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德
(威遠縣人民醫(yī)院,四川 威遠 642450)
試論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特點及預防措施
曾凡德
(威遠縣人民醫(yī)院,四川 威遠 642450)
目的:探討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特點及預防措施。方法:將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威遠縣人民醫(yī)院上報的271例抗生素不良反應報告(共涉及271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分析并總結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特點,如引發(fā)不良反應抗生素的種類、給藥途徑、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以及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等,然后提出預防抗生素不良反應的措施。結果:1)這271例抗生素不良反應報告中共涉及10種抗生素,分別為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頭孢米諾、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注射用頭孢唑啉、頭孢拉定膠囊、頭孢呋辛片、克拉霉素分散片、鹽酸莫西沙星片、阿莫西林膠囊及甲硝唑片。其中,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所引發(fā)的不良反應最多,其次為注射用頭孢米諾,第三為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2)在這271例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中,靜脈給藥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最多,共有173例,占63.84%。3)抗生素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主要為皮膚及附件、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患者發(fā)生皮膚及附件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出現皮疹、丘疹、蕁麻疹、斑丘疹、紅斑性皮疹、風團、皰疹以及皮膚瘙癢、潮紅、紅腫等?;颊甙l(fā)生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口苦、口干、惡心、嘔吐、嗝逆、腹脹、腹痛、腹瀉、胃灼熱、食欲減退等。患者發(fā)生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失眠、頭痛、頭暈、肢體發(fā)麻、視覺異常、疲勞、乏力、意識模糊、肌肉痙攣、精神障礙、耳鳴、聽力障礙、共濟失調等。結論: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主要與給藥途徑、藥物種類等因素有關,且抗生素不良反應主要累及皮膚及附件、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等。臨床上在應用抗生素時要明確患者的適應證,嚴格遵循藥品說明書用藥,并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從而降低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抗生素;不良反應;特點;預防措施
抗生素是一類具有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作用的藥物。我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情況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衛(wèi)生部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抗生素是我國各級醫(yī)院使用最為廣泛的藥物之一,使用率高達80%,遠高于國際水平[1]。為了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我國的醫(yī)療管理部門制定了處方點評、抗生素循環(huán)使用及抗生素降階梯使用等措施[2]。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特點及預防措施。
選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威遠縣人民醫(yī)院上報的271例抗生素不良反應報告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在這271例抗生素不良反應報告中共涉及271例患者。在這27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6例,女性患者125例。其中,0~10歲的患者有25例,11~20歲的患者有9例,21~30歲的患者有27例,31~40歲的患者有26例,41~50歲的患者有56例,51~60歲的患者有50例,>60歲的患者有78例。在這271例患者中,有來自內科的患者78例,來自兒科的患者25例,來自中醫(yī)科的患者9例,來自感染科的患者19例,來自重癥醫(yī)學科的患者7例,來自康復醫(yī)學科的患者6例,來自外科的患者62例,來自婦產科的患者27例,來自五官科的患者15例,來自急診科的患者23例。
對這271例抗生素不良反應報告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并總結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特點,如引發(fā)不良反應的抗生素種類、給藥途徑、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以及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等,然后提出預防抗生素不良反應的措施。
用SPSS13.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這271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中共涉及10種抗生素,分別為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頭孢米諾、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注射用頭孢唑啉、頭孢拉定膠囊、頭孢呋辛片、克拉霉素分散片、鹽酸莫西沙星片、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片。其中,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所引發(fā)的不良反應最多(占39.11%),其次為注射用頭孢米諾(占12.55%),第三為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占9.96%)。詳見表1。
表1 引發(fā)不良反應的抗生素種類
在這271例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中,靜脈給藥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最多,共有173例,占63.84%。詳見表2。
表2 給藥途徑與抗生素不良反應的關系
抗生素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主要為皮膚及附件(有103例患者,占38.01%)、消化系統(有86例患者,占31.73%)和神經系統(有39例患者,占14.39%)?;颊甙l(fā)生皮膚及附件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出現皮疹、丘疹、蕁麻疹、斑丘疹、紅斑性皮疹、風團、皰疹以及皮膚瘙癢、潮紅、紅腫?;颊甙l(fā)生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口苦、口干、惡心、嘔吐、嗝逆、腹脹、腹痛、腹瀉、胃灼熱、食欲減退等?;颊甙l(fā)生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失眠、頭痛、頭暈、肢體發(fā)麻、視覺異常、疲勞、乏力、意識模糊、肌肉痙攣、精神障礙、耳鳴、聽力障礙、共濟失調等。詳見表3。
表3 抗生素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以及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β-內酰胺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及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等[4]。有資料顯示,在我國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住院患者中,有1/4的患者其不良反應是由于使用抗生素所引起的[5]。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包括毒副作用、過敏反應和繼發(fā)性反應等[6]。筆者認為,預防抗生素不良反應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1)在嚴格遵循《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使用抗生素的基礎上,醫(yī)院還要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關制度,并將其納入到醫(yī)院的醫(yī)療質量監(jiān)督管理制度中[7]。2)臨床醫(yī)生在使用抗生素時要以病原學診斷的結果和藥敏試驗的結果作為依據,避免經驗性用藥。同時,醫(yī)院要定期通報臨床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的結果,總結常見細菌耐藥性的變化情況,為臨床醫(y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8]。3)醫(yī)院要加強對臨床醫(yī)生進行抗生素相關知識的培訓,使其掌握各類抗生素的功效、適應證及可能引發(fā)的不良反應,從而使其能夠安全、合理、有效、經濟地使用抗生素[9]。
綜上所述,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主要與給藥途徑、藥物種類等因素有關,且抗生素不良反應主要累及皮膚及附件、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等。臨床上在應用抗生素時要明確患者的適應證,嚴格遵循藥品說明書用藥,并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從而降低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1] Vikse J,Henry BM,Roy J,et al.The role of serum procalcitonin in the diagnosis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adults:a systematic rebiew and meta-analysis[J].Int J Infect Dis,2015(38):68-76.
[2] 左蕾,拜合提尼沙·吐爾地.低嗜中性球發(fā)熱癌癥患者的抗生素給藥時間與療效關系的臨床觀察[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5):88-91.
[3] 黃黎,張敏,焦艷會,等.基于“3R”治療原則的高齡社區(qū)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合理性評估[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5):1199-1200.
[4] 張志強,李晉,王靜茹,等.抗生素管理對抗生素使用強度及細菌耐藥性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3,53(37):75-76,79.
[5] 陳娟,何華云,鞠燕,等.抗生素管理及手衛(wèi)生對新生兒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科細菌感染的影響[J].臨床兒科雜志,2014,32(10):940-944.
[6] 吳冬,胡旭軍,林言.埃索美拉唑聯合喹諾酮類抗生素對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患者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11):94-97.
[7] 唐翎,尹桃.頭孢噻利致尿毒癥患者抗生素腦病的藥學分析與監(jiān)護[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7):1614-1616.
[8] 刀美英,張成貴.抗生素所致不良反應的臨床病例報道分析[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5,9(5):252.
[9] 孫強,趙凌波,李成,等.基于ATC藥品分類的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抗生素處方分析[J].中國衛(wèi)生經濟,2013,32(12):43-45.
R917
B
2095-7629-(2017)14-0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