情”作了規(guī)定;《大清律例·刑律·罵詈》“罵祖父母父母”條的例條對律條中沒有規(guī)定的子孫謾罵祖父母、父母與妻妾謾罵丈夫的祖父母、父母后又“告息詞者”的行為作了規(guī)定。經過例條如此補充,使得律條的規(guī)定更為完備,在司法實踐中也更具操作性。另外,對于卑、幼家暴尊、長者的行為,用刑有加重的傾向。在《大清律例·刑律·斗毆下》“毆期親尊長”條的例條對弟、妹毆打兄、姐在內的卑、幼毆打期親尊長并未受傷的行為,用刑是“依律發(fā)邊衛(wèi)充軍”,而律條的規(guī)定僅是“杖九十、徒二年半”,例條的用刑明顯重于律條。這些都是《大清律例》慫恿家暴的一些特別規(guī)定。
4.小結
《唐律》作為唐朝的一部主要法典,對家暴作了較為完備的規(guī)定,之后的《宋刑統(tǒng)》《大明律》與《大清律例》等宋、明、清的主要法典,也對家暴作了規(guī)定,并且在體例與內容等方面都有繼承和完善,以適應本朝代的需求,維護以父權與夫權為中心、尊長卑幼有序的封建家庭秩序。
中國古代關于慫恿家暴的法律在司法實踐中得到了實施,使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了落實。這里以一些現(xiàn)存的案例來反映其實施情況。
1.司法實踐中體現(xiàn)的尊、長家暴卑、幼的情況并不鮮見
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官方不僅制定了慫恿尊、長對卑、幼家暴的法律,還加以嚴格實施,有的還進入司法程序,其情況可從現(xiàn)存的案例中得到一些反映。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那時尊、長對卑、幼的家暴已經不是一種偶然現(xiàn)象,嚴重的家暴行為已經廣泛存在于官府的審判實踐之中。這里以例為證。在唐朝,奉先縣有曹芬兄弟兩人,都是士兵“隸北軍”,他們酒后家暴自己的妹妹,即“醉暴其妹”。當父親去制止時,他們還是不罷手,于是妹妹便氣憤投井而亡?!案妇炔恢?,恚赴井死?!贝丝h的縣尉審判了此案并作出了判決。*辛子牛主編:《中國歷代名案集成》(中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103頁。在宋朝,潁川的一位名為劉柳的人因其哥哥劉甲的原因,用鞭子抽打自己無辜的妻子,對其實施家暴,即“鞭其婦”,結果其妻被這一家暴活活折磨致死,“婦以無罪死”。此案后來被“潁川推官”張洞受理。*(宋)鄭克:《折獄龜鑒》,劉俊文譯注、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7頁。在明朝,達州有兄周敬三與弟周南八兩人因私情而發(fā)生家暴,其中周敬三“欲火與妒心兼熾”,毆打周南八,最后周南八被自己的兄長周敬三毆死?!叭_所向,而南八無生矣?!边_州刺史毛庚南審判了此案,周敬三也因此而被追究了刑事責任。*末子、文函編著:《明清法官斷案實錄》(上),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版,第142頁。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河南中牟縣的韓宗玉家暴自己的妻子郭氏并致其死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8月,韓宗玉娶妻郭氏,翌年正月韓宗玉外出貿易,其間回過家并與郭氏同過房;同年,韓宗玉回家,看到郭氏懷孕,懷疑其與自己的伙計劉改子有奸情,便抓住郭氏頭發(fā),扯到坑上,令其跪下,還要逼她招供奸情,可郭氏“堅不承認”,于是,韓玉宗拿起棍子,劈頭蓋臉猛打,最后,他覺得用棍打還不解氣,便拿起斧頭,亂砍郭氏30多刀,致其斃命。此案經縣、巡撫、刑部審理,還由乾隆皇帝裁決。*參見柏樺:《明清奇案》,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223頁??梢?,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家暴屢見不鮮,在訴訟案件中就能得到顯現(xiàn),不在案例里、不由官府審理的就更多了。
2.尊、長家暴卑、幼的行為依法得到了輕判
