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萍,孫良臣,許新華,王迎春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8醫(yī)院 腎臟內分泌病區(qū),山東 淄博255300;2.日照市婦幼保健院 產科,山東 日照276826)
【健康管理】
糖尿病患者基于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管理的效果觀察
蔡玉萍1,孫良臣2,許新華1,王迎春1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8醫(yī)院 腎臟內分泌病區(qū),山東 淄博255300;2.日照市婦幼保健院 產科,山東 日照276826)
目的探討基于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6例,2015年5—1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58例為對照組,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糖尿病患者58例為觀察組?;颊叱鲈汉螅瑢φ战M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基于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進行管理。觀察比較2組糖尿病患者出院前及出院3個月時血糖達標情況、行為改變情況及健康教育滿意度。結果出院前2組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情況及行為改變情況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時觀察組血糖達標情況、末梢血糖測量、藥物服用、堅持運動、低糖飲食、心理調節(jié)、禁零食、體質量控制、個人健康評價、胰島素注射行為改變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健康教育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糖尿病出院患者,運用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管理,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改變不良行為,提高院外健康教育滿意度。
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糖尿?。谎?;健康行為
糖尿病屬于生活行為方式相關性終身疾病,僅采用常規(guī)臨床健康宣教對糾正患者不良生活行為的效果欠理想,對維持血糖穩(wěn)定不利[1]。目前,糖尿病患者院外管理混亂,信息丟失、隨訪難以落實、患者遵醫(yī)行為欠佳是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而傳統(tǒng)院外管理方法主要采用電話及家庭隨訪[2],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鞏固疾病治療效果,但上述2種隨訪方法受時間、空間及人力資源限制。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隨著網(wǎng)絡化發(fā)展、糖尿病患者增多,僅采用電話及家庭隨訪開展出院健康管理,并不能達到理想的健康管理效果[3]。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是借用移動通訊工具建立一種全新個人醫(yī)療保健平臺,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的個體化指導,幫助患者得到更好的醫(yī)療服務,監(jiān)督自我管理過程。目前,移動通信技術在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運用越來越廣泛,尤其在建立慢性病隨訪系統(tǒng)和慢性病的自我管理中更為凸顯[4]。本研究將移動通信技術與醫(yī)療信息系統(tǒng)結合,建立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用于糖尿病出院患者,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提供更持續(xù)、更專業(yè)的信息支持,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某三級甲等綜合性醫(yī)院內分泌科收治11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均為Ⅱ型糖尿??;均能完成日?;顒?;均無其它基礎性疾??;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妊娠或哺乳期者;精神疾患的患者。將符合納入標準患者根據(jù)入院時間分為2組,2015年5—1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58例為對照組,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糖尿病患者58例為觀察組。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文化程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 1。
表1 2組糖尿病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給予出院指導,即由專科護士根據(jù)患者用藥處方、飲食營養(yǎng)、作息健康進行指導,指導患者出院后按醫(yī)囑用藥,控制血糖水平;對家屬進行糖尿病知識培訓,在日常的飲食、作息、環(huán)境和用藥等方面對患者進行監(jiān)督;每月電話隨訪了解患者血糖情況,監(jiān)督患者用藥及飲食控制。
1.2.2 觀察組 基于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2.2.1 出院前建立檔案 建立患者檔案,出院前1~2 d,由糖尿病??谱o士全面評估并記錄糖尿病患者基本資料、疾病情況、治療情況,核對無誤后為其建立電子病歷及健康檔案,內容包括:(1)基本資料,姓名、年齡、住院號、住院科室、文化程度、現(xiàn)居住地、聯(lián)系方式、第二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方式;(2)疾病情況,醫(yī)療診斷、糖尿病類型、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有無合并癥(糖尿病足、視網(wǎng)膜神經病變、腎損害);(3)治療情況,胰島素使用、口服降糖藥;(4)日常生活,飲食計劃、運動方式、體質量控制。
