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快訊
早上起床應該先刷牙后吃飯,這樣更利于牙齒健康。因為齲齒的主要成因是牙垢和食物中的糖分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齒。飯后酸性物質已經形成,且形成速度非???,只有在飯前將牙垢去除才能大大減少酸性物質的形成。起床先刷牙,還可以有效地把口腔里一晚上聚積的細菌都清除掉。經過一晚上的細菌聚積,口腔里會有異味,有口腔疾病的可能味道更重,先刷個牙清新一下口氣,有利于打開胃口。而且吃飯后馬上刷牙會磨損牙齒,特別是進食了酸性食材,如酸性飲料果汁、可樂、雪碧等20分鐘內就刷牙,對牙齒的破壞程度最嚴重。如果吃飯前先刷牙,可以在牙齒表面形成含氟保護層,減少酸性食物侵蝕,保護牙齒。
當然飯后要立即漱口或者使用牙線清潔牙縫里的食物殘渣。還可以飯后30分鐘后刷牙,此時口腔酸堿平衡已恢復到飯前水平,刷牙磨損基本不存在了。
來源《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
在人的一生中總有那么幾個時期是更容易發(fā)胖的,在這幾個特殊時期控制好自己的體重,就能更好地遠離肥胖。
嬰幼兒期是一生中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時期,全身細胞新陳代謝加快,在這個時期各個組織臟器的成長都以細胞數量的增加為主,當然也包括脂肪組織。如果家長在這個階段過度喂養(yǎng),就會使脂肪細胞數量增加,遠遠超過正常體重的嬰幼兒,這就為孩子以后發(fā)生肥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成年之后,他們很容易發(fā)生以脂肪細胞體積增大為主的肥胖病。
青春發(fā)育期階段(12~16歲)是人體生長發(fā)育在繼嬰兒期后出現的第二個高峰,由于內分泌激素變化的影響,整個骨骼、肌肉和脂肪組織也有相應增長,如果此時存在營養(yǎng)過度,也很容易發(fā)生肥胖。
中年時期(35~45歲)也是容易發(fā)胖的階段,這里用“發(fā)?!弊顬榍‘?。這個年紀的人可能在生活方式上不夠重視,運動量也嚴重缺乏。而在飲食方面可能會因為工作原因有很多應酬,喝酒吃肉難免不注意節(jié)制。如果繼續(xù)保持高營養(yǎng)的生活和緊張無運動的工作狀態(tài),發(fā)胖程度會繼續(xù)加重,一直延續(xù)到后半生。
晚年階段(50歲以上),由于性激素功能減退,人體新陳代謝率也會降低,熱量消耗少,脂肪分解減少,老年人就會因為脂肪堆積而出現腮胖。
不是說只有這些階段會發(fā)胖,大家平時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體重,而在上述肥胖易感期更要加倍小心。
來源《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
根據國際神經科學頂級期刊《Neuron》 2017年6月刊報道,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的研究結論表示:忘記一些信息是為了讓人更聰明,選擇最有效重要的進行保留,忘記細枝末節(jié)的信息,從而幫助大腦更好地進行現實世界中的決策判斷。
研究人員表示,忘記記憶有兩個優(yōu)點:一是可以更好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忘記一些過時的或者現在被證實是錯誤的信息,可以讓人更好更快地接受新信息。而且大腦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忘記一些與未來不甚相關的細節(jié)信息,也有助于以后更好地記住重要信息。二是可以更好地做出決策,忘記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jié),將以往的記憶總結成經驗,以供我們更好的作出決策。例如:如果我們曾經被蛇咬過,也許我們不記得具體時間、地點、蛇的種類,但我們在以后生活中遇到蛇一定會記住遠離。
尤其在現今科技發(fā)達的時代,大腦不再需要記住手機號碼或者可以輕松通過網絡查詢到的信息了。取而代之,大腦可以用更多空間去儲存對我們來說確實重要的信息,讓我們更輕松地生活。
在最后,研究人員也表明,無須對自己太嚴格,如果只是忘記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那可能只是代表你的記憶系統(tǒng)非常健康,只是在做它必須要做的事情。
來源《家庭醫(yī)藥》
近日,一項新研究表明,多睡覺能避免對垃圾食品的渴望。
研究人員認為,影響飲食習慣的兩個因素可能是:食物用來轉移消極情緒和接近期望感覺,而不健康的飲食則是自控力下降的結果,通常是在壓力較大的工作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當工作人員在緊張的工作日前一晚睡得很好時,這些消極的習慣明顯減少了。研究者說:“良好的睡眠可以使員工重新補充體力,精力充沛,這將使他們在第二天能更好地處理工作中的壓力,而不容易受到不健康飲食的影響。”
