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連理工大學(xué) 化工學(xué)院 , 遼寧 大連 116024)
正十六烷納米液滴在光滑壁面上潤濕行為的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
白麟,王寶和,于志家
(大連理工大學(xué) 化工學(xué)院 , 遼寧 大連 116024)
采用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技術(shù),研究了正十六烷納米液滴在光滑壁面上的潤濕行為規(guī)律。模擬結(jié)果表明,壁面厚度、長度(或?qū)挾?、截斷半徑及分子數(shù)對接觸角的影響不大。隨著壁面作用勢能的增大,接觸角線性減?。划敱诿孀饔脛菽転?.5 kJ/mol時,接觸角約為90°。隨著模擬溫度的提高,接觸角逐漸減小。
分子動力學(xué) ; 模擬 ; 接觸角 ; 正十六烷
在現(xiàn)代社會中,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可能會產(chǎn)生大量被有機物污染的工業(yè)水資源;同樣,石油的開采、運輸以及存儲過程中,均易發(fā)生油品泄漏等污染事件[1-2]。與此同時,航空齒輪的潤滑和微/納機電系統(tǒng)的冷卻都與液滴的潤濕性有關(guān)。此外,航空齒輪潤滑油的鋪展特性極大地影響著軸承腔的潤滑與散熱功能,因此,開展油滴成膜的流動鋪展特性研究,為機械零部件潤滑計算提供準確合理的基礎(chǔ)數(shù)據(jù),對于實現(xiàn)飛行器中的機械零部件精確潤滑設(shè)計十分重要[3]。為了更好地理解液滴潤濕鋪展行為機理,越來越多的研究學(xué)者將重點放在分子水平層次上。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也使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技術(shù)計算納米液滴的潤濕性質(zhì)成為可能。Werder等[4]利用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了石墨表面上水液滴的接觸角與壁面作用勢能之間的作用關(guān)系。邱豐等[5]采用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的方法,對Pb液滴在Cu基底上的鋪展?jié)櫇裥袨檫M行研究,發(fā)現(xiàn)晶體結(jié)構(gòu)對液滴鋪展具有較大影響。但目前還沒有關(guān)于烷烴類納米液滴潤濕性的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研究的報道。本文將采用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的方法,利用LAMMPS軟件模擬光滑壁面上正十六烷納米液滴的潤濕性質(zhì),從壁面厚度和寬度(或長度)、分子數(shù)、壁面作用勢能及模擬溫度等方面,對接觸角的影響進行探究。
1.1模擬體系的建立
模擬體系的初始構(gòu)型如圖 1所示,壁面采用面心立方排布的Cu原子,晶格長度為0.361 5 nm,總共306 545個Cu原子,模擬盒子尺寸為47 nm×47 nm×20 nm。2 000個(研究分子數(shù)影響時除外)正十六烷分子隨機分布成球形液滴,正十六烷分子的初速度由隨機數(shù)發(fā)生器確定[6]。液滴質(zhì)心與壁面之間的初始距離為6.447 nm。
圖1 初始模型
1.2勢能模型的選取
當所研究的粒子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目較多時,通常采用的原子模型包括全原子模型和聯(lián)合原子模型兩種形式。在全原子模型中,將體系中的每個原子看作一個基本單元,由Material Studio軟件得到如圖 2所示的正十六烷分子結(jié)構(gòu),其中灰色表示為C原子,白色表示H原子,并且在計算過程中定義正十六烷上每一個原子的參數(shù),包括側(cè)鏈烷基上的H原子,這樣的力場稱為全原子力場。在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中,為了簡化計算,有時將一些原子團如CH2被看作一個原子,稱作虛擬原子,如圖 3所示,黑色的CH3和灰色的CH2被當作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5和14虛擬原子,這樣簡化的力場稱作聯(lián)合原子力場。
為了簡化計算,本模擬采用聯(lián)合原子力場模型。
圖2 全原子模型
圖3聯(lián)合原子模型
正十六烷分子間的勢能函數(shù)如式(1)所示[7]。
(1)