1.2.2.2 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運用 由糖尿病專科護士對出院患者進行一對一出院宣教,具體內容:(1)介紹開放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目的、意義、使用/登錄方法;(2)建立糖尿病友微信群,將觀察組所有患者納入糖尿病護患大群,微信群24 h開放,群內定時(每日晨間8:00)推送糖尿病生活指導知識信息或短視頻(視頻時間1~3 min);將包括血糖測量方法、胰島素貯存與使用、糖尿病飲食、糖尿病足處理、體重控制、先進藥物、經驗分享等內容生活日常生活知識編寫成50~100字短信息;制作血糖測量儀使用維護,簡單有氧運動方法,胰島素貯存,胰島素注射方法,低糖食物選擇,食物熱量換算以及平時正確的服用藥物,低血糖預防,身份片制作,日常生活禁忌等短視頻,均由專家編寫審核,由1名糖尿病護士演示錄制;每周五19:00-20:00,由糖尿病??谱o士組織網(wǎng)上群聊,回答患者疑惑問題,針對有疑難問題、較多問題患者采用一對一語音或視頻聊天進行溝通指導,并督促做好院外自我管理。(3)開辟互助微信組,每微信組10~20人,由1名專科護士作為群主負責管理群內成員,每日上午8:00定時群發(fā)測量血糖提示信息,群中患者在微信群中準時發(fā)布昨天個人血糖情況(空腹血糖值、體質量、服藥情況),可拍照上傳,若未按時提交,由護士及時提醒;對出現(xiàn)血糖過高或過低患者需立即電話了解用藥、飲食、活動可能原因及有無不適情況,并給予監(jiān)督指導;群主于晚間20:00群發(fā)測量血糖提示信息,重點觀察晨間血糖異常患者情況;對當日出現(xiàn)異常情況與群中患者共同分析,探討預防方法,以提高患者預防意識;鼓勵當天按時發(fā)布個人情況患者并提醒次日準時發(fā)布個人血糖情況,培養(yǎng)患者規(guī)律監(jiān)測血糖、運動、服藥習慣。(4)開放微博論壇,定期(周一、周三、周六)在微博中發(fā)布最新糖尿病治療護理新進展、專家出診信息、院內沙龍活動、專家答疑內容等相關文章或信息。每次發(fā)布資料后,均在微信群中群發(fā)提醒通知,告知患者關注微博內容。
1.3 觀察指標 (1)血糖達標情況,記錄出院前及出院3個月血糖達標情況,判斷標準[4],良好達標: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8 mmol/L及6.0%≤糖化血紅蛋白≤7.0%;合格(中等達標):6.1 mmol/L≤空腹血糖≤7 mmol/L、8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及7.1%≤糖化血紅蛋白≤8.0%為合格;不合格:空腹血糖gt;7 mmol/L、餐后2 h血糖gt;10 mmol/L及糖化血紅蛋白gt;8.0%。(2)行為改變情況,參照2014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診療指南[5]對糖尿病患者行為改變進行評價基礎上,編制評價表評價糖尿病患者行為改變情況,內容包括:末梢血糖測量、藥物服用、堅持運動、低糖飲食、心理調節(jié)、禁零食、體質量控制、個人健康評價、胰島素注射,共9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從“0分、1 分、2分、3 分、4分”依次為從不、偶爾、有時、經常、總是,得分越高,表明行為改變越好。(3)出院3個月時評估患者健康教育滿意度,采用自設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健康教育持續(xù)時間是否滿意、教育時機是否滿意、教育形式是否滿意、教育內容是否滿意4個方面,選項為滿意或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收集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情況的比較 出院前2組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情況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時觀察組血糖達標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2組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情況的比較(例,%)
2.2 2組糖尿病患者行為改變情況的比較 出院前2組糖尿病患者行為改變情況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時,觀察組患者末梢血糖測量、藥物服用、堅持運動、低糖飲食、心理調節(jié)、禁零食、體質量控制、個人健康評價、胰島素注射行為改變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2組糖尿病患者行為改變情況的比較(±S,分)
表3 2組糖尿病患者行為改變情況的比較(±S,分)
出院3個月時對照組(n=5 8) 觀察組(n=5 8) t P 對照組(n=5 8) 觀察組(n=5 8) t P末梢血糖測量 3.2 2±0.7 5 3.1 8±0.7 1 0.7 3 3 0.3 8 9 2.8 5±0.7 5 3.5 1±0.7 1 4.8 0 1 0.0 3 8藥物服用 3.0 7±0.7 0 3.2 1±0.6 2 0.6 4 9 0.5 0 7 2.9 7±0.8 0 4.1 2±0.5 5 4.3 2 5 0.0 4 8堅持運動 2.5 4±0.6 8 2.6 2±0.5 8 0.9 1 4 0.1 8 6 2.8 6±0.7 6 3.6 5±0.7 2 6.8 6 6 0.0 1 6低糖飲食 2.2 7±0.5 3 2.2 3±0.5 5 1.2 4 1 0.0 8 2 2.9 3±0.6 9 3.6 4±0.7 4 7.8 7 8 0.0 1 1心理調節(jié) 2.7 6±0.9 3 2.8 0±0.6 0 0.6 8 3 0.5 1 6 2.9 1±0.9 3 3.8 9±0.5 7 4.5 6 5 0.0 4 3禁零食 2.0 8±0.7 6 2.3 3±0.5 8 0.7 1 6 0.3 8 2 1.8 5±0.8 8 3.1 3±0.9 3 4.4 2 8 0.0 4 6體質量控制 2.2 7±0.6 8 2.3 8±0.5 4 0.9 6 7 0.1 3 5 2.1 5±0.9 3 3.7 1±0.7 5 5.0 7 6 0.0 3 3個人健康評價 2.1 5±0.4 9 2.2 5±0.3 9 0.5 6 4 0.6 2 8 2.0 2±0.8 7 3.5 5±0.7 0 5.0 3 4 0.0 3 4胰島素注射 2.3 2±0.9 2 2.5 4±0.4 5 0.5 3 3 0.6 7 9 2.0 0±0.9 2 3.6 1±0.6 5 5.4 5 8 0.0 2 8項目出院前
2.3 2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滿意率的比較 觀察組健康教育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2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滿意率的比較(例,%)