中國傳統(tǒng)法律慫恿家暴集中表現(xiàn)在尊、長家暴卑、幼時依法得到了輕判,相反,則受到重判,即尊、長家暴卑、幼用刑輕,卑、幼家暴尊、長則用刑重。司法態(tài)度與此保持一致,慫恿尊、長對卑、幼家暴的法律得到了實施,這在案例中也得到充分了體現(xiàn)。以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0年)一些家暴致死案件的審判為例進行比較,可以反映那時慫恿尊、長家暴卑、幼法律的實施情況,這是因為,對同一時期發(fā)生的家暴案件進行比較,可比性會強一些,也更具說服力。嘉慶年間發(fā)生過一些尊、長家暴卑、幼案件,對其處罰明顯輕于卑、幼家暴尊、長的處罰。這里先以丈夫對妻子家暴和妻子對丈夫家暴的用刑比較,來反映法律慫恿尊者對卑者的家暴。嘉慶六年(1801年),浦發(fā)淋與其妻副姐不和,原因是她“貪懶不聽”,而且在浦發(fā)淋母親浦章氏訓斥時,副姐還“出言挺撞”。于是,浦發(fā)淋便對自己的妻子副姐又是罵又是打?!捌职l(fā)淋喝罵,并掌毆副姐右腮頰”,接著還“用木槌連毆,致傷其左腿、左臁肕”,甚至毆其頭部,致其“倒地”死亡。審判后的用刑是“絞監(jiān)侯”。*鄭秦、趙雄主編:《清代“服制”命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465頁。同年,還發(fā)生過妻子對丈夫的家暴案件,但用刑則明顯重于“絞監(jiān)侯”。那年鄭棕兆被其妻鄭賴氏家暴致死。鄭棕兆以“屠宰為業(yè)”,經常家暴自己的妻子鄭賴氏,“鄭賴氏屢被打罵”。一次,鄭賴氏在被鄭棕兆毆打后,“憶及伊夫屢次打罵欺凌,一時忿恨”,利用有利時機,竭盡全力,對鄭棕兆施暴,最終導致他“翻跌下地,食器嗓具斷,立時殞命”。此案經審理后,判處鄭賴氏“凌遲處死”。這一用刑大大重于“絞監(jiān)侯”。*同上注,鄭秦、趙雄主編書,第477-478頁。可見,法律慫恿丈夫對妻子的家暴,即法律慫恿尊者對卑者家暴。
以嘉慶年間發(fā)生過一些兄對弟家暴和弟對兄家暴的用刑比較,也可以反映出裁判者慫恿長者對幼者的家暴的情形。嘉慶五年(1800年),胞兄朱定隴與胞弟朱定海居住在一起,朱定隴因酗酒、當錢之事與母親肖氏發(fā)生爭執(zhí),朱定海為其母親,對朱定隴施以家暴。他“舉鍬向毆,朱定隴頭向右閃,致傷左項頸損連耳根”,接著繼續(xù)用鍬毆打,以致其“傷及腦后,倒地擦傷左手腕,移時殞命”。這一家暴致死案經審判后,對朱定海的用刑為“斬立決”。*同前注,鄭秦、趙雄主編書,第438-439頁。可是,對嘉慶元年(1796年)發(fā)生的兄家暴弟致死案的用刑就不同了,明顯輕于對朱定海的用刑。那年兄趙學賢在田內放鴨,其鴨被一個名為劉澤高的過路人偷捉?!摆w學賢家鴨只放于田內,有劉澤高路過偷捉。”以后趙學賢發(fā)現(xiàn)其弟趙學香與劉澤高有來往,令其不要與劉澤高來往,但趙學香不聽?!?趙學賢)遇見趙學香與劉澤高同行,趙學賢以劉澤高不是好人,囑令不必相與,趙學香不聽而散。”當日,他們的母親趙胡氏知道此事后,亦指責趙學香的不是,可他不僅不聽勸告,還對母親沒禮貌。此時的趙學賢義憤填膺,便“順取柴刀戳傷趙學香脊背左后肋、左臂膊,趙學香放手轉身,趙學賢又戳其右肋”,接著又“復用刀連戳趙學香左血盆、左曲,倒地,趙學香旋即殞命”。此案的審判結果是“絞監(jiān)侯”。*同前注,鄭秦、趙雄主編書,第428-429頁。“絞監(jiān)侯”的用刑比“斬立決”明顯要輕??梢姡袊鴤鹘y(tǒng)司法與立法一致,都以兄對弟的家暴用刑輕和弟對兄的家暴用刑重,來慫恿兄對弟即長對幼的家暴。清朝嘉慶年間發(fā)生家暴案件的用刑與中國古代其它時期的類似情況相差不多。通過這些案件,可以窺視中國古代慫恿尊、長家暴卑、幼規(guī)定的實施情況。
3.小結
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關于慫恿尊、長對卑、幼的家暴,不僅法律作了規(guī)定,而且這些規(guī)定在司法中得到了實施,對現(xiàn)實生活產生了影響,逐漸形成了一種尊、長家暴卑、幼的社會氛圍,甚至成為一種常理。司法官也因審理了家暴案件,總結出自己審理這類案件的經驗,傳給后人。清人王又槐在其《辦案要略》中,闡述了與家暴發(fā)生的原因、行為等有關的一些內容:“在兄弟,或利其貲財肥己;在夫妻,或恨其妒悍不馴,臨時起意,故打重傷、多傷,傷及致死處而死者是也?!?(清)王又槐:《辦案要略》,群眾出版社1987年版,第2頁。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古代家暴并不鮮見。
