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訪
(江蘇省啟東市中醫(yī)院,江蘇 啟東 226200)
淺析進行腫瘤標記物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原發(fā)性肝癌中的價值
張春訪
(江蘇省啟東市中醫(yī)院,江蘇 啟東 226200)
目的:分析進行腫瘤標記物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原發(fā)性肝癌中的臨床價值。方法:將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間江蘇省啟東市中醫(yī)院收治的40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作為A組,將同期該院收治的40例肝炎患者作為B組,將在該院進行體檢的4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C組。對這三組人員血清中CEA(癌胚抗原)、GP73(高爾基體蛋白73)、AFP-L3(甲胎蛋白異質體3)、GPC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甲胎蛋白)的水平進行測定和比較。結果:1)A組患者和B組患者CEA、GP73、AFP-L3、GPC3、AFP的水平均高于C組體檢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CEA、GP73、AFP-L3、GPC3、AFP的水平均高于B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與單獨應用CEA檢測相比,聯(lián)用CEA、GP73、AFP-L3、GPC3、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9120;P<0.05)。與單獨應用GP73檢測相比,聯(lián)用CEA、GP73、AFP-L3、GPC3、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9120;P<0.05)。與單獨應用AFP-L3檢測相比,聯(lián)用CEA、GP73、AFP-L3、GPC3、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9120;P<0.05)。與單獨應用GPC3檢測相比,聯(lián)用CEA、GP73、AFP-L3、GPC3、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2381;P<0.05)。與單獨應用AFP檢測相比,聯(lián)用CEA、GP73、AFP-L3、GPC3、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520;P<0.05)。結論:進行腫瘤標記物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原發(fā)性肝癌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原發(fā)性肝癌;腫瘤標記物;癌胚抗原;高爾基體蛋白73;甲胎蛋白異質體3
原發(fā)性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此病患者的病死率較高[1]。有研究指出,對原發(fā)性肝癌患者進行腫瘤標記物聯(lián)合檢測,能夠提高對其病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為了進一步分析進行腫瘤標記物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原發(fā)性肝癌中的臨床價值,筆者對江蘇省啟東市中醫(yī)院收治的40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40例肝炎患者和在該院進行體檢的4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從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間江蘇省啟東市中醫(yī)院收治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隨機選取40例作為A組。從同期該院收治的肝炎患者中隨機選取40例作為B組。從在該院進行體檢的健康體檢者中隨機選取40例作為C組。A組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11例;其年齡在39歲至78歲之間,平均年齡(52.2±7.13)歲。B組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12例;其年齡在40歲至77歲之間,平均年齡(53.0±7.22)歲。C組體檢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4例;其年齡在35歲至79歲之間,平均年齡(53.3±6.85)歲。三組人員的臨床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檢測設備和試劑 本次研究所用的檢測設備和試劑主要包括:1)電化學發(fā)光儀:羅氏Cobas e411型電化學發(fā)光儀及相關配套試劑。2)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牌AU5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3)酶標儀:KHBST-36W型洗板儀和KHBST-360型酶標儀。
1.2.2 檢測方法 對這三組人員均進行腫瘤標記物聯(lián)合檢測。檢測方法是:1)在清晨,抽取受檢者的空腹靜脈血5 ml。對血樣進行離心處理,離心速度為3500轉/min,離心時間為10 min。2)采集血清,并將其置于-70℃的環(huán)境中待測[2]。3)采用酶聯(lián)免疫分析法對血清標本中GP73、GPC3的含量進行測定[3]。采用微量離心柱法對血清標本中AFP-L3的含量進行測定。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對對血清標本中CEA、AFP的含量進行測定。4)進行GP73、GPC3檢測所用的試劑由英科新創(chuàng)生物技術公司提供。進行CEA、AFP檢測所用的試劑由羅氏公司提供。進行AFP-L3檢測所用的試劑由上海紀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 患 者 CEA、GP73、AFP-L3、GPC3、AFP的 平均 水 平 分 別 為(6.30±2.77)ng/ml、(316.12±216.29)μg/l、(17.35±5.50)%、(128.00±50.62)μg/l 和(263.00±222.19)ng/ml。
B組患者 CEA、GP73、AFP-L3、GPC3、AFP的平均水平分別為(4.59±3.00)ng/ml、(159.00±100.78)μg/l、(12.00±4.37)%、(47.95±23.05)μg/l 和(129.03±123.55)ng/ml。