3.1 基于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管理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 糖尿病屬于病程長、并發(fā)癥多、病情復雜一種終身性疾病,具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3個月時觀察組血糖達標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管理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此結果與國內延續(xù)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研究結果相近[6]。血糖監(jiān)測對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起關鍵作用,劉艷飛等運用奧馬哈系統(tǒng)延續(xù)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自我管理能力研究中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依靠醫(yī)護治療遠遠不足,患者自身配合更為重要[7]。本研究在院外延續(xù)性護理中,基于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充分利用醫(yī)療資源,結合現(xiàn)代的網(wǎng)絡化信息手段,對患者血糖起到良好地督促作用。同時通過微信組督促其每日發(fā)布個人血糖情況,不斷追蹤患者的血糖監(jiān)測狀況,為其建立良好的血糖監(jiān)測習慣,也提高患者的血糖監(jiān)測能力,達到長效控制血糖的目的。
3.2 基于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管理可改善糖尿病患者不良行為 大量相關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院外自我照護能力普遍較低[8]。程捷等[9]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護能力與日常生活是否正確、能否獲得專業(yè)支持有關。由表3可見,出院3個月時觀察組患者末梢血糖測量、藥物服用、堅持運動、低糖飲食、心理調節(jié)、禁零食、體質量控制、個人健康評價、胰島素注射行為改變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圍繞糖尿病患者日常飲食、運動、血糖、藥物、行為、體質量相關知識、問題處理及心理調節(jié)3方面開展指導,保證患者健康行為的持續(xù)性,減少影響血糖控制的不利生活習慣,維持患者健康管理的持久性,從而轉變不良行為習慣。尤其在患者出院后提供持續(xù)專業(yè)的技術支持方面,為患者在家庭治療中的行為障礙提供及時指導,督促患者遵醫(yī)行為,同步了解患者的進步行為給予正確評價形成支持反饋系統(tǒng);此外,還為糖尿病患者之間建立聯(lián)系,使他們能從同病友中收獲友誼、分享經驗,相互鼓勵,給患者以心理和情感上的雙向支持。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綜合微信群、信息提醒和論壇平臺應用,使患者院外獲得完整規(guī)范的指導,進一步鞏固飲食、行為、運動相結合對疾病的作用,為長期控制血糖,延緩疾病進展,又起到指導和監(jiān)督雙重作用。
3.3 基于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管理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滿意度 由表4可見,觀察組對健康教育持續(xù)時間、教育時機、教育形式及教育內容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為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護理延續(xù)性服務,符合現(xiàn)代信息化醫(yī)療服務發(fā)展趨勢,對出院患者所需關注問題更全面、直接、及時的傳遞給患者,受到患者的廣泛認可[10]。本研究在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建立健康檔案,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微信群、微博等現(xiàn)代化信息手段優(yōu)化糖尿病患者院外健康服務方式。對照組糖尿病患者采用傳統(tǒng)每月1次的電話隨訪方式,時間間隔太長,內容簡單,患者發(fā)生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而微信群宣教內容持續(xù)更新,信息提醒有效彌補院外教育與監(jiān)督的缺失,同時移動終端健康服務平臺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進行跟蹤管理,定期上傳有關疾病相關知識,具有較強的實效性及重復閱讀的優(yōu)越性[11]。此外,糖尿病微博論壇通過上傳最新糖尿病治療護理新進展、專家出診信息、院內沙龍活動與患者進行雙向互動交流,為患者展示更新更專業(yè)的技術支持,進而有效指導患者居家血糖控制自我護理。
[1]白雅婷,韓 琳,劉金萍,等.基于網(wǎng)絡的2型糖尿病患者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位一體健康管理模式的構建及應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31):3795-3798.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31.007.
[2]謝 波,鞠昌萍,孫子林,等.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訓指導網(wǎng)絡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31):3610-3612.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2.31.014.
[3]羅倩倩.糖尿病網(wǎng)絡健康信息現(xiàn)狀分析[J].護理研究,2015,29(2B):624-625.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5.045.
[4]黃相剛,李英華,李 莉,等.我國6省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信息獲取及網(wǎng)絡利用現(xiàn)狀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1):20-22.