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慫恿尊、長對卑、幼家暴的法律長期規(guī)范、指導著人們的行為,使大家對這種家暴習以為常。尊、長實施家暴變得理所當然,卑、幼被家暴也只能無奈忍受,甚至成為犧牲品。久而久之,對卑、幼的家暴還演變成一種傳統(tǒng),影響到傳統(tǒng)的諺語、文學作品、家訓與家規(guī)等,使其代代相承,口口相傳。
1.中國有些傳統(tǒng)諺語中含有父母對子女用家暴進行教育的內容
這些內容里的家暴色彩比較濃,特別是對子女的打、罵。這種打、罵成了教育子女必要和有效的手段。這樣的手段用今天的眼光來審視,就是一種家暴。中國傳統(tǒng)社會把父親作為教育子女的第一責任人,《三字經》一開始就講:“養(yǎng)不教,父之過?!备赣H為了實現(xiàn)其對子女的教育并取得實效,就使用家暴手段,變得不那么仁慈了。于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就有“父不慈則子不孝”的諺語。*傅明偉、潘文雅主編:《世界妙語大全》,河海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214頁。它告訴人們,父親為了教育、培養(yǎng)夢寐以求的孝子,不可仁慈,即不能不家暴,否則就教育、培養(yǎng)不出孝子。而且,這種教育要從小開始,因為“小時教不嚴,大時蹦上天”,后果不堪設想。*同上注,傅明偉、潘文雅主編書,第1299頁。那時,教育、培養(yǎng)不出孝子就是家教的失敗、父親的失職,也是家家戶戶不愿看到的事。這種諺語與中國治家要嚴的基本要求相吻合,即“治家嚴,家門和”。*同上注,傅明偉、潘文雅主編書,第1296頁。父親是如此,母親也是如此。中國古代還有“慈母敗子”的諺語。*張艷國編著:《家訓輯覽》,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頁。其中,對于子女的嚴要求中,就包括了打、罵等家暴手段。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流傳的對子女要“耳提面命”與“棍棒之下出孝子”等諺語無一不具有父母對子女家暴的性質,而且名正言順。反過來,子女對父母的家暴就變成了大逆不道,違反天理,決不可行?!按蚶献恿R娘,天下反?!钡闹V語就是一個寫照。*同前注,傅明偉、潘文雅主編書,第1298頁。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諺語是人們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也是一種人們形成的共識。諺語一旦形成并被傳播,就有一種規(guī)范與警示作用,往往會成為評判人的行為的一種標準,并得到人們的認可與模仿,其影響力很大。這種影響就是一種文化的影響,人們不論性別男女,年齡老小,籍貫南北,地位高低等,都會受其影響。
2.中國有些傳統(tǒng)文學作品中存在父親對子女家暴的情節(jié)
《紅樓夢》中就有父親家暴子女的情節(jié)。賈寶玉要避見其父親賈政,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害怕自己被其家暴?!都t樓夢》第8回描述到,當賈寶玉得知薛寶釵在家養(yǎng)病,想去看望她,即“因想起寶釵近日在家養(yǎng)病,未去看視,意欲去望他”,但為了避見父親賈政,便繞道而遠行。“(賈寶玉)又怕遇見他父親,更為不妥,寧可繞個遠兒。”*(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一),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93頁??墒?,賈寶玉總不能老是不見賈政,而見了面就少不了被罵,他成了賈政的家暴對象。該書第17回描述到,當賈政與家人檢查園內工程時,要賈寶玉“題詠”,可“寶玉只顧細思前景,全無心于此了”,回答自然不能令賈政滿意,于是他就施暴,謾罵賈寶玉“你這畜生,也竟有不能之時了”。*同上注,曹雪芹、高鶚書,第195頁。一旦有錯,賈寶玉更是逃不了被打。該書第33回描述到,賈政因琪官、金釧之事,認為賈寶玉“在外流蕩優(yōu)伶,表贈禮物,在家荒疏學業(yè),逼淫母婢”,就命“小廝們”痛打寶玉,結果他們“將寶玉按在凳上,舉起大板,打了十來下”??墒?,賈政還嫌打得太輕,自己又“一腳踢開掌板的,自己奪過板子來,狠命的又打了十幾下”。賈寶玉“起先覺得打的疼不過,還亂嚷亂哭,后來漸漸氣弱聲嘶,哽咽不出”。*(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二),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396頁。這種相似的描寫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不足為奇。文學作品中的描寫正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存在家暴的客觀反映,可從另一個視角佐證家暴的廣泛存在。
