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頤
尊重是班級管理的基礎(chǔ)
王 頤
尊重是一種美德,生活離不開尊重,同樣教育也離不開尊重,真正的教育必須從尊重開始。而班級管理,則是班主任這項工作中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尊重是管理好班級的基礎(chǔ)。
尊重 交流 班集體
學校在進行教育和管理時班級是最為基本的單位,班主任在進行教育工作時班級起到了組織的關(guān)鍵作用,也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基礎(chǔ)。尊重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班級管理的必然要求,教師要積極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同時也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引領(lǐng)學生前進。
學生是否尊重師長是學生品行的首要表現(xiàn),這影響著教師對學生品行的評定。同樣的教師是否尊重學生也成為師生關(guān)系中的關(guān)鍵。尊重學生需要尊重學生的方方面面,如:人格、勞動成果、成績、隱私等等。部分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身價值難以體現(xiàn),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只有被人接受后才能真正的接受自己和正視自己的價值。所以師生需要互相尊重,老師更要做到對學生的尊重。多年實踐證明,尊重學生是加強師生聯(lián)系的重要前提,學生受到更多的尊重才能更好的打開心扉,增強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情感,學生個體才能感覺到集體和集體力量的存在,感覺到候個體對集體的依存關(guān)系,就會為集體的榮譽去努力,去奮斗,班集體才會真正形成。
溝通交流是教育得以順利開展的紐帶,感悟是情感產(chǎn)生的基石。和每一個學生成為朋友,讓學生和老師能夠互相理解,才能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更好的發(fā)揮教師的能量。這需要用自身的行動來證明,工作要積極投入,認真負責。平時要多照顧學生生活,與學生在課間、放學后都要積極的了解他們,和他們多多交流,了解他們在學校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學校生活、學習、娛樂、趣事等等都可以成為互相之間交流的主題。學生遇到了難題要主動積極的為其解決提出建議,更好的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通常情況下,很多學生很難對教師傾訴自己的想法,這種情況的產(chǎn)生需要教師走進班級中去,尋找恰當?shù)臋C會和場所,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把自身真實的情感、想法、思想表達出來,通過不同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情狀態(tài),開展工作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比如,可以在作文教學中布置類似于《寫給老師的話》《我和老師的一件小事》等題目,以作文等為媒介鼓勵學生以不同形式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情況,針對性選擇合適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
班主任與學生成為朋友才能夠真正的了解學生需求和困難,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傾聽他們的訴求才能更好的得到學生信任,更好的融入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當學生和班主任建立起長期牢固的友誼后,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會第一時間尋求老師的幫助,教師要積極的了解學生情況,以誠懇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拜托負面情緒對學生的影響,同時增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感情。
中學生在人際交流過程中具有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又缺乏主動去理解別人的行為習慣和勇氣,并且在這一點上對教師班主任更為嚴重,這使得教育工作開展帶來了很大困難,并且學生之間矛盾頻發(fā)。
作為班主任,要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在人際關(guān)系方面的困惑和矛盾要積極引導,通過“心理換位”互相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引導學生以老師的角度審視問題,以了解老師的工作,理解老師所做出的努力,化解那些不理解和矛盾。
學生在班級生活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矛盾和分歧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班主任首先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對學生耐心的進行心理疏導。使學生明白矛盾和沖突都是在所難免的,在涉及到原則性的矛盾沖突發(fā)生時就要據(jù)理力爭。但是在普通矛盾或為了一些小事發(fā)生矛盾時,除卻要據(jù)理力爭維護自身利益以外,還要學著退讓,以禮貌的方式結(jié)束沖突,不能得理不饒人。通過和平禮貌的方式解決矛盾和沖突,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或造成遺留問題,讓周圍的人都能接受和舒服,這才是“有理亦有禮”的處事水平。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lǐng)導者和學生的導師,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通過引導其進行心理換位,互相體諒互相理解,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對方并減少誤會的產(chǎn)生。這樣更好的團結(jié)同學,是班集體成為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
注意到班級中學生個性的相似和相容影響人際關(guān)系和班風。學生在信念、態(tài)度、價值觀,或身份、文化程度、社會背景方面相似程度高,彼此間就容易接近,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而相似程度,則容易疏遠,或否定的人際關(guān)系。作為班主任,應(yīng)特別重視那些因在消極的因素上有其相近性而形成的學生群體,因這種群體有可能產(chǎn)生偏離集體傾向,我們應(yīng)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級活動來轉(zhuǎn)移他們的興趣,改變他們的價值觀,并通過有重點地做好部分學生認識轉(zhuǎn)變工作來降低這種群體的相似性,使他們能更好的溶入整個班集體中。
一般而言,班集體需要個性不同的人來進行互補以形成集體的和諧性。舉例來說,比如教師座位安排。在調(diào)座位時,班主任要通過對學生的了解為基礎(chǔ),進行合理的搭配組合。將外向開朗的同學和內(nèi)向的同學可以安排在一起進行中和;喜歡主動與他人來往的同學與期待被他人接納的同學安排在一起;把喜歡管理的人與容易被引導的人安排在一起。相互有滿足趨向,能相處融洽。這種互補性的安排,有利于學生的競爭與合作,穩(wěn)定班級群體的樂觀情緒,實現(xiàn)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和默契,使班集體充滿生機和活力。
班主任要建設(shè)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營造一個學風優(yōu)良、蓬勃向上的良好環(huán)境,讓集體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充分的成長,使班集體充滿生機和活力,首先就要尊重集體中的每個成員。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榕山鎮(zhèn)中心小學校)