式中:U(tot)為總勢能;U(NB)和U(B)分別為非鍵勢能及鍵合勢能;N為正十六烷分子數(shù);rij為i分子和j分子中兩個虛擬原子之間的距離;σij為i和j分子中兩個虛擬原子之間L-J勢能的尺度參數(shù);εij為i和j分子中兩個虛擬原子之間L-J勢能的能量參數(shù);kr和kθ分別為鍵長伸縮彈力系數(shù)和鍵角彎曲彈力系數(shù);k1~k4為二面角扭轉(zhuǎn)勢能彈力系數(shù);r、θ分別為鍵長、鍵角;r0、θ0分別為平衡鍵長、鍵角;φ為二面角。鍵長、鍵角、二面角作用參數(shù)如表1~3所示[8]。
表1 鍵長作用參數(shù)
表2 鍵角作用參數(shù)
表3 二面角作用參數(shù) kJ/mol
不同虛擬原子間或固體壁面原子與虛擬原子間的勢能函數(shù)仍為式(1),其L-J 勢能的能量參數(shù)和尺度參數(shù)采用混合規(guī)則計算,如式(2)和(3)所示[9]。
(2)
(3)
式中:εls為虛擬原子與固體壁面原子之間L-J勢能的能量參數(shù);εll為相同虛擬原子之間L-J 勢能的能量參數(shù);εss為壁面原子之間L-J 勢能的能量參數(shù)。σls為虛擬原子與壁面原子之間L-J勢能的長度參數(shù);σll為相同虛擬原子之間L-J勢能的長度參數(shù);σss為壁面原子之間L-J勢能的長度參數(shù)(σss=0.234 nm)。虛擬原子L-J勢能參數(shù)如表4所示[8]。
表4 虛擬原子L-J勢能參數(shù)
1.3模擬細節(jié)
模擬在x、y方向采用周期性邊界條件,在z方向采用固壁和鏡像邊界條件;粒子間力的截斷半徑為1.367 nm,模擬時間步長為1 fs,總模擬時間為2 ns,前1 ns使得系統(tǒng)達到平衡,后1 ns統(tǒng)計計算并輸出系統(tǒng)的密度分布。采用正則系綜(NVT),并用Woodcock控溫法維持體系溫度衡定;每隔1 000步矯正體系的質(zhì)心。模擬數(shù)據(jù)采用LAMMPS(Large-scale Atomic/Molecular Massively Parallel Simulator)軟件計算得到。采用等密度擬合曲線法計算液滴密度和接觸角[10]。
2.1模擬參數(shù)的影響
2.1.1壁面厚度的影響
選擇47.00 nm×47.00 nm×20.00 nm的模擬盒子,正十六烷分子數(shù)為2 000,截斷半徑為1.367 nm,壁面作用勢能為1.5 kJ/mol,溫度為298 K,當壁面厚度D分別為1.084、1.446、1.807、2.169 nm時,進行計算模擬,得到圖 4所示的一維密度分布(D=1.446 nm,其他壁面厚度的類似)和圖5所示的二維密度圖(D=1.446 nm,其他壁面厚度的類似),其中圖5中顏色灰度從淺到深代表密度從ρ=0到ρ=1.250 g/cm3。根據(jù)二維密度圖,再采用文獻[10]的方法,得到的接觸角如圖6所示。
圖4 正十六烷納米液滴的一維密度圖(D=1.446 nm)
圖5 正十六烷納米液滴的二維密度圖(D=1.446 nm)
圖6 壁面厚度(D)對接觸角(θ)的影響
由圖 4可見,液體主體密度有小幅度波動,統(tǒng)計平均值為0.799 2 kg/L,接近于常溫下正十六烷液體密度的實驗值(0.78 kg/L)[11]。對于壁面作用勢能1.5 kJ/mol的光滑壁面,當壁面厚度大于分子間作用力的截斷半徑時,不同壁面厚度下模擬得到的接觸角基本相同,約為30°,即壁面厚度對接觸角影響不大。因此,本文的模擬研究,其壁面厚度均采用1.446 nm。
2.1.2壁面寬(或長)度的影響
選擇盒子高度為20.00 nm,壁面厚度為1.446 nm,正十六烷分子數(shù)為2 000,截斷半徑為1.367 nm,壁面作用勢能為1.5 kJ/mol,溫度為298 K,壁面寬(或長)度即盒子寬(或長)度L分別為36.15、39.77、43.38、47.00、50.61 nm時,進行模擬計算,可以得到正十六烷納米液滴的二維密度分布圖,根據(jù)二維密度圖,再采用文獻[10]的方法,計算得到的接觸角如圖7所示。
圖7 壁面長度(或?qū)挾?(L)對接觸角(θ)的影響
由圖 7可以看出,截斷半徑小于模擬盒子的一半時,模擬得到的接觸角均為30°左右,即固體壁面寬(或長)度對接觸角影響不大。本文的模擬研究,其壁面寬(或長)度均采用47.00 nm。
2.1.3分子數(shù)的影響
將模擬盒子設(shè)置為47.00 nm×47.00 nm×20.00 nm,壁面厚度為1.446 nm,截斷半徑為1.367 nm,壁面作用勢能為1.5 kJ/mol,溫度為298 K,正十六烷分子數(shù)分別為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進行模擬計算,可以得到正十六烷納米液滴的二維密度分布圖,根據(jù)二維密度圖,再采用文獻[10]的方法,計算得到的接觸角如圖8所示。
圖8 分子數(shù)對接觸角的影響
由圖8可以看出,對于壁面作用勢能為1.5 kJ/mol的光滑壁面,正十六烷分子數(shù)在1 000~3 000范圍內(nèi),模擬得到的接觸角均為30°左右,即分子數(shù)對接觸角影響不大。因此,本文的模擬研究,選用的分子數(shù)為2 000個。