3.中國有些傳統(tǒng)家訓與家規(guī)中也有尊、長對卑、幼家暴的內容
中國傳統(tǒng)的家訓是一種家庭中的尊、長者對卑、幼的訓誡,特別是父親對子女的訓誡,具有規(guī)范家庭成員中卑、幼行為的作用。家規(guī)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其中對卑、幼行為規(guī)定的內容較多,違反者還往往被責罰。有些中國傳統(tǒng)的家訓與家規(guī)里有尊、長對卑、幼家暴的內容,這些內容是對中國傳統(tǒng)法律中慫恿尊、長對卑、幼家暴規(guī)定的細化,也是這種規(guī)定的延伸,使其更為適合不同的家庭狀況。這些家訓家規(guī)認可家暴是家庭中尊、長對、卑、幼的教育手段,也是卑、幼要順從尊、長意志的一種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家訓中的家暴突出表現(xiàn)為,父親對子女家暴的訓誡,是對子女預期行為的規(guī)范,既鼓勵他們?yōu)樯频男袨?,又懲罰他們作惡的行為。唐朝的李勣的家訓就是如此。李勣從一些高官子女敗落的教訓出發(fā),訓誡自己的子孫,如有不善行為,就以家暴治之,以防被后人恥笑?!拔乙姺啃g、杜如晦、高季輔皆辛苦立門戶,亦望詒后,悉為不肖子敗亡。我子孫今以付汝,汝可慎察,有不厲言行、交非類者,急榜殺以聞,毋令后人笑吾,猶吾笑房杜也?!?李楠編著:《傳世家訓家書寶典》,西苑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頁。
家規(guī)的強制性強于家訓,使用家暴的手段就更為普遍,子女違犯家規(guī)被家暴的規(guī)定就比較多了。唐朝的《義門家法》規(guī)定,要對有過錯的弟侄使用家暴,進行教育。其中,“諸誤過失、酗酒而不干人者”,要被“笞五十”;“恃酒干人及無禮妄觸者”,要被“決杖五十”;“不遵家法,不從家長令,妄作是非,逐諸賭博、斗爭傷損者”,要被“決杖十五下”;“妄使莊司錢谷,入于市廛,淫于酒色,行止耽濫,勾當敗缺者”,要被“決杖二十”。*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guī)》,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243頁。明朝的《義門規(guī)范》對卑幼,特別是子孫的過錯,也規(guī)定用家暴加以懲處。其中,卑幼對尊長“出言不遜,制行悖戾者,姑誨之。誨之不悛者,則重箠之”;“子孫固當竭力以奉尊長”,否則就要被“會眾箠之,以示恥辱”;“子孫年十二,于正月朔則出就外傅,見燈不許入中門。入者箠之”;“俗樂之設,誨淫長奢。切不可令子孫聽,復習肄之。違者家長箠之”。*同上注,費成康主編書,第279-281頁。清朝的《海城尚氏宗譜》中的“先王遺訓”同樣規(guī)定要對有較大過錯的卑、幼施以家暴,以肅家規(guī)。這一遺訓規(guī)定,如兄弟有過錯“即將所犯傳齊爾輩弟兄,帶赴家廟視告,共同詢問,如事少輕,諒情薄罰;如事少重,許用竹板”。*同前注,費成康主編書,第293頁。此類規(guī)定在中國傳統(tǒng)家規(guī)中不勝枚舉。
4.小結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諺語、家訓與家規(guī)都具有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作用,只是強制力的程度不同而已,其中家訓、家規(guī)的強制力比諺語更強,而且會有針對家暴手段的具體規(guī)定,更易操作。諺語雖往往是抽象描述,強制力不及家訓、家規(guī),但其影響力較大,流傳較廣,輿論作用更為突出。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文學作品中的家暴情節(jié)則是現(xiàn)實生活的映射,有了客觀存在,才會有作品中的情節(jié),其可從一個側面來反映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尊、長對卑、幼家暴的狀況。家暴能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存在,而且還經久不衰,與傳統(tǒng)法律中慫恿尊、長對卑、幼家暴的規(guī)定密不可分。沒有這種法律規(guī)定,家訓、家規(guī)中的相關規(guī)定就會缺少合法性依據,沒有生存空間;沒有這種法律規(guī)定,文學作品中的描述就變成無源之水,空中樓閣。由此亦可見中國傳統(tǒng)法律中慫恿尊、長家暴卑、幼規(guī)定的影響非常大。