[5]張麗華,張麗芹,錢湘云,等.網(wǎng)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7):832-835.DOI:10.3760/j.issn.1674-2907.2015.07.033.
[6]劉月芹,侯曉娟,趙 欽,等.在網(wǎng)絡教育中開展實時小組交流對糖尿病出院患者血糖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5(10):1589-1591.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10.053.
[7]劉艷飛,陳偉菊,許萬萍,等.基于奧馬哈系統(tǒng)延續(xù)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5,22(10):34-39.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0.034.
[8]王惠麗,靳曉萍,季俊敏,等.依托網(wǎng)絡醫(yī)療平臺開展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延伸服務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4):2932-2934.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24.016.
[9]程 捷,萬 斌,李雯霞,等.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監(jiān)測依從性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654-1656.DOI:10.3969/j.issn.1002-6975.2012.18.010.
[10]王惠麗,靳曉萍,季俊敏,等.依托網(wǎng)絡醫(yī)療平臺開展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延伸服務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4):2932-2934.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24.016.
[11]賈 喆,王艷艷,孫 艷,等.遠程網(wǎng)絡護理干預對使用胰島素筆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6):636-639.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2.06.005.
[本文編輯:方玉桂 謝文鴻]
Health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through Mobile-based Follow-up Platform
CAI Yu-ping1,SUN Liang-chen2,XU Xin-hua1,WANG Ying-chun1
(1.Dept.of Nephrology and Endocrinology,No.148 Hospital of PLA,Zibo 255300,China;2.Dept.of Obstetrics,Rizhao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Rizhao 276826,China)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mobile-based follow-up platform on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MethodsTotally 58 patients with diabetes from May to November 2015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 group and 58 from December 2015 to May 2016 as observation group.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elephone follow-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management through mobile-based follow-up.Patients’blood glucose level,behavior change and satisfaction with health education before discharge and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 groups regarding to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behavior change(P>0.05).The blood glucose,peripheral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medication,exercise,low sugar diet,psychological adjustment,no snacks,quality control,personal health assessment,insulin injection behavior change of observation group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ere improved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health education (P<0.05).ConclusionMobile-based follow-up platform can help to control patient’s blood sugar,improve their behavior an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health education.
mobile-based follow-up platform;diabetes;blood glucose;health behavior
R473.58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3.072
2017-01-18
蔡玉萍(1978-),女,山東鄒平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護士長。
孫良臣(1977-),男,山東五蓮人,本科學歷,主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