2.1.4截斷半徑的影響
將模擬盒子設(shè)置為47.00 nm×47.00 nm×20.00 nm,壁面厚度為1.446 nm,正十六烷分子數(shù)為2 000,壁面作用勢能為1.5 kJ/mol,溫度298 K,截斷半徑分別為1.171 5、1.366 7、1.562、1.757 3 nm時,進行模擬計算,可以得到正十六烷納米液滴的二維密度分布圖,根據(jù)二維密度圖,再采用文獻[10]的方法,計算得到的接觸角如圖9所示。
圖9 截斷半徑對接觸角的影響
眾所周知,當截斷半徑較小時,模擬結(jié)果不夠準確,誤差比較大;隨著截斷半徑的增加,模擬結(jié)果逐漸接近實際情況;當進一步增大截斷半徑時,模擬結(jié)果的變化不顯著。增加截斷半徑所帶來的結(jié)果使計算時間隨著截斷半徑的增加迅速增長,帶來相應(yīng)的模擬計算成本增加。由圖 9可知,對于壁面作用勢能為1.5 kJ/mol的光滑壁面,截斷半徑在1.171 5~1.757 3 nm范圍內(nèi),模擬得到的接觸角均為30°左右,即截斷半徑對接觸角影響不大。因此,本文的模擬研究,選用的截斷半徑為1.367 nm。
2.2壁面作用勢能的影響
選擇47.00 nm×47.00 nm×20.00 nm的模擬盒子,壁面厚度為1.446 nm,正十六烷分子數(shù)為2 000,截斷半徑為1.367 nm,在溫度為298 K時,探討壁面作用勢能的影響。壁面作用勢能分別取0.2、0.4、0.6、0.9、1.2、1.5、1.8、2.1 kJ/mol時,進行模擬計算,可以得到正十六烷納米液滴的二維密度分布圖,根據(jù)二維密度圖,再采用文獻[10]的方法,計算得到的接觸角如圖10所示。
圖10 壁面作用勢能(εss)對接觸角的影響
由圖10可見,壁面作用勢能的增加,液滴接觸角呈線性減小,當壁面作用勢能在0.2~2.1 kJ/mol時,接觸角變化范圍為10°~133°。當壁面作用勢能為0.5 kJ/mol時,接觸角約為90°,為中性壁面;當壁面作用勢能<0.5 kJ/mol時,接觸角>90°,為疏油壁面;當壁面作用勢能>0.5 kJ/mol時,接觸角<90°,為親油壁面。
2.3溫度的影響
選擇47.00 nm×47.00 nm×20.00 nm的模擬盒子,壁面厚度為1.446 nm,正十六烷分子數(shù)為2 000,截斷半徑為1.367 nm,探討溫度對接觸角的影響。模擬溫度分別為298、323、348、373 K下,進行模擬計算,可以得到正十六烷納米液滴的二維密度分布圖,根據(jù)二維密度圖,再采用文獻[10]的方法,計算得到的接觸角如圖11所示。
圖11 溫度對接觸角的影響
由圖 11可知,無論是疏油壁面、中性壁面還是親油壁面,隨著溫度的升高,接觸角逐漸減小。根據(jù)Yong′s方程[12]:
cosθ=(γsv-γsl)/γlv
(4)
式中:γsv、γsl、γsv分別為固—氣、固—液和液—氣界面間的界面張力,θ為平衡接觸角。根據(jù)Mimouri等[13]的研究,可以認為,γlv基本為定值;溫度的升高,正十六烷液滴的界面張力γsl降低;與γsl項相比,γsv變化特別??;所以,接觸角隨著溫度的提高而逐漸減小。
本文采用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方法,研究了正十六烷納米液滴在光滑虛擬壁面上的潤濕行為。考察了壁面寬(或長)度、厚度、截斷半徑及正十六烷分子數(shù),壁面作用勢能和溫度對接觸角的影響規(guī)律。模擬結(jié)果表明,壁面寬(或長)度、厚度、截斷半徑及十六烷分子數(shù)對接觸角影響不大。隨著壁面作用勢能的增大,接觸角線性減?。划敱诿孀饔脛菽転?.5 kJ/mol時,接觸角為90°左右。隨著溫度的提高,無論是親油、中性還是疏油壁面,接觸角都減小。
[1] Abdel Gawad S,Abdel Shafy M.Pollution control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from soap and oil industries:a case study[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46(4-5):77-82.
[2] Hassler B.Accidental versus operational oil spills from shipping in the baltic sea:risk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Ambio,2011,40(2):170-178.
[3] 方 龍,陳國定,劉 登.噴射油滴沉積油膜的流動鋪展特性研究[J].機械工程學(xué)報,2016,52(23):160-167.
[4] Chai J,Liu S,Yang X.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wetting on modified amorphous silica surface[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9,255(22):9078-9084.