中國傳統(tǒng)法律慫恿家暴雖然已成歷史,可仍對今天有所啟示。
1.中國傳統(tǒng)法律慫恿家暴規(guī)定的規(guī)范作用與影響力都很大
中國傳統(tǒng)法律以刑法為主,其處罰力度與強制力都非常強,因此其規(guī)范作用就特別明顯。中國傳統(tǒng)法律中慫恿家暴的內容都屬于刑法的內容,在《唐律》《宋刑統(tǒng)》《大明律》《大清律例》中都有明文規(guī)定,違反者都要被追究刑事責任,被處以刑罰。人們?yōu)榱颂颖苄塘P的處罰,不敢輕意違犯,從而導致了這類規(guī)定的規(guī)范作用就特別明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尊、長家暴卑、幼便習以為常,并融入到諺語、家訓與家規(guī)等中,使其廣被接受并合法化,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直接反映這種家暴的存在,并進一步進行渲染與傳播,為家暴行為推波助瀾,以致其在社會生活中成了家常便飯。從這種意義上講,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廣泛存在的家暴首先應歸罪于傳統(tǒng)法律中關于慫恿尊、長家暴卑、幼的規(guī)定,這也是中國當今家暴存在的歷史原因中的主要原因。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
2.中國傳統(tǒng)法律慫恿家暴規(guī)定背后存在理論基礎
中國傳統(tǒng)法律的制定與實施都有其一定的理論基礎,關于慫恿尊、長對卑、幼家暴的規(guī)定也是如此,其理論基礎是宗法理論。這一理論從原始社會末期逐漸產生、發(fā)展而來,貫通于整個中國傳統(tǒng)社會,其強調血緣的親疏關系,把家庭成員劃分為尊、長與卑、幼,尊崇尊、長的地位,貶低卑、幼的地位。從這一理論出發(fā),便有了男尊女卑、父為子天、夫為妻天等說法,便有了禮的具體化規(guī)定,突出尊、長的高地位與卑、幼的低地位。兩漢時禮法開始結合,魏晉南北時期又把喪服制度與刑法結合起來,形成了“五服以制罪”的刑事制度,使慫恿尊、長家暴卑、幼的規(guī)定得到進一步規(guī)范?!短坡伞返谝淮瓮陚涞匾?guī)定了關于慫恿尊、長對卑、幼家暴的規(guī)定,宋、明、清朝在《唐律》的基礎上作了完善,并使這種慫恿家暴的法律傳承下來。中國傳統(tǒng)法律中關于家暴規(guī)定的理論基礎歸根到底是宗法理論。這一理論不僅生命力很強,貫穿于整個中國傳統(tǒng)社會,而且外化力亦很強,以致中國傳統(tǒng)法律不僅規(guī)定了尊、長與卑、幼身份的不同,還慫恿尊、長家暴卑、幼。用今天的眼光來審視這一理論,其危害不小。
3.要著力實施我國《反家庭暴力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15年12月27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該法于2016年3月1日起實施。這部法律專為防止當下中國存在的家暴問題而制定,針對性很強。其內容涉及立法宗旨、家暴形式、反家暴義務與機構、家暴的預防、家暴的處置、人身安全保護令和家暴的法律責任等一系列關于反家暴的規(guī)定,是反家暴的有效法律武器,也基本能滿足我國當前反家暴的現(xiàn)實需要。另外,這部法律正在得到實施,被稱為“‘反家暴’第一案”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在我國《反家庭暴力法》生效后的第16天,即2016年3月16日,廣州市白云區(qū)人民法院就依照該法的規(guī)定,下達了首張《人身保護令》,要求轄區(qū)內的家暴者“吳紅在六個月內不得靠近、跟蹤、騷擾”被其家暴的女兒劉園園,“如果違反,不僅會處以罰款、拘留,嚴重的,可追究刑事責任”。