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興春
(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四川 內江 641000)
用耳內鏡下手術治療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評析
廖興春
(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四川 內江 641000)
目的:分析用耳內鏡下手術治療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間某院收治的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中隨機抽取6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的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34例)和研究組(34例)。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tǒng)的乳突根治手術,對研究組患者進行耳內鏡下手術。手術結束后,對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進行比較。結果:進行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耳內鏡下手術治療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較為理想。
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耳內鏡下手術;乳突根治手術
膽脂瘤型中耳炎是中耳炎一種常見的類型。此病患者中耳里脫落的上皮會發(fā)生堆積。堆積的上皮不斷向四周擴張,損傷其鄰近的骨質及重要的血管和神經(jīng),從而造成其面部的神經(jīng)出現(xiàn)麻痹,并會引起腦膿腫、腦脊液耳漏等可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此病患者會出現(xiàn)耳膜邊緣性穿孔、耳鳴、聽力下降、鼓室內有膿性分泌物、鼓膜松弛等癥狀。此病的危害極大[1-2]。臨床上對此病患者通常進行手術治療。過去,臨床上使用傳統(tǒng)的乳突根治手術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但此手術的視野較小,術中操作的破壞性較大,因此效果并不理想。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進步,耳內鏡下手術被廣泛地應用于此病的臨床治療中。進行耳內鏡下手術的安全性較高。為了進一步研究用此手術治療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在對照組中,有男21例,女13例;其年齡為5.3~58.2歲,平均年齡為(43.2±1.1)歲;其病程為2.3~21年,平均病程為(8.5±1.2)年。在研究組中,有男22例,女12例;其年齡為5.6~58.9歲,平均年齡為(43.6±1.3)歲;其病程為2.6~21.4年,平均病程為(8.7±1.4)年。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tǒng)的乳突根治手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在其患耳后做一個C形切口,充分暴露其膽脂瘤變組織,并對膽脂瘤變組織進行切除。手術結束后,為患者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感染的治療。使用RT47NV-532耳內鏡對研究組患者進行耳內鏡下手術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在患者的患耳內做一個常規(guī)切口,暴露其中耳腔。使用地卡因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使用過氧化氫溶液對其患耳進行灌洗。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不應磨除患者患側外耳道的后上壁,應直接在耳內鏡下將其病灶切除。將上鼓室內的膽脂瘤囊完全吸除干凈后,清理術腔,并將吸出物送檢。
1)治療結束后,根據(jù)WHO制定的關于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療效判定標準將本次研究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3-4]。顯效是指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其耳膜的穿孔處完全愈合。有效是指患者的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其耳膜的穿孔處明顯縮小。無效是指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其耳膜的穿孔處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統(tǒng)計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并對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比較。
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病程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其治療的總有效率、術后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的比較
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此病患者的病灶不屬于腫瘤,主要是由角化復層鱗狀上皮組成,是一種囊性病變。調查發(fā)現(xiàn),此病是造成貧困地區(qū)的青少年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臨床上對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通常進行手術治療,以便將其上鼓室的病變組織徹底清除,盡量修復、保留、重建其耳部結構,進而恢復其中耳的功能。此類手術入路的方法包括骨質切除入路法和皮膚切口入路法。皮膚切口入路法可分為聯(lián)合切口入路法、耳后切口入路法和耳道切口入路法。骨質切除入路法包括乳突皮質入路法、篩區(qū)入路法和上鼓室入路法。
研究發(fā)現(xiàn),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若未接受及時的治療,極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此病的危害性極大。過去,臨床上多采用傳統(tǒng)的乳突根治手術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不過,此手術雖然可以有效地清除患者鼓竇入口和上鼓室的病變組織,但術中操作的創(chuàng)傷性較大。因此,對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進行乳突根治手術后,為其重建聽力的難度較大。目前,臨床上多用耳內鏡下手術對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進行治療。耳內鏡的手術視野較好,圖像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并且,液晶監(jiān)視器具有放大功能,操作者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患者鼓竇入口、上鼓室的細微結構,進而準確地切除其病灶。
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這與蘇東奎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5-6]。這說明,用耳內鏡下手術治療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較為理想。
[1]王鈞.耳內鏡下手術治療上鼓室膽脂瘤型中耳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3,34(2):223.
[2]梁芳健.耳內鏡診治中耳疾病的臨床應用[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0,28(4):429-430.
[3]王進,何躍.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及中耳膽脂瘤術前顳骨CT及耳內鏡評估的意義[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3,27(6):45-47.
[4]張志鋼,鄭億慶,陳穗俊,等.局限性上鼓室膽脂瘤的臨床分型與治療初探[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19(22):1009-1011.
[5]蘇東奎.探究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膽脂瘤型中耳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3):94-95.
[6]王旭波.膽脂瘤中耳炎采用乳突根治聯(lián)合開放式鼓室成形術治療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5):4995-4996.
R764
B
2095-7629-(2017)11-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