[5] 邱 豐,王 猛,周化光,等.Pb液滴在Ni基底潤濕鋪展行為的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J].物理學(xué)報,2013,62(12):1-7.
[6] Heermann D W.Computer-simulation methods[M].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1990.
[7] 陳正隆,徐為人,湯立達.分子模擬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7.
[8] 顏 群,王寶和.水及其表面活性劑體系汽—液界面行為的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J].河南化工,2015,32(4):17-21.
[9] Rigby M,Smith E,Wakehan W,et al.The forces between molecules clarendon[J].Chem Phys Lett,1986,46(3):1-10.
[10] 王寶和,李 群.接觸角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在凝膠干燥中的作用[J].干燥技術(shù)與設(shè)備,2014,12(1):39-46.
[11] 劉光啟,馬連湘,劉 杰.化學(xué)化工物性數(shù)據(jù)手冊(有機卷)[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2.
[12] 劉天慶,穆春豐,夏松柏,等.滴狀冷凝初始液滴的形成機理[J].化工學(xué)報,2007,58(4):821-828.
[13] Langroudi S M M,Ghassemi M,Shahabi A,et al.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ive parameters on nano-droplet surface tension[J].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2011,161(2):85-90.
MolecularDynamicsSimulationofWettingBehaviorofn-HexadecaneNanodropletsonSmoothSurfaces
BAILin,WANGBaohe,YUZhijia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Dalian 116024 , China)
The wetting behavior ofn-hexadecane nanodroplets on smooth surfaces is investiga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e,thickness length (or width),cut-off radius and then-hexadecane molecular numbers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contact angels.With surface potential energy increasing,the contact angles decrease linearly.When surface potential energy is 0.5 kJ/mol,the contact angel is about 90°.With the increasing of simulation temperature,the contact angle decreases gradually.
TB383,O363
A
1003-3467(2017)11-0025-05
Keywordsmolecular dynamics ; simulation ; contact angel ;n-hexadecane
2017-08-17
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51376030)
白 麟(1991-),男,在讀碩士,從事油水分離及納米液滴潤濕行為的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研究,E-mail:sneakerhead_bl@qq.com;聯(lián)系人:王寶和(1959-),男,副教授,從事不同形貌微納結(jié)構(gòu)的制備、干燥及分子動力學(xué)模擬研究,E-mail:wbao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