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斑馬線真正成為“安全線”
設置斑馬線主要目的是要讓行人過街有序、安全、放心。但在現實中,很多時候卻并不安全,也不省心。機動車轉彎不避讓行人,在斑馬線前不減速的情況隨處可見,甚至發(fā)生許多慘劇。其原因何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機動車禮讓斑馬線中的一些熱點問題,為讀者逐一解讀。
問:近年來,各地發(fā)生的機動車撞人的事故屢見不鮮,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發(fā)生在斑馬線上的,這類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
答:據統(tǒng)計,近三年來全國共在斑馬線上發(fā)生機動車與行人的交通事故1.4萬起,造成3898人死亡。從造成事故原因分析看,主要是由于交通參與者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違反法律法規(guī)通行導致的。具體而言,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機動車行經斑馬線未按規(guī)定讓行;另一個是行人闖紅燈。從統(tǒng)計情況看,機動車未按規(guī)定讓行導致的事故占了全國事故的90%。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機動車行徑斑馬線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行時應當停車讓行,但目前很多城市機動車未按規(guī)定讓行的行為還比較普遍,在斑馬線前爭道搶行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嚴重影響了行人過街的安全。
問:有市民表示,部分道路的交通設施不全,比如一些小路口沒有交通指示燈等等,讓人們在通過斑馬線的時候很沒有安全感,那么類似于交通指示燈、拍攝探頭等等一些設施的缺少是否也是事故發(fā)生的原因?這類設施安裝的原則和依據是怎樣的?
答:斑馬線上機動車撞行人事故主要原因是交通參與者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違反法律法規(guī)通行造成的。但也反映出一些城市特別是城郊結合部信號燈、交通監(jiān)控等道路配套設施不夠完善、不夠合理的問題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如部分道路比較寬,信號周期太短、道路中間未設置二次過街設施,造成行人過街不方便等問題。
關于人行橫道的交通設施,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標準,明確了設置的條件和要求。對應設置信號燈的人行橫道,2007年發(fā)布的《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規(guī)范》國家標準,要求按照道路交通機動車、行人流量、道路車道數量等條件設置交通信號燈。在一些機動車流量比較大的路口和路段,為了達到既要保障機動車順暢通行,又要確保行人安全過街的雙重目標,《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guī)范》明確要求設置立體過街設施,如行人過街天橋和地下過街通道。對未設置信號燈的人行橫道, 2009年和2015年發(fā)布的《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和《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guī)范》國家標準規(guī)定,應在人行橫道線前配合設置停止線和人行橫道預告標識,并應配合設置人行橫道標志,也可增設注意行人標志。關于監(jiān)控設施的設置,2015年公安部頒布了行業(yè)標準《人行橫道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監(jiān)測記錄系統(tǒng)通用技術條件》(GA/T1244-2015),對機動車違法通行人行橫道行為采集設備技術要求、檢驗方法及規(guī)則等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
信號燈設置標準:
一、路口機動車高峰小時流量超過規(guī)定數值時,應設置信號燈。如相交道路單向各一個車道時,主要道路雙向高峰小時流量超過750輛,次要道路單向超過300輛。
二、路段設置人行橫道線的,雙向機動車車道數達到或多于3條,雙向機動車高峰小時流量超過750輛及12小時流量超過8000輛的路段上,當通過人行橫道的行人高峰小時流量超過500人次時,應設置人行橫道信號燈和相應的機動車信號燈。
問:國外一些國家如何樹立起禮讓斑馬線的意識?是否有可借鑒的方法呢?