研究人員建議,公司應該在健康管理和睡眠意識培訓以及更靈活的日程安排這兩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還認為,與食品有關的福利可以為有壓力的雇員“作為臨時改變情緒的補救措施,如果不能解決工作壓力的來源,可能會對員工的健康產生長期的不利影響”。
如果你的工作不提供食品補貼,你可能要考慮晚餐準備,以避免在緊張的一天后作出吃垃圾食物的決定。當然,盡你所能讓你的睡眠時間達到7~9小時。
來源《快樂養(yǎng)生》
近日,每日郵報網有報道稱,中年人如果一夜睡眠不好,就可能會增加患阿爾茨海默?。ㄓ址Q老年性癡呆)的風險。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首席科學家霍爾茨教授說,“深度睡眠的時候,大腦同時在進行清潔動能,清除白天積累的廢物。其中,就包含了跟阿爾茨海默病緊密相關的p-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經過我們研究發(fā)現,如果睡眠質量不佳,這兩種蛋白的水平都會比較高?!?/p>
霍爾茨教授說,“我們認為中年時期如果存在慢性睡眠問題,可能會增加晚年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盡管,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取決于多個基因、健康與生活方式等因素,我們可以先從保持一個良好的睡眠做起,來預防它。
來源《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
埃及開羅大學最新研究發(fā)現,頭發(fā)變白不僅是衰老的跡象,還可能是心臟病的前兆。
研究人員招募了545名成年男性,按頭發(fā)顏色對其打分,發(fā)色越白,分數越高。最高為5分,表示頭發(fā)全白,最低為1分,表示沒有白發(fā),之后對參與者進行X光掃描,了解他們動脈血管健康狀況。結果發(fā)現,頭發(fā)評分在3分及以上的參與者,大多有動脈血管損傷、高血壓或血脂異常等癥狀,而這些癥狀都與心臟類疾病相關。
該研究作者、開羅大學心臟病專家伊里尼·塞繆爾表示,白發(fā)越多,動脈受損情況可能越嚴重,心臟病患病風險越高。
這是因為,動脈疾病和頭發(fā)變白的機制類似,兩者均與DNA修復功能、炎癥、激素水平變化、功能細胞老化等因素有關,其發(fā)生幾率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研究團隊計劃下一步把研究對象拓展到女性。他們表示,如果這一研究得到進一步證實,對心臟病的防治將有很大意義。今后可將頭發(fā)花白程度,列為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一個指標,醫(yī)生只需要看看患者頭發(fā)顏色,就可以大體判斷出患者的心臟、心血管健康狀況。
來源《養(yǎng)生視野》
據美國“奧普拉網”報道,美國匹茲堡大學一項新研究發(fā)現,走路快慢可預測壽命長短。
研究涉及3.5萬名65歲以上老人,緒果發(fā)現,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死亡危險就會下降12%。比如,在75~84歲的老年婦女中,走路最快(速度大于等于1.4米/秒)的老人再活10年的幾率為92%,而走路最慢(速度小于等于0.4米/秒)的老人再活10年的幾率僅為35%。
新研究負責人斯蒂芬妮·斯圖登斯基博士表示,走路速度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活力,因為走路涉及到身體諸多器官和系統(tǒng),如心臟、肺臟、肌肉、關節(jié)、骨骼和大腦等。她認為,走路速度將成為醫(yī)生在診斷過程中判斷患者體質的重要依據之一,速度慢意味著患者可能存在更嚴重的健康問題,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血壓、飲食以及鍛煉等健康因素。
斯圖登斯基博士建議,老人每年可自測一次走路速度??梢栽诘匕迳袭嬕粭l4米線,以正常速度從起點走到終點,記錄下所用時間,再除以4,就可得出走路速度。老人可將自測走路速度與上一年的數據進行比較,發(fā)現變化過大時,應該及時看醫(yī)生。
來源《健康文摘》
科學家一直在試圖解釋為什么存在左撇子和右撇子的差異,幾十年來的主流觀點都認為,其根源在于大腦不同。不過,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最新研究顯示,大腦不是決定用手習慣的唯一因素,脊椎神經可能也是重要原因。
研究人員分析了5個胎兒在發(fā)育8~12周時,脊髓神經中的基因表達情況。結果顯示,在8周左右,胎兒脊髓神經中,控制肢體運動的相關基因就已經發(fā)生了明顯的表達差異,并形成不對稱性。他們認為,這與嬰兒出生后的左右手偏好存在一定聯系,因為,此時脊髓神經與大腦還沒有產生連接。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基因表達差異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環(huán)境。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