A組患者CEA、GP73、AFP-L3、GPC3、AFP的平均水 平 分 別 為(1.10±0.39)ng/ml、(34.99±17.35)μg/l、(5.19±2.30)%、(3.19±1.63)μg/l 和(30.39±17.37)ng/ml。A組患者和B組患者CEA、GP73、AFP-L3、GPC3、AFP的水平均高于C組體檢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CEA、GP73、AFP-L3、GPC3、AFP的水平均高于B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三組人員各項腫瘤標記物水平的比較(±s)
表1 三組人員各項腫瘤標記物水平的比較(±s)
組別(n) CEA(ng/ml) GP73(μg/l) AFP-L3(%) GPC3(μg/l) AFP(ng/ml)A 組(n=40) 6.30±2.77 316.12±216.29 17.35±5.50 128.00±50.62 263.00±222.19 B 組(n=40) 4.59±3.00 159.00±100.78 12.00±4.37 47.95±23.05 129.03±123.55 C 組(n=40) 1.10±0.39 34.99±17.35 5.19±2.30 3.19±1.63 30.39±17.37 A組與B組相比的t值 2.6486 4.1648 4.8167 9.1023 3.3328 A組與B組相比的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A組與C組相比的t值 11.7569 8.1942 12.9004 15.5859 6.6010 A組與C組相比的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B組與C組相比的t值 7.2962 7.6696 8.7217 12.2508 5.0002 B組與C組相比的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聯(lián)用CEA、GP73、AFP-L3、GPC3、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為90.00%(36/40),單獨應用CEA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為57.50%(23/40),單獨應用GP73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為57.50%(23/40),單獨應用AFP-L3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為57.50%(23/40),單獨應用GPC3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為50.00%(20/40),單獨應用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為62.50%(25/40)。與單獨應用CEA檢測相比,聯(lián)用 CEA、GP73、AFP-L3、GPC3、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9120;P<0.05)。與單獨應用GP73檢測相比,聯(lián)用CEA、GP73、AFP-L3、GPC3、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9120;P<0.05)。與單獨應用AFP-L3檢測相比,聯(lián)用 CEA、GP73、AFP-L3、GPC3、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9120;P<0.05)。與單獨應用GPC3檢測相比,聯(lián)用CEA、GP73、AFP-L3、GPC3、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2381;P<0.05)。與單獨應用AFP檢測相比,聯(lián)用CEA、GP73、AFP-L3、GPC3、AFP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520;P<0.05)。
原發(fā)性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此病具有進展快、患者的預后差、病死率高等特點[4]。CEA、GP73、AFP-L3、GPC3、AFP均為臨床上常用的腫瘤標記物。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A組患者CEA、GP73、AFP-L3、GPC3、AFP的水平均高于B組患者和C組體檢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單獨應用CEA檢測、GP73檢測、AFP-L3檢測、GPC3檢測或AFP檢測相比,聯(lián)用這五種檢測方法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研究結果與康從利[5]、黃琳淋[6]等的文獻報道相似。
綜上所述,進行腫瘤標記物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原發(fā)性肝癌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此聯(lián)合檢測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朱文偉,張巨波,郭磊,等.Midkine(MDK)在肝細胞癌(HCC)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13,40(01):55-59.
[2] 高志遠,何新穎,李衛(wèi)民,等.原癌基因Pokemon在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13,23(4):239-240.
[3] 陳大同,穆偉斌,張淑麗,等.PACS系統(tǒng)數(shù)字化影像診斷結果聯(lián)合腫瘤標記物對肝癌早期診斷的應用研究[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7):986-988.
[4] 馬詩家,郭曉云,陶霖,等.Th22細胞和 IL-22在肝癌外周血的表達及與腫瘤標記物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4,7(4):277-279.
[5] 康從利,王艷,林雪,等.血清腫瘤標記物聯(lián)合檢測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13):2408-2411.
[6] 黃琳淋,李光迪.甲胎蛋白異質體3、高爾基體蛋白73及熱休克蛋白27在原發(fā)性肝癌中的診斷價值[J].中外醫(yī)療,2013,32(13):26-28.
R575
B
2095-7629-(2017)14-0044-02
張春訪,男,1971年1月出生,江蘇啟東人,本科學歷,副主任技師,主要從事臨床生化工作及腫瘤標記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