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延明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走進校園,經(jīng)??吹竭@樣的樓名:文質(zhì)樓、蘭蕙樓、勤耕樓、明理樓、搏毅樓、行知樓、篤志樓、博約樓、致遠樓、厚德樓、思齊樓、凌云樓……
看到這些樓名,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從中選出兩三個樓名確定立意,展開聯(lián)想,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命題理由】
命制本題,在形式上與2017年高考全國課標Ⅰ卷、Ⅱ卷作文試題接軌,訓練學生針對新題型的審題能力。同時,這道試題貼近學生生活,并在作文中巧妙滲透意志品質(zhì)的養(yǎng)成教育,可謂三管齊下,緊跟近年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
【寫作提示】
材料列舉了校園里常見的12個樓名。這些樓名體現(xiàn)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更從不同側(cè)面對學生的行為養(yǎng)成、意志品質(zhì)、理想抱負提出了要求。這是個任務(wù)驅(qū)動型作文試題,要求學生從所列樓名中選出兩三個樓名確定立意。本題立意的關(guān)鍵是,首先要明確每個樓名的含義,如“蘭蕙樓”取自“蘭蕙居空谷,纖塵染不沾”,意即蕙質(zhì)蘭心,純潔高雅;“博約樓”意取梅堯臣詩句“次第極言笑,左右排圖書,終日欣博約,貶異正則扶”,意為博文約禮,就是廣求學問,恪守禮法。明確了樓名的含義,然后合理選擇有邏輯關(guān)聯(lián)的樓名進行組合。其方法是把意義相關(guān)的樓名組合在一起,然后對這幾個樓名的內(nèi)涵進行概括提煉,從而確定立意。由于組合的方式有很多種,立意的角度也靈活多變,便于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特長盡情發(fā)揮。例如選擇文質(zhì)樓、蘭蕙樓、博約樓為一組,可以從“自身修養(yǎng)”的角度立意:男生要做文質(zhì)彬彬的謙謙君子,女生要做純潔高雅的東方淑女,廣求學問,恪守禮法;如果選擇明理樓、思齊樓、厚德樓為一組,可以從“立德樹人”的角度立意:遠離愚昧,做一個知書達理、積極進取、品德高尚的新時期青年;如果選擇勤耕樓、行知樓、搏毅樓為一組,可以從“勤奮好學”的角度立意:既要勤學苦練,又要勇于實踐,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養(yǎng)成樂學善學、毅力超群的良好品質(zhì);如果選擇篤志樓、致遠樓、凌云樓為一組,則可以從“志存高遠”的角度立意:當代中學生應(yīng)該胸懷鴻鵠之志,目光長遠,大有作為。
從命題設(shè)問上看,寫作本題宜首選議論文體,結(jié)構(gòu)形式以并列式為佳。在審題立意時,謹防罔顧驅(qū)動“任務(wù)”,只是簡單地從一個側(cè)面大做文章,致使偏離題意;更不能全然不顧題目中提供的關(guān)鍵詞,另起爐灶,自行其是。
【例文一覽】
明德以修身 篤志而行知
@陜西省商南高中高三(17)班 王丹
走進校園,空氣中彌漫著陣陣墨香,詩卷之氣盈入心中。放眼望去,亭臺,回廊,浮雕,園林,無不充滿智慧。即使是那一個個小小的樓名,也都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給人以啟迪。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鄙頌閷W子,不論出身、相貌、才情,都應(yīng)以德為首。無德之人,難成大器。我國自古重品德。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以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吏,把道德作為重要標準。因為品行之重,不但關(guān)乎個人的前途命運,更關(guān)乎江山社稷的安危存亡。魏征為國薦賢,敢言直諫;岳飛精忠報國,不畏奸邪,傳為千古佳話。而李斯妒殺韓非,玷污一世英名;秦檜結(jié)納私黨,陷害忠良,被千夫所指,萬人唾棄。思及今人,自當心憂天下,胸存懿德,踐行“仁義禮智信”,提高自身修養(yǎng)。待師以敬,待友以誠,孝親尊長,三省吾身,以美德立于天地之間。
看到“行知樓”,不禁讓我想起了《禮記》中的“格物致知”。學習,不應(yīng)淺嘗輒止,走馬觀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應(yīng)從實踐中探求真知。遠古時期,人們認知能力低下,更沒有如今這般豐富的知識資源。我們的祖先正是在不斷的實踐中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數(shù)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資料,修先人之古籍,終成藥學巨著《本草綱目》;而那些文學巨擘也不是蝸居在小小斗室里完成鴻篇巨制的。只有體味生活,才會在文章中描摹人生百味。現(xiàn)代作家余秋雨,辭去北京工作,拋下政治、社會地位,去大漠中看古戰(zhàn)場,去甘肅觀莫高窟,渡趙州橋,游歷三峽,只一身破衣,足跡遍及文化古跡,歷盡艱辛,終于釀出了醇美的《文化苦旅》。閱萬卷書,行千里路,才能獲取真知,成就大業(yè)。
然而,懂得了“厚德”與“知行合一”還不夠,還需輔以堅定的志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忍。大雪封山,而宋濂仍然“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只為求得老師的指點??吹嚼蠋煵桓吲d,他就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等到老師臉色好些,便屈身恭敬討教,終于登堂入室,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受到萬人敬仰??v觀歷史,有多少人像宋濂那樣,不慕錦衣華服,一心向?qū)W,矢志不渝;鍥而不舍,名就功成。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蔽覀兩鷣砬∷畦庇?,只有不斷地磨礪、修正,才能變得圓潤、華美。 正像古詩所云:“玉藏璞內(nèi)少人知,識者難逢嘆數(shù)奇。有日琢磨成大器,惟期卞氏獻丹墀?!狈灿蔀閲畻澚赫撸瑒?wù)必謹記:明德以修身,篤志而行知。
點評:作者開篇由校園場景引出話題,扣題嚴謹,自然親切,充滿生活氣息。文章重點從“厚德”“知行”“搏毅”三個角度展開論述,符合題目的要求。所選的素材包含官場、醫(yī)學、文學,涵蓋古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大大增強了說服力。古詩文名句的引用,不但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更增添了文采。舉例論證、引言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手法交錯使用,靈動多變,顯示出嫻熟的論證技巧。擬題言簡意賅,行文首尾照應(yīng),邏輯嚴密,結(jié)構(gòu)完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