沒有了家暴的劉園園回歸到了正常生活,“日子逐漸恢復了平靜”。兒童節(jié)前夕,吳紅表示會“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大海:《“反家暴”第一案:媽媽請你離我遠一點》,《民主與法制》2016年第35期。事實證明,我國《反家庭暴力法》已經得到了有效實施。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全國都要著力實施這部法律,進一步擴大其社會影響力,有效防止家暴,建立文明的家庭關系,促進家庭和諧與社會穩(wěn)定。
4.要進一步加強法治文化建設
中國傳統(tǒng)法律慫恿家暴的規(guī)定被適用了數(shù)千年,深深扎根于中國社會,變成了一種傳統(tǒng),而且還貫穿理論、立法與司法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種文化,滲透進了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諺語、家訓與家規(guī)中,允許家暴似乎成了一種常態(tài)。當前,要消除中國傳統(tǒng)法律慫恿家暴的影響,就要從改變這種文化開始,否則,還是不能根治當前的家暴?,F(xiàn)代法治文明產生于法治社會,把法治理念、精神與法治中的立法、行政執(zhí)法、司法、法治監(jiān)督、法治器具等融與一體。它的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義、維護人權等一系列主張、規(guī)定都與中國慫恿家暴的傳統(tǒng)法律針鋒相對,而與中國當今正在全面推進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工程相吻合。進一步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全力弘揚法治文明,就會擊中當前家暴的命門,避免或減少家暴的產生。當然,法治文化建設本身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當前進一步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時,要借鑒外國適合中國國情的法治文化內容,還可以借鑒中國原來法律文化中的合理成分,盡快建成中國現(xiàn)代的法治文化,從根本上清除中國傳統(tǒng)的家暴文化,塑造和諧的家庭關系。
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不僅存在家暴的理論基礎,還有慫恿尊、長家暴卑、幼的法律,以致家暴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諺語、文學作品、家訓與家規(guī)中都有家暴的痕跡。家暴的長期存在導致人們對尊、長家暴卑、幼習以為常。這種傳統(tǒng)與文化到了現(xiàn)代仍有影響,“虎爸”、“虎媽”大有市場,甚至有人還認為:“適度的責罵孩子,可能使孩子的心靈具有安全感。”*同前注,傅明偉、潘文雅主編書,第209頁。家暴在當今中國,沒有銷聲匿跡。今天,中國要進一步建設文明和諧的家庭,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家暴必須被趕出現(xiàn)實生活的舞臺。這個任務很艱巨,要深挖根源,不能忽略傳統(tǒng)法律中慫恿尊、長家暴卑、幼規(guī)定在當下的不良影響;應對癥下藥,在著力實施我國《反家庭暴力法》的同時,還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使其成為中國的主流文化,不斷消減中國傳統(tǒng)慫恿家暴的法律規(guī)定與文化的不良影響,從而使中國的家庭成為沒有家暴的文明、和諧家庭。
(責任編輯:姚 魏)
DF082
A
1005-9512-(2017)12-0096-11
王立民,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本文得到國家重點學科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科建設項目(學科代碼:030102)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