答:尊重斑馬線、行人優(yōu)先是國際通行的規(guī)則。從國外加強斑馬線管理經驗來看,一方面要靠宣傳教育引導,從小培養(yǎng)禮讓斑馬線的意識;另一方面要靠法治保障,通過剛性約束、嚴格處罰來規(guī)范駕駛人行為。對違反規(guī)定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都規(guī)定了非常嚴厲的處罰措施。比如:韓國交通法規(guī)定,駕駛機動車遇步行者在穿行人行橫道時,要暫停或慢行,違反規(guī)定的處以罰款或拘留。日本交通法規(guī)定,車輛進入人行橫道之前必須臨時停車,且不得妨礙行人通行,違反規(guī)定的將處以3個月以下行政拘留,或處以相當于3000元人民幣的罰款。澳門規(guī)定駕駛人在接近有交通信號的人行橫道或轉彎遇到行人時應讓行,對于不禮讓的違法行為,將被處以相當于3000元至1.25萬人民幣罰款,對累犯將處以兩倍的罰款及禁止駕駛2至6個月。
另外,為保障行人安全過街,部分國家也在過街設施優(yōu)化、交通信號控制等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如韓國實施了“以步行者為中心的交通安全設施設置計劃”,在學校周邊以及殘疾人、老年人比較多的區(qū)域,把人行橫道的綠燈時間延長,并適當縮短人行橫道設置間隔。英國、新加坡設置了按鈕式過街信號燈,行人過街時按下按鈕,就會為行人提供綠燈信號,方便安全過街。這些都值得學習借鑒,目前國內很多城市已經開始探索實踐。
問:我國法律法規(guī)已經規(guī)定了機動車在行駛時要禮讓斑馬線,過往也有不少安全方面的宣教,但是在部分地區(qū)的確實施的效果差強人意,那么如何從根源上同時管理好行人與機動車呢?各地都采取了什么辦法?效果如何?會否擇優(yōu)全國開展。
答:“禮讓斑馬線、尊重行人、以人為本”,反映的不僅是駕駛人的素質,折射的更是城市文明和汽車文明。道路交通安全法對禮讓斑馬線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要求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因此,禮讓斑馬線不只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義務。所有人都要嚴格遵守。
為加強人行橫道通行管理,公安部指導各地加大機動車不按規(guī)定禮讓斑馬線的查處力度,完善交通設施,保障行人過街安全。各地也涌現出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如杭州從2007年起從公交車帶頭開展斑馬線禮讓行人,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嚴管和教育,全市機動車禮讓行人率始終維持93%以上;??谝劳幸曨l監(jiān)控設備抓拍、發(fā)動市民隨手拍等方式,對機動車不禮讓人行橫道行為進行監(jiān)督;無錫在人行橫道前設置了震蕩減速標線、“禮讓行人”地面文字標記等配套設施;大連在人行橫道前用黃色標線施劃緩沖區(qū)域,提前設置LED宣傳屏,發(fā)布文明禮讓、違法抓拍等信息,提示機動車禮讓行人;南寧以公交車、出租車入手,大力開展機動車禮讓斑馬線行動,公交車(含出租車)、私家車讓行比例分別達到98%和80%。目前,江蘇無錫、南通、宿遷,浙江杭州、湖州,廣東深圳,山東濟南、臨沂、威海,福建廈門,遼寧大連,廣西南寧,重慶等20余個城市已應用斑馬線不禮讓行人自動抓拍系統(tǒng),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17年以來,全國公安交管部門共利用設備抓拍機動車不禮讓行人違法92.7萬起,同比提高4倍。
今年4月18日,公安部在深圳召開了全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現場會,要求加強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加大對斑馬線不禮讓等交通違法整治的查處力度。6月9日,在南寧召開城市道路交通現場推進會上,對各地機動車禮讓斑馬線管理先進經驗進行了交流推廣,并對加大違法整治進行了部署。管好斑馬線,需要綜合施策,系統(tǒng)治理。
首先,要宣傳引導,讓廣大駕駛人熟知禮讓規(guī)則,安全文明駕駛。曝光典型違法、事故案例,提高守法意識。
其次,按照規(guī)定規(guī)范設置人行橫道,完善標志標線,增設交通信號燈并優(yōu)化信號配時,增設二次過街設施,增設抓拍設施,有條件的還要增設過街天橋、地下通道,最大限度保障行人過街安全。
再次,要嚴格執(zhí)法,通過加強巡邏、監(jiān)控抓拍等措施,嚴查嚴處不禮讓斑馬線違法。
最后,在嚴管不禮讓斑馬線的同時,也要加強嚴管行人闖紅燈違法行為,形成“車讓人、人讓車”的文明交通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