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面包和馬戲,羅馬人的快樂源泉
馬戲,最早的表演主角就是馬,可以追溯至古羅馬時代的斗獸場,當時有“市民只熱衷追求兩件事,面包和馬戲”的說法。在英文中,馬戲團叫做“Circus”,源自拉丁文“圓圈”的意思,指圓形露天競技場。但這里的圓形,并非斗獸場的橢圓,而是正圓形。1768年,英國退伍騎兵軍官阿斯特利發(fā)現(xiàn),借助于馬轉(zhuǎn)彎時產(chǎn)生的離心力,立在馬背上表演不會摔倒,而最適合進行馬術(shù)表演的場地,應(yīng)該是半徑42英尺(約合12.8米)的圓形。這便有了現(xiàn)代意義的馬戲。
從馬術(shù)雜技開始,阿斯特利又加入了雜技、高空鋼絲繩還有小丑表演助興。慢慢的,單一的節(jié)目表演,便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演出。再加上后來出現(xiàn)的標志性的圓形大帳篷,馬戲團也就慢慢成型了。
伴隨著地理大發(fā)現(xiàn),歐洲收獲了越來越多的奇異動物,馬戲團也出現(xiàn)了其它的動物演員,比如獅子、鱷魚。但與其說這些動物是演員,還不如說它們是道具。早期的馬戲團表演對動物的“智商”要求并不高,動物不需要進行長期訓(xùn)練。像親吻獅子、伸頭入獅口的表演,利用的是訓(xùn)練者和獅子建立的信任關(guān)系,而把頭伸進鱷魚口中,則是欺負鱷魚有視力盲區(qū),如果不碰到鱷魚的口腔,鱷魚根本不知道嘴里有東西可咬。
像這樣“投機取巧”的表演,最極端的就是跳蚤馬戲團。雖說是馬戲團,其實就是一個藝人提著箱子走街串巷,支起攤位就能在街頭表演。馬戲團里的跳蚤,能給觀眾表演拉小車、轉(zhuǎn)木馬、走鋼絲、跳芭蕾等多項特技。這些看上去很神奇,其實也沒什么表演難度。比如跳蚤“踢球”,跳蚤脖子早就栓上了極細的線,不能跳高。擁有極強彈跳力的跳蚤,躲開滾來的球的動作,看上去就像在踢球。還有“跳蚤交響樂團”,跳蚤能演奏樂器,也是因為它們被粘在樂器上,一直跳卻逃不走,便帶動了樂器發(fā)聲。
大象是馬戲團最重要的動物演員
正經(jīng)的馬戲團,肯定是不喜歡用跳蚤表演的。這不僅僅是因為跳蚤太小,而是跳蚤壽命太短。動物表演的內(nèi)容越復(fù)雜,需要的訓(xùn)練時間就越多,所以長壽的動物最受青睞。獅子的壽命最長超過30年,這很不錯。但相比能活到80歲的大象,又差了許多。
在玲玲(Ringling)馬戲團中,最重要的動物演員就是大象。大象集體表演,也是他們自詡的“世界上最偉大的馬戲”中最精彩的部分。表演時,十幾頭大象一起出現(xiàn)在舞臺上,在馴獸師的指揮下,大象會隨著現(xiàn)場音樂的變化,表演舞蹈、平衡站立和后腿坐等項目。
對于一般的馬戲團而言,大象固然好,也有缺點,就是太重了,馬戲團的大篷車載不了,只能依靠火車出行,這又多了一項開銷。但財大氣粗的玲玲馬戲團顯然不在意這些。他們的巡演從來都是大手筆、大場面。玲玲馬戲團共有藍、紅、金三支演出團隊,除金隊以卡車和拖車為運輸工具外,藍隊和紅隊主要以玲玲長達一英里的巨型火車為運輸載體?;疖囁街?,鐵道兩側(cè)都會遠遠站著圍觀的人群,見到人多,開車的司機便會將車子停下,供人們拍照留念。
玲玲馬戲團的高調(diào),還不止于此。他們從火車站到表演場地,從來都是帶著全體演員和動物招搖過市,場面相當熱鬧,就像過節(jié)一樣。在缺乏娛樂活動的日子里,馬戲團到哪里,哪里就掀起一片歡聲笑語。難怪西方諺語要說:“一個小丑入城,勝過一打醫(yī)生”。
當時很多人都愛馬戲團,但到了21世紀,他們卻遭遇了一個新的問題:以往那些動物訓(xùn)練的方法,變得不能接受了。
沒有動物的馬戲團,到底行不行?
2015年,一段關(guān)于玲玲馬戲團的馴獸師在后臺用象鉤擊打大象的視頻在網(wǎng)上流傳。在視頻中,大象沒有做錯任何事,但馴獸師卻直接用象鉤去打它們。這段視頻讓網(wǎng)友心碎,更讓動物保護組織不滿,他們指控馬戲團虐待大象。
事實上,早在視頻曝出之前,動物保護組織就盯上了玲玲馬戲團。每逢玲玲馬戲團舉行演出,場外就能看到動物保護組織成員的身影,勸阻前來觀看表演的觀眾。
作為馬戲團演員的大象,從人類的視角來看,生活確實很悲慘。它們很小就與父母分離,接受人類訓(xùn)練。訓(xùn)練過程中,馴獸師會用繩索將小象的四肢捆綁起來,一旦小象表演的動作不合要求,馴獸師就會用手中的象鉤刺向它們的敏感部位,迫使小象服從,從而馴化。之后,雖然它們可能會成為馬戲團中的明星演員,但待遇其實沒有改善:常年奔波在外,以狹窄的車廂為家,還要被冰冷的鐵鏈拴住。
去年5月,迫于大眾的壓力,玲玲馬戲團只好宣布取消大象表演。所有巡演的大象提前退休,送到一個保育農(nóng)場安度晚年。但沒有了大象,玲玲馬戲團也就沒有了吸引力,本來就不多的客源變得更加稀少。到了2017年5月,這個有百年歷史的馬戲團就永久停業(yè)了。
玲玲馬戲團的謝幕,是不是意味著馬戲終將退出歷史舞臺了呢?也不能這么說。比如這些年崛起的太陽馬戲團,就沒有動物表演,取而代之的是人。他們把故事情節(jié)、聲效,及人物角色加入馬戲表演中,取代傳統(tǒng)的動物表演。正是這樣的“新馬戲”,太陽馬戲團逐漸成長為當今世界上最成功的馬戲團。事實證明,馬戲團不是非得有